APP下载

中学生课外补习实证研究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分析*

2020-11-12邓远平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数科目比例

李 弘,邓 妍,邓远平

(1.赣南师范大学 科研处,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南昌 330027;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旅游与外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3.集美大学 师范学院,厦门 361021)

课外补习指的是发生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各种补充性教育活动,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的的有偿支付活动,补习内容随正规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的改变而改变[1],国内又称“影子教育”“课外辅导”“教育补习”.我国课外补习现象非常普遍,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元,参加辅导的学生高达1.37亿人次,占在校学生总量的36.7%,且这一比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高达70%[2].繁荣的补习市场与我国社会文化有关,传统儒家文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把学识与社会地位和高尚品德联系在一起,极力推崇勤奋学习[3];另外,在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是个人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既有的社会等级结构再生产的重要机制[4].除去宏观的社会环境影响外,家庭中的经济状况[5-8]、子女数量[9-10]、父母学历[9,11]等,个体变量中的性别[9,12]、独生与否与学业成绩[13-14]等,学校变量中的地区背景[14]、班级特征[11,15]、教师特征[16]等,这些变量均会影响个体是否参与课外补习.

初中是中小学课外补习比例较高的一个阶段,这一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是家长担心子女无法顺利进入高中,高中不属义务教育阶段,不少经济发达地区高中录取率不到六成,意味有四成多的初中生将进入职高,大学学历日趋大众化的今天,家长显然不希望子女止步于大学校门之外,若子女成绩不理想,补习被认为是改善成绩的最佳途径;另一原因就是重点高中的吸引力,地方重点高中占据了本区域绝大多数的优质资源,进入重点高中意味着进入好大学的可能性增加,即使子女成绩不差,不少家长也会将子女送到教育补习机构,希望取得不错的中考成绩.众多家长不遗余力地让孩子接受补习,补习究竟对成绩有影响效应有多大?梳理国内外文献,我们发现补习作用并未取得共识性的结论,有些研究发现补习对中学生的学业表现有积极作用[17-19];也有与大众认知相反的观点,即认为补习对学业起消极作用[20-23],反而阻碍学业正常进展;第三种观点处于前两者中间,认为补习对学业没有影响[24-27].

综合现有文献,我们发现在初中生补习现状、影响因素和效果方面仍有不少有待研究之处:现状方面,当前文献大多基于地方样本,针对不同文化科目的补习现状研究比较缺乏;影响因素方面,同时从个体、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考虑的研究鲜见,另外,学校中的有些重要变量被忽视,如少部分学校对期末不及格学生采取留堂复习,甚至留级,这一做法是否会强化差生补习意愿,目前并未人关注;补习效果方面,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横截面数据对同一科目采用差异显著性检验,未比较不同科目的补习效应,另外,不少研究忽视样本数据并不基于同一份试卷、试卷间的分数不等值的情况.本研究将采用两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以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以下简称“语数英”)三大文化科目为分析对象,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补充研究,期望研究能为政府、学校和家长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样本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该项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与实施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追踪调查项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以2013~2014学年为基线,以初中一年级(7年级)和初中三年级(9年级)两个同期群为调查起点,以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和流动人口比例为分层变量从全国随机抽取了28个县级单位(县、区、市)作为调查点.调查的执行以学校为基础,在入选的县级单位随机抽取了112所学校、438个班级进行调查,被抽中班级的学生全体入样.目前公开的数据有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本研究主要基于2014~2015年的追踪数据,分析补习效果时,将2013~2014年的相应学科成绩作为学生参加补习前的基准成绩.由于学生在不同变量上的缺失情况不同,所以在分析补习现状、影响因素和效果时,样本量有所不同.每一环节的数据处理时,将会删除在相关变量有缺失的个案.

1.2 是否参与补习的界定

根据2014~2015年学生问卷B11题:最近一年来,你参加了哪些兴趣班/课外辅导班?根据其选择的科目,判定其是否参与了相应科目的补习.

1.3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元分析.

2 数据分析

2.1 初中生补习现状

2.1.1 初中生参加补习的人数统计

基于2014~2015学年的数据,分别统计初中生最近一年是否参加语数英的补习,结果见表1.

表1 近一年参加语数英补习的人数及百分比

表1表明,当前补习参与人数由多到少依次是数学、英语和语文,比例依次是24.1%、22.87%和10.72%.

2.1.2 初中生补习前的基准成绩与是否参与补习的关联性

为了考察初中生补习前的基准成绩与是否补习存在关联,以2013~2014年七年级学生对自己成绩在班级位置的自评作为基准成绩,对这批学生在2014~2015年是否参与补习的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基准成绩下的初中生补习比例

表2表明,在三个科目中,补习比例最低均属成绩不好的学生,语文和英语随着成绩水平的提高,补习比例逐渐上升,数学除成绩不好的补习比例较低外,其余四个等级均在20%以上,且相差不大;三科的卡方值均具有显著性,表明是否补习与成绩有着关联性,总体而言,成绩好的补习比例要更高.

2.1.3 初中生性别与是否参与补习的关联性

分别按语数英科目考察初中生性别与是否参与补习的关联性,结果见表3.

表3 初中生性别与是否补习的关联性

表3表明,不同性别与初中生是否参与语文补习没有关联性,但会影响数学、英语的补习参与性,女生在数学科目上的补习比例要高出男生7.16%,在英语上则要高出2.23%.

2.1.4 各补习科目数下的人数统计及其与家庭经济水平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初中生的补习比例,将语数英三科进行不同组合,并统计各组合下的人数和百分比,结果见表4.

表4 参与补习科目不同组合下的人数统计

表4表明,65.46%的学生未参加任一科目的补习;参加一科占16.76%,其中数学人数最多,占8.36%;参加两科补习的人数占11.88%,其中数学和英语补习的人最多,占8.75%;三科均补习的人数占5.56%.

为了直观显现初中生家庭经济水平与是否参与补习的关系,以补习科目数为横坐标,家长对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自评为聚类变量,计算相同家庭经济水平下的学生在各补习门数中的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各补习科目数下的家庭经济水平分布

图1表明,不同补习门数下的家庭经济水平呈现较有规律性的分布:不补习任何科目下,家庭经济由非常困难至很富裕依次降低,分别为85.47%、79.82%、61.80%、52.82%、46.43%;补习一门的比例依次为10.06%、11.64%、18.38%、21.49%、21.43%;补习二门的比例依次为3.35%、6.07%、13.64%、15.66%、7.14%;补习三门的比例依次上升,比例分别为1.12%、2.47%、6.17%、10.02%、25%.家庭经济对补习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非常困难家庭的子女参加至少一门补习的仅有14.53%,而很富裕的家庭比例则达到53.57%.

2.2 初中生参与补习的影响因素

从学生个体、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探索影响初中生是否参与补习的变量,因变量为初中生是否参与语数英三科中任一科的补习(1代表参与,0代表未参与),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见表5.

表5表明,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模拟拟合良好.在控制其他变量条件下,影响初中生补习概率的变量有:家庭变量中的性别、独生与否和成绩水平,学校变量中学校性质、学校位置和学校针对不及格学生有无采取措施,家庭变量中经济水平、父母学历、教育期望和家庭户籍类型.从影响效应大小来看,学生是否独生、家庭经济水平和学校性质是影响初中生参与补习的最大因素.

2.3 初中生不同科目的补习效果

由于每个学校采用的试卷难度有差异,不宜直接将所有原始分数汇总分析,也不能转换标准分后再汇总,因为绝大部分学校的原始分不符合正态分布.我们以学校为单位,根据其2014~2015年学生问卷B11的回答将学生分成语数英的补习组和未补习组,以学校为单位,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作为补习效应量,考虑到补习与未补习两组补习前的基准成绩未必相同,采用协方差分析技术,将这一批学生在2013~2014的成绩作为协变量调整2014~2015年成绩,由于协方差分析涉及回归,样本量过少影响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考虑到补习组的代表性,将班级中参与补习人数低于10人的班级删除,最后语文保留37所学校,74个班级;数学保留74所学校,128个班级;英语保留66所学校,班级132所.

2.3.1 语数英成绩的协方差较正

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有些学校的自变量检验未达显著水平或自变量与协变量存在交互作用,违背了协方差分析假设,将这些学校删除,具体学校如表6所示.

表6 违背协方差分析假设的学校

采用语数英较正后的2014~2015学年的成绩,以学校为单位,分成补习组和未补习组两组,用散点图呈现两组各学科的平均分,见图2.

图2 各学校补习组与未补习组平均分散点图

图2中的三幅图分别代表语数英三个科目,圆点代表一个学校中补习与未补习两组成绩对应点,落在对角线上表示两组分数相等,落在上三角形代表补习组成绩高于未补习组,落在下三角形代表未补习组成绩高于补习组,三个学科从图形上来看,基本以对角线为对称轴,我们很难直接对补习效应作总体性评价.

2.3.2 各科目补习效果分析

由于各学校试卷难度、区分度并不一致,分数不等值,为了衡量补习效果,我们采用标准化效应量作为各校的补习效果指标,采用图形显现各学校语数英的补习效应量,如图3所示.

图3 各校在语数英三科上的补习效应量

图3表明,由于各校补习人数、学校区域、家长经济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差异性,补习效应量并不一致,数学有5所学校存在正效应,3所学校存在负效应,其余学校无影响;语文有1所学校有正效应,2所有负效应;其余学校无影响;英语2所学校有正效应,1所有负效应,其余学校无影响.

单个学校的样本量较小影响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将所有学校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可得到普遍性的结果.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语数英补习效应量

元分析在合并效应值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间是否真正存在异质性(即结果间变异是否由于随机误差引起)[28].表7表明,发现各校的数学效应量异质性检验的Q值具有显著性,说明各校间的补习效应量变异超出抽样误差所能解释的范围,I2大达到38.6%,超过了同质分界点31%,说明数学效应量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校效应量进行合并,数学总体效应量为0.114,其置信区间和Z检验均表明其存在统计学意义,根据cohen的标准,属于较小程度的影响效应,即补习对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英语和语文的两个异质性检验指标均表明效应量间同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校效应量进行合并,两科的效应量区间均包含0,Z检验均不具显著性,即总体效应量为零,表明补习对语文和数学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影响.

3 讨论

3.1 初中生补习现状

本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数据,按科目统计,我国初中生的补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数学、英语和语文,语文补习比例不及数学或英语的一半;按补习门数统计,仅补习一门的学生比例最高,占16.96%,同时补习三门的学生比例最低,仅为5.3%.在基准成绩与是否参与补习的关系方面,方晨晨和雷王鹏等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补习的类型是补差型[13-14],即成绩越差,补习的概率就越大,本研究结论恰好相反,自评成绩“不好”的学生补习比例最低,语数英的补习比例基本随着学生基准成绩的提高而增加.这说明初中生参与补习属培优型,培优型的内在机制是竞争,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下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革新让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无形中也让家长意识到知识对孩子未来生活、工作的重要性,要让孩子适应未来,就必须重视当下的教育;二是与人们的阶层固化感知有关,相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流动的频率开始下降,社会阶层出现固化倾向[29],教育成为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工具.家庭经济与初中生的补习现状相关紧密,分析发现不同补习门数下的家庭经济水平分布有明显的规律,随家庭经济水平的上升,不补习的比例逐渐递减;参与补习不同门数中,基本随着家庭经济水平上升,补习比例在增加,这与回归发现家庭经济水平具有显著性相应.从性别与各学科的补习比例关系来看,除语文外,女孩在数学与英语两科的补习比例都要多于男生,过去有研究认为男生的补习比例要多于女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视男孩为香火的延续,家中的顶梁柱,父母自然更重视男孩的教育,本研究结论与此相反,我们推测这与近些年社会性别平等观念普及有关,再加上女生相对更乖巧懂事、主动学习意愿更强,导致女生补习的比例高于男生.

3.2 初中生补习的影响因素

初中生是否参与补习与学生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变量均有关系.学生个体方面,女生比男生、独生比非独生、成绩好比成绩差的补习概率要更高,其中独生与否是学生个体层面影响最大的一个变量,独生子女家庭因仅有一个小孩,长辈望子成龙的心态更迫切,加上家庭经济负担更小,独生子女的补习比例要更高.学校方面,公立比民办、位置更趋近中心城区、针对不及格学生采取措施比没有采取的学校补习比例更高,其中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学校位置,越趋近中心城区,房价越高,代表家长的收入越高,而收入越高的父母,越是期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来维持其所处的阶层优势[30],另外,中心城区的补习资源也更多,家庭内外两大因素导致学校位置显著影响子女的补习概率;本次调查的民办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流动家庭,流动人口在城市没房产,公立学校无法接纳所有流动儿童,部分不得不进入民办学校,受限于经济收入,大部分流动家庭无法承担昂贵的补习费用,故民办学院初中生的补习比例较低;针对不及格的学生,有些学校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如留级、留堂补课,这些措施会激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避免处罚,这使得成绩不良学生的家长更可能寻求补习机构来帮助孩子,以免处罚让孩子和自己难堪.家庭方面,经济水平、父母学历与教育期望越高,子女参与补习的概率要越高,非农户口比农业户口的初中生补习概率更高,其中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家庭经济水平,经济状况越好的家庭,子女参与补习的概率越大,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补习费用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支出,所以收入水平最低的家庭在不参与任何补习的比例最大.

3.3 不同科目的补习效果

过往研究在评估补习效果时,更多采用的是补习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差异显著性检验,但这一方法并不能发现自变量效果的大小,效果量的测量正好是对统计显著性检验的补充.通过元分析方法综合各学校效果量,研究发现补习真正有积极作用的是数学,但效应量属小效应,数学是一门对思维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参与补习,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够对成绩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语文与英语的补习效应为零,语文写作和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与老师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同时引导他们积极观察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英语与语文一样,同属语言学科,学生需要去背记单词、造句、阅读、写作,短期内的补习更多是在单词和语法上提高,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当前初中补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数学、英语和语文,补习目的是培优型.个体、学校与家庭是影响初中生是否参与补习的三个层面,具体因素有独生与否、性别、成绩水平;学位性质、学校位置、学校是否对不及格的学生采取措施;家庭经济、户籍、父母学历与教育期望.补习对初中生数学成绩存在较小的影响效应,而对语文、英语两科的影响效应为零.为了更好地帮助初中生提高学业水平,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学校应重视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和家长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初中生语文、英语补习的总体影响效应为零,家长应理性对待语言类科目的补习,不要盲目从众,幻想借助短期内的补习来改善子女的学习成绩;学科教师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家长对后进生应持有积极的教育期待.成绩自评“不好”的学生补习比例最低,表明父母对子女学业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其他成绩水平的学生家长,孩子成绩的改变并非朝夕之事,它是个系统的工程,后进生家长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同时抱有积极期待,坚信孩子能够成材;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学习动态;与子女共同制定一些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孩子的细微进步都应积极肯定,以增强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

第三,政府应制订措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后进生的学业发展.家庭经济水平是影响初中生是否参与补习的重要变量,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应出台相应举措,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后进生进行学业指导,如拔出专项经费,学校组织专职教师进行辅导;或者鼓励市场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免费招收一定的后进生,政府则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机构优惠政策;或者建立免费的教育资源平台,让后进生通过网络进行查缺补漏.

猜你喜欢

语数科目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7、8期合刊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2期合刊
小学校内语数社团的调查分析
高考“新科目”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