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3 000例健康体检者肛肠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2020-11-12谢就坤徐一劲姚艳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5期
关键词:痔病直肠炎前三位

谢就坤,徐一劲,姚艳芳

1 东莞市人民医院肛肠科 广东东莞 523000

2 东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广东东莞 523000

肛肠疾病是我国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包括痔、肛裂、肛瘘、直肠脱垂、肛乳头肥大、肛周脓肿、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等[1],其中部分疾病长期发展具有癌变的风险,如增生性息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肛肠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肛肠疾病筛查的3 000例体检人群资料,以了解本市常住居民肛肠疾病种类分布及年龄、性别等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情况,旨在为本市肛肠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肛肠疾病筛查的3 000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520名,女性1 480名;年龄30~66岁,平均(52.4±8.2)岁,30~39岁者613(20.4%)名,40~49岁者619(20.6%) 名,50~59岁者 1 527(50.9%)名,≥60岁者241(8%)名。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肛门镜、电子直乙肠镜、结肠镜检查的适应证者。(2)自愿参与检查者。(3)东莞市常住居民。(4)年龄≥30岁。

1.3 方法

1.3.1 检查前流行病学调查 所有研究对象检查前均需填写自拟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饮水习惯,每日端坐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排粪习惯)[3]和常见肛肠疾病临床症状(大便带血、肛门疼痛、肛周坠胀、肛门肿物脱出、肛门瘙痒等)。

1.3.2 检查方法 根据体检者自愿原则选择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直乙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

(1)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组:体检者先行直肠指诊,由体检医师对肛管直肠周围组织进行仔细触摸按压,注意有无肿块、狭窄、压痛及波动感,并注意男性前列腺有无异常。然后再行肛门镜检查。

(2)直乙肠镜检查组:体检者完成检查前准备,然后插入带保护套的电子直乙肠镜直至乙状结肠远端。缓慢退出电子直乙肠镜,注意观察肠内情况。

(3)结肠镜检查组:体检者完成操作前准备,插入结肠镜直至回肠末端或盲肠后,详细观察肠内情况后缓慢退镜。

上述3种检查镜下均需观察肠黏膜颜色,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点、憩室,有无息肉、肿物等。

1.3.3 检查后数据分析 统计各类肛肠疾病的检出人数,各检出疾病人数的性别、年龄分布。检出肛肠疾病人群与未检出肛肠疾病人群生活方式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000例体检者肛肠疾病谱分布

本次筛查结果显示,共1 896例(63.2%)体检者检出肛肠相关疾病,主要为痔病、直肠炎、结肠炎、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结肠息肉等,其中检出率排在前面五位分别为痔病、直肠炎、结肠炎、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3 000例体检者肛肠疾病谱分布见表1。

表1 3 000例体检者肛肠疾病谱分布

2.2 不同检查方式检出肛肠疾病情况分析

根据体检者自愿原则,1 646名体检者选择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1 046名体检者选择直乙肠镜检查,308名体检者选择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组检出肛肠疾病1 217(73.9%)例,前三位分别为痔病1 005(61.1%)例,直肠炎84(5.1%)例,直肠息肉56(3.4%)例;直乙肠镜组检出433(41.4%)例肛肠疾病,前三位痔病233(22.3%)例,直肠炎101(9.7%)例,肛乳头肥大52(5%)例;结肠镜组检出肛肠疾病246(79.9%)例,前三位分别为结肠炎147(47.7%)例,结肠息肉44(14.3%)例,肛乳头肥大21(6.8%)例。见表2。

2.3 不同性别体检者肛肠疾病分布情况分析

本次筛查结果显示,男性体检者中共检出998例肛肠疾病,检出率为65.7%,女性体检者中检出898例肛肠疾病,检出率为60.7%,男性体检者肛肠疾病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肛肠疾病检出率位于前三位均为痔病、直肠炎、结肠炎;男性痔病、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而女性肛裂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不同年龄组体检者肛肠疾病分布情况分析

本次筛查结果显示,30~39岁组体检者中共检出肛肠疾病302(49.3%)例,40~49岁组体检者中共检出肛肠疾病489(79%)例,50~59岁组体检者中共检出肛肠疾病944(61.8%)例,≥60岁组体检者中共检出肛肠疾病161(66.8%)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χ2趋势=11.697,P趋势=0.001)。30~39岁组体检者中检出前三位肛肠疾病分别为痔病、肛乳头肥大、其他肛肠疾病,40~49岁组体检者中检出前三位肛肠疾病分别为痔病、直肠炎、肛乳头肥大,50~59岁组体检者中检出前三位肛肠疾病分别为痔病、结肠炎、直肠炎,≥60岁组体检者中检出前三位肛肠疾病分别为痔病、结肠息肉、直肠息肉。不同年龄组各类肛肠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痔病检出率不具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χ2趋势=0.490,P趋势=0.484)。见表4。

2.5 检出肛肠疾病人群与未检出肛肠疾病人群生活方式比较

检出肛肠疾病人群定时排粪、每日端坐时间>4 h、睡眠时间不充足、每日饮水未定量人群所占比例均高于未检出肛肠疾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2 不同检查方式检出肛肠疾病情况 n(%)

表3 不同性别体检者肛肠疾病的疾病谱分布情况 n(%)

表4 不同年龄组体检者肛肠疾病的疾病谱分布情况 n(%)

表4 (续)

表5 检出肛肠疾病人群与未检出肛肠疾病人群生活方式比较 n(%)

3 讨论

肛肠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肛肠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大部分肛肠疾病患者会出现便秘、腹泻、肛门部位的不舒适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肛肠疾病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肛肠疾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且由于发病部位比较隐私,部分人群对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肛肠疾病早期检出率普遍偏低。

为了解东莞市健康人群肛肠疾病检出情况,为今后肛肠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线数据,本次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东莞市3 000例健康体检者体检资料,结果显示共1 896例(63.2%)体检者检出肛肠相关疾病,主要为痔病、直肠炎、结肠炎、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结肠息肉等,其中痔病检出1 238(41.3%)例,检出率最高,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层分析结果也显示,痔病检出率均高于其他疾病,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这可能是由于人类肛肠解剖结构中,存在直肠静脉丛和肛隐窝的解剖特点,直肠静脉回流相对困难,易致直肠静脉淤血,加之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痔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肛肠疾病。

不同检查方式检出肛肠疾病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体检者倾向于选择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其次选择直乙肠镜检查,少部分体检者选择结肠镜检查。这可能和各种检查方式的便捷性有关。而不同检查方式检出疾病的情况不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组检出前三位肛肠疾病分别为痔病1 005(61.1%)例,直肠炎84(5.1%)例,直肠息肉56(3.4%)例;直乙肠镜组检出前三位肛肠疾病分别为痔病233(22.3%)例,直肠炎101(9.7%)例,肛乳头肥大52(5%)例;结肠镜组检出前三位肛肠疾病分别为结肠炎147(47.7%)例,结肠息肉44(14.3%)例,肛乳头肥大21(6.8%)例。尽管肠镜在普通人群筛查中接受程度不高,但检出效率较高,因此还需要加强肠镜的普及宣传工作,在今后肛肠疾病筛查工作中,可以针对性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进行肛肠疾病筛查。

性别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肛肠疾病检出率位于前三位均为痔病、直肠炎、结肠炎。其中男性体检者肛肠疾病检出率高于女性,男性痔病、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而女性肛裂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与郑卫方等[6]的研究结果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女性的肛肠疾病检出率高于男性。而男性痔病检出率高于女性则与何敬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不同年龄组体检者肛肠疾病分布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总的肛肠疾病检出率不同,且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均P<0.05),这与郑卫方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随着年龄增长,总的肛肠疾病检出率亦上升。不同年龄组各类肛肠疾病检出率也不同(P<0.05),但痔病检出率不具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P>0.05)。这说明痔病检出率不受年龄的影响,每个年龄段均有较高患痔病风险。

肛肠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久坐久站和不良排粪习惯等)、饮食习惯(长期饮食辛辣厚味食品)等密切相关[8-9],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析比较了检出肛肠疾病人群与未检出肛肠疾病人群生活方式的差异。结果显示检出肛肠疾病人群定时排粪、每日端坐时间>4 h、睡眠时间不充足、每日饮水未定量人群所占比例高于未检出肛肠疾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可能与排粪时下蹲位看书看报或电子产品的不良习惯,造成下蹲和排粪时间延长,导致肛门直肠内淤血而诱发肛肠疾病。此外活动量减少、久坐久站、熬夜等导致肛门周围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盆腔内大量血液瘀积,静脉压力增加,静脉充血明显,最终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饮食上粗粮、水分摄入减少以及肉类的增加会导致粪便的组成成分改变,引发肛门疾病[10]。

综上所述,东莞市健康人群检出最常见肛肠疾病为痔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体检者肛肠疾病检出情况有所不同,检出肛肠疾病人群与未检出肛肠疾病人群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今后可根据不同特征(性别、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痔病直肠炎前三位
2021年我国盐酸进口量增加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芩蓟凉血合剂治疗I、Ⅱ期出血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莫把直肠炎出血当痔疮
清热利湿法对减少痔病术后水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宁夏回族成人痔病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
诗词背后等4则
亲!唠叨的背后是想念
慢性直肠炎防治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