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会计专业岗课证融合教学探究
2020-11-12李立娟
李立娟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1 研究背景
1.1 “双证书”制度的推行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 号)、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做好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36 号)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连接,实现畅通就业、创业。
顾名思义,“双证书”的意思是每名学生最少需要2 本证书才能被认定为毕业,一个是毕业证,另一个是资格证书,就高职会计专业而言主要是指1+X 职业资格证书或会计初级水平职称证书等。
1.2 初级会计师证取代会计从业资格证
自2017年11 月5 日起实施的新《会计法》,删除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规定,故会计毕业生需要取得1+X 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职称证书才能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此学生希望通过考试,来取得相应的职称证书。
1.3 “岗-课-证融合”的释义
“岗-课-证融合”是以提供人才的竞争能力为导向,将学生的充分且有效就业作为目标,以学生所需岗位知识、所学课程知识与证书内容相对应,实现岗位职责—课程内容—考证内容三位一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充分体现,即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及学生就业(职业)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要修完专业课程且考取会计方面的技术资格证书方能毕业,工作后还会为提升专业技术职务与技能,参加国家组织的不同层级的考试,另外由于会计人员必须紧跟国家政策、法规,应当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有必要根据岗位需求、课程大纲、考证大纲要求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对初级证书的期望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考试对高职学生是开放的,报考学历要求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及以上学历,具备条件的学生可自愿报考。根据对本校及周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300 多名学生进行调查,报名意愿结果是:有意愿占比84.65%,不确定占比11.42%,没有意愿占比3.94%。数据表明:学生报考愿望强,而且希望在大二时就能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为顺利毕业做好准备。 2017年改革会计丛业资格书后,职称考试的通过率走低,职称考试让高职学生望而生畏,一证难求。 他们渴望一种直通证书的途径,于是“1+X”证书呼之欲出,福建省教育厅闽教办职成〔2020〕3 号文《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学校申报到相关证书,目前处在申办考点的阶段,所以本文主要探索已经运行的初级会计师证书的岗、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2.2 学校相关课程与考证需求知识衔接情况
2.2.1 初级会计师证书两科所考题型、主要知识点分析
经过对2015年—2019年考题、试卷,两门课程在考证中的各章节重要程度等分析,发现考题全部为客观题,其命题规律:全方位范围广,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重点内容非常突出;考核方式灵活多变;各章节知识点之间连接贯通,直指职业能力,岗位应用。
2.2.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岗位要求
通过查看厦门人才网、58 同城、智联招聘等网上企业会计人才招聘要求,除对岗位职责要求列示外,通常加上持有“***证书”优先条件,可见企业几乎将会计资格证书等同于职业能力。
2.2.3 现行教学课程与会计初级证书考证知识的对接情况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主体上课程与考证是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可行,那么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教”,才能实现岗-课-证深度融合,三位一体。
表1 现行教学课程与会计初级证书考证对接情况分析表
3 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岗- 课- 证融合一体的教法
3.1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每所学校做法不同,一校一个版本,笔者工作单位践行“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强调的也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套用经济学中的说法,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让学生利益最大化,根据林恩学习工作室丁志勇老师的观点,以学员(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需具备四个维度[1]:
1)学员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从单向到双向。2)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3)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从听了到听懂、记住、会用。
4)老师要“退后一步”:从知识灌输者到学习引导者。
3.2 岗-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3.2.1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在对课程充分了解、吃透的基础上进行每堂课的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具体章节内容清晰,课程价值、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内容(重难点)设计合理,时间分配得当,教学过程自然,掌握学情,设计多种“教学”活动,辅助一定手段把需要讲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课程设计运用“4C”法等先进方法[2]。
3.2.2 运用“4C”法进行教学设计
“4C”即Connection 建立联结C1,Concept 互动讲解C2,Concrete Practice 应用练习C3,Conclusion 复习总结C4。 形式上“4C”似乎与传统的开场,知识讲解,结束三段式没有什么差别,实质上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核心是“4C”尊重了高职学生(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尊重人脑科学,依据记忆规律设定知识的传递量、形式,让学生乐学,而不是灌输。
从他们各自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出:
C1 最重要的是人和内容的联结,包括:
(1)时间长度,个人思考,与同伴分享;
(2)用案例、实际挑战等实战场景做联结。
C2 涵盖内容
(1)引导学员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
(2)把内容切割成10~20 分钟的小段,讲之前用互动做引入,或讲完后做快速的复习;
(3)设计各种互动活动,让学员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C3 核心内容:
(1)老师对练习结果要给予反馈;
(2)设置好机制,让全员参与,并且相互学习;
(3)区分知识类练习和技能型练习并分别设置训练,知识类练习的目的是偏重于理解记忆、分析判断;技能类练习的目的是偏向操作、应用等实战场景。
C4 重点内容
(1)设置好机制,让全员参与,并且相互交流;
(2)除了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外,可以让学员反思如何学以致用。
3.2.3 应用现代化的电子教学技术
时代在进步,科技日新月异,教育工具手段不应落后,产业发展倒逼教育教学改革的事实说明,必须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从事教学方能站在教育的至高点。多媒体、互联网、虚拟商业社会、仿真实训室、虚拟现实等教学,会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缩减代沟差距,让学生更爱老师,更愿意学习;另一方面电子教学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益于实施情境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3.2.4 引入多元评价体系
进入高职教育,虽然离不开考试,但不应“一考定终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当多角度、多元化,形成立体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
(1)形成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关注过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效率及作业完成率。过程好结果不会差,重视过程管理,学校可采取过程占60%,期末占40%的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到课、课堂互动、完成作业、撰写实训报告、网络平台上观看课件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减少期末环节中投机取巧行为。
(2)将证书考试结果体现在课程教学评价中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考证,允许教师可通过“以证代考”形式考核学生。 如初级职称考试过关的同学免期末考试,初级职称考试单科80 分以上者,给予课程期未成绩90 分等成绩,取得某项1+X 证书后可免修相关的实训课程等。
(3)允许岗位能力突出的同学提前就业
将考核落地的最有效做法就是允许岗位能力突出的同学提前毕业,提前就业,在岗位上习得技能,在岗位上迅速成长,职业教育等同于执业教育,终生学习,终生成长。
3.3 实例暂以《初级会计实务》中应付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的会计核算为例探析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课程名称:初级会计实务/应付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的会计业务。
(2)学情分析:管理类高职高专大一学生,下学期,4 学分,B 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学生特征: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学习热情高,少部分学生只愿听老师讲,不愿动手。
(3)课时:1 课时(45 分钟)。
(4)课程价值: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创造主要源自职工,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对调动职工积极性负有责任,准确进行工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短期薪酬的核算,不仅能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符合会计准则要求,而且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准的提升,从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5)教学目标:①让学生明白短期薪酬范围;②短期薪酬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核算等。
(6)教学重点内容:领会短期薪酬8 项具体内容,掌握4 组会计分录,能计算个人所得税(1 税),五险一金(6 福),简称:“8641”工程。
(7)教学过程分解如下:①活动名称:互相欣赏C1,内容要点:负债项目列示,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分享,学生学习方式: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大声说出来,时长(分钟):4;②活动名称:短期薪酬知多少C2,内容要点:短期薪酬的8 项,教师教学方式:把内容切割成10-20 分钟的小段,学生学习方式:听讲,约定俗成协助记忆如“三险一金,福利一生”,时长(分钟):10;③活动名称:四个小角C3,内容要点:短期薪酬的8 项的巩固,教师教学方式:讲完后做快速的复习,学生学习方式:找例外项,养老和失业保险是否属于短期薪酬,时长(分钟):6;④活动名称:我来发工资(实践)C4,内容要点:按原定3人一组(主管、会计、出纳),分组完成企业工资发放业务, 教师教学方式: 老师根据实情指导,控制好场境,学生学习方式:组长分工,组员分角色在规定时间完成工资发放、账务处理任务,时长(分钟):20;⑤活动名称:回顾与总结C4,内容要点:学生会发工资吗,教师教学方式:观看小组总结,学生学习方式:每组提1 条迷茫点,找出自解或他人帮助解决的方案,包括向教师请教,时长(分钟):5。
(8)实施条件:场地要求:活动桌椅办公式摆放,网络设施齐全,且学生能应用网络查找所需资料;教学设备满足需要,能进行广播教学;教具扩音器,激光笔等老师自备;学具纸、笔等学生自带;对讲师要求遵从本学院教师手册;对学生要求达成本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需提前准备的资料有:分组姓名,组长人选,组名确认,座位安排等;教材仍选用本校老师主编的课证一体化教材《初级会计实务》。
(9)效果反馈,检测方法:①作业设计:能完成本节内容的选择、判断题;能准确发放工资并进行工资会计处理。②作品展示:图、表、文字均可;一般在班级展示(含微信群,QQ 群等),鼓励做得好的在校级宣传场地展示。③考评方法:自评与小组评价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任务驱动积极参与。 计分比例自评20%,过程20%,参与度20%,组员互评20%,评价结论20%。 ④测试:语言描述(提问回答情况),小组活动正确率的统计。
(10)课程特点:操作性强。
综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证融合,一体化培育人才,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方能见成效,让“课”为“证”服务,让“证”为“岗”导航,让“岗”反哺“课”程,实现良性循环。从而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连接,实现畅通就业,理想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