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域文化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2周靖康王丽茹
周靖康 王丽茹
书籍装帧作为书籍的装潢和美化过程,是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视觉感受、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书籍装帧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极强的购买欲,刺激书籍的广泛传播。本文将哈尔滨本土的地域文化与传统的纸质书籍装帧融合到一起,实现“借书喻情,寄情于书”的良性循环,使传统纸质书籍充分地融入人情味,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亦可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哈尔滨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
1.北国冰城 中国雪乡
哈尔滨市中国著名的冰雪之都,每年冬季可长达六个月之久,天寒地冻的气候也造就哈尔滨人不服输、坚忍不拔的精神特质。皑皑白雪是黑龙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色彩,也造就了具有特色的冰雪产业。
2.教堂之都 亚欧桥梁
哈尔滨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多元的地域文化。哈尔滨是全国教堂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主要风格是折衷主义与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形式,这些教堂正是见证了哈尔滨的独特历史背景与城市演变。
3.民俗丰富 五彩斑斓
哈尔滨除了遍布欧式建筑以外,本民族的民俗艺术也有很大的成就和发展。例如东北地区特有的扭秧歌、桦皮画等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艺术,都彰显了哈尔滨人民在天寒地冻的极端气候下独到的创新能力。
二、哈尔滨地域文化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1.冰雪文化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黑龙江的冰雪文化是其地域文化特色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皑皑的白雪、晶莹剔透的冰雕牵动着每个哈尔滨人的内心。因此在书籍装帧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将其色彩元素结合在书籍色彩的印刷工艺中,还应将其冰雪元素具象到书籍的材质当中。例如从纸张的纹理、产品的材质等方面入手进行融合,对雪花的外形进行提炼与再加工,经过四方连续排版并应用到书籍纸张的纹理当中,在翻阅时通过视觉的辨识与手指的触感,调动人们内心中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充分激起消费者翻阅书籍的积极性,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哈尔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异域元素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哈尔滨地域文化的多元化特点,在浓厚的东方韵味的基础之上,打造出了中西结合的城市建设典范。目前我国的书籍装帧存在过于古板的问题,只注重其实用性与本国文化特征的结合,而忽略了装饰性极强的西式纹样与线条。因此我们在书籍装帧设计时,应适当融入西式的装饰元素,例如对教堂中的彩色花窗、圆顶、壁画等元素进行提炼并移植到书籍当中,用来中和中式装饰中存在的古板浑厚的特征,使书籍外观迸发出具有活力的艺术特色和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阅读欲望。
3.民俗文化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是中国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城市之一,民间艺术体系也相对发达。由于受到满族文化的影响,哈尔滨的民间艺术整体上则体现出豪放、夸张、色彩鲜明的艺术特点。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扭秧歌、二人转等艺术形式。书籍装帧中也需要大胆豪放的设计语言来抵充书籍本身所存在的局限与厚重,赋予书籍外观和视觉上的活力。例如对二人转中的花手绢儿中的色彩和纹样进行提取和整理,用大面积的色块和夸张的装饰纹样,给予消费者强有力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勾起其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做到睹物思情,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打动消费者。
科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传统文化或是催生出新的枝叶,或是颠覆性的冲击。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电子书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对传统的纸质书籍带来了极大的打击。电子书凭借着便携性、廉价性等优势,占据了现代书籍阅读方式的半壁江山,如何来提升纸质书籍的使用量,如何使纸质图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生机,不被历史所遗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将中国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当中来,便成为了激发书籍装帧设计再次重返时代舞台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