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里宣卷徐派创始人徐银桥演唱艺术探微

2020-11-12杨海宾

鸭绿江 2020年21期
关键词:唱腔长三角民间

杨海宾

同里宣卷是存在于长三角地区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清代初期在同里镇出现至今已三百多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三角地区广大农民熟悉和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同里宣卷包含有同里镇诸多宣卷艺人创造的各具风格的唱腔流派。徐银桥创造的徐派唱腔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流派。

徐银桥(1890——1968),男,1890 年(清光绪十六年)4 月生。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木庄河村人,后迁居同里镇顾家湾。幼时读过五年多私塾,成年后喜欢并学得武术。清末民初,吴江宣卷盛行,徐银桥成了“宣卷迷”。 拜宣卷艺人高尚南为师,刻苦学习,对于宣卷的追求、揣摩、探究如饥似渴。常寻师访友,并向年龄少长经验丰富的同乡同里宣卷名家廖高南、陆才源讨教。徐银桥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眼睛有神、目光犀利、神采奕奕,有着很好的台风。演出时徐银桥身穿长衫,以长衫为演出服,保持传统文化,使演出服饰与传统民间说唱相结合。宣卷台上放着端正的卷本,保持采用传统的宣卷演唱方式。通常徐银桥上台后揭开上面的龙凤帕经盖,醒目一响,正式开始宣卷。同里宣卷传统的演唱方式采用坐着演唱,与其它民间说唱的演唱形式不同,中国传统民间说唱一般演唱时是站立演唱居多,同里宣卷坐着演唱的方式与宣卷的形式来自佛教讲经方式有关。近年,同里宣卷新一代的年轻艺人表演的丝竹宣卷演出时多采用站立演唱,随着老一辈艺人越来越多的离开舞台,坐着演唱的同里宣卷艺人越来越少了。坐着演唱是清代初期木鱼宣卷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传统的演唱姿态。徐银桥演唱宣卷恪守坐着演唱宣卷,坚守传统宣卷演唱方式。一定在故事情节达到高潮时或紧要关头,才跃然起立,配合演出情节的需要,绘声绘色的表演一番,保存着传统的宝卷讲“经文”时采用的固有演出特点。徐银桥勤于钻研、勤于学习。深入民间熟悉同里周边的民间风俗,熟悉民间的风土人情,并把了解到的民间风俗民情和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运用于宣卷的演唱之中。使演唱与民间的风土人情相结合,与民间的欣赏喜好相结合,演唱通俗易懂、乡土风味浓郁,形成了自己通俗化的宣卷演唱风格,传统的宣卷演唱艺人通常采用苏州话演唱,并加用官白。徐银桥则采用吴江方言演唱宣卷,演唱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气息充足。道白有声有色,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徐银桥在宣卷表演上吸收戏曲和苏州评弹的表演方法。据徐派宣卷传承人、“鸿兴社”班主沈祥元说:“徐银桥宣卷起角色逼真、哭是哭、笑是笑、演到善人遭难、哀怨动人、催人泪下、演到高兴事,喜气洋洋、令人欢畅。他的眼睛大而传神,若演坏人、凶相毕露。”虚心向其它姊妹艺术的学习与吸收丰富了徐银桥的表演方法、提升了徐银桥的表演水平。说表充满趣味与幽默,受到了同里及周边广大农村观众的喜爱,称他的表演为“本土派”。 徐银桥的宣卷演唱在走好通俗化演唱之路的同时,并不排斥雅的元素。徐银桥的弟子、“咏音社”班主胡畹峰说:“我师徐银桥,虽说是俗,其实他是俗中有雅,雅俗结合,他在演唱《张四姐大闹东京》中,唱词采用排比的形式,巧妙地嵌用了一连串《千字文》中的成语。通过宣卷演唱的娱乐方式普及了文化知识,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提升了民间说唱同里宣卷的社会功能。开辟了民间说唱在旧时农村文化生活缺乏、文化知识获得渠道缺少的状况下的新功能。山歌是长三角地区民间千百年来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产生于江苏吴江芦墟镇的芦墟山歌是同里宣卷徐派唱腔经常在演出时使用的一种山歌形式。如:“正月里来暖洋洋,掼稻牵砻做稻场”。又如:“一年到头吃的是臭咸菜,格种日脚真万难”。芦墟山歌的使用丰富了同里宣卷徐派唱腔演唱的音乐元素,使徐派唱腔的唱腔色彩得到加强,显示了徐派宣卷演唱的演唱才能和创作能力,受到了长三角地区广大农民的喜爱。在长三角地区有着大量的听众,群众基础十分深厚。

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同步。根据不同时期群众的需要,根据不同时期文化娱乐发展的状况,使自己的演唱不断创新,是徐派宣卷演唱另一鲜明特点。早期徐银桥是传统木鱼宣卷的演唱者。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物质生活的提高带动了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长三角一带的民间戏曲、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都有了积极的进步。沪剧、越剧、江南丝竹、苏州评弹、昆曲等民间音乐艺术都产生出了诸多的新剧目、新书目、新乐曲。同里宣卷也从旧时的木鱼宣卷进入了丝弦宣卷的时代。旧时的木鱼宣卷采用木鱼为伴奏乐器,丝弦宣卷采用二胡、扬琴、竹笛、琵琶等民间乐器为伴奏乐器。丝弦乐器的加入丰富了宣卷演唱的听觉效果。给听惯木鱼宣卷的听众带开了新意。丝弦宣卷一经出现就受到了长三角乡村广大农民听众的欢迎。拓宽了宣卷的演出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喜欢宣卷演出。徐银桥积极的加入到了丝弦宣卷的演唱之中,是早期丝弦宣卷的演唱者。既保持自己的演唱风格,又积极的与丝弦乐器相结合。演唱上保持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用自己的演唱反映农民的爱好、趣味、要求、愿望,满足农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他说表采用口语化、时常运用俗语、顺口溜、歇后语等大众化语言、形象生动。有时也来一点插科、打诨、调侃、噱头、增加演出效果、丰富了演出手段,调节了演出气氛。宣卷的长篇书目按旧时演出,一部书要演唱十几天、短一些也要五天左右。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同里宣卷的演唱也随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而改变。现在的同里宣卷演唱一般在一天内完成。但一天内的七、八个小时的演唱始终使观众注意力集中的欣赏宣卷表演,演唱者在演出过程中及时增加幽默的内容活跃演出气氛是十分必要的。徐银桥先生的徐派表演在演出中通过插科、打诨、调侃、噱头等演出手法始终使演唱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使预期的演出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民间说唱传承十分重要,也十分困难。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改变,人类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文化娱乐形式与内容越来越多彩,交流越来越便捷。同时,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被挤压。传承状况越来越式微。然而,徐银桥先生作为一名乡村民间说唱艺人,一生收了三十多个徒弟。为徐派的传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他的弟子中吴江益民社的创办人闵培传是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大。人称“赛银桥”。闵培传在继承徐派唱腔通俗易懂的特点基础上,积极吸收同里镇上其他宣卷唱腔流派的优点。如许维均先生创建的“书派”唱腔,褚凤梅先生创建了“褚派”唱腔,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雅俗共赏”演唱风格。受到了长三角地区城乡广大宣卷听众的喜爱和欢迎。除此之外,徐派弟子中的吴江慕凤阁创始人戴留金、同里咏音社创办人胡畹峰、万扬社的徐筱龙等都活跃在长三角的城市与乡村,丰富着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传承光大着同里宣卷这门地方特色鲜明、群众基础深厚的民间说唱艺术。

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增多、了解增多,越来越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存在意义,看到了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科技发展、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环境、传承空间、传承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同里宣卷的产生地江苏吴江同里镇位于中国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经济与科技创新的重要集聚地区。同时,这一地区民间传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积淀十分丰厚。民间传统音乐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异常多彩,为这一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带来了慰藉,为这一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带来了愉悦,真情实意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意地唱出了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徐银桥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长三角地区民间艺人,他用自己的演唱自觉担负起了为同里及周边群众带来欢乐、带来慰藉的责任,自觉地为同里群众表达精神诉求、生活诉求,成为了同里乡村群众向社会、向公众表达情感、表达困难的重要管道。是同里当地诸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民间艺术形式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创新上徐银桥创立的宣卷流派扩展了宣卷的演唱风格、培养的弟子传承了同里宣卷艺术,他表演上的探索创新所取得的成绩使同里宣卷的发展更具活力。为长三角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唱腔长三角民间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