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丁西林独幕喜剧中的人物关系

2020-11-12苏文洁

鸭绿江 2020年21期
关键词:第三者契机喜剧

苏文洁

一、人物关系结构:“二元三人”

“二元三人”的人物关系处理,是丁西林独有的人物关系处理手段。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第一次将丁西林的人物关系归纳为“二元三人”模式。“二元三人”模式是指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程度,通常由三人构成,但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二元对立的格局,第三者则起着结构性作用,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某种契机。这个“第三者”被夹在二元之间起结构作用,与其他的戏剧人物之间不存在着对立关系,而其余两个戏剧人物则分别立于对立的两面。

《压迫》就是“二元三人”模式的代表作品,从喜剧内容上可以看出对立的“二元”是“不出租给男客的房东”和“已经交了定金的男客”之间。在矛盾不断被激化的时候,“第三者”也就是女客出场,她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选择由自己充当男客的妻子来化解矛盾,成为了解决矛盾的契机,起到了“结构性的作用”。

纵观丁西林的其他几部独幕喜剧同样有如此模式的人物关系,出场人物不一定为三人,但是“二元三人”的关系模式会出现在特定的三个人身上,《压迫》中的女房客和《酒后》中的客人都充当了化解矛盾的契机,而《亲爱的丈夫》中的“第三者”则充当了引发矛盾的因子。本来任先生和任太太夫妇恩爱幸福,任先生从没想过自己的妻子不是真正的女人,来做客的原先生对任先生说他的妻子有些像唱戏的名角儿黄凤卿,并且不管不顾任先生的生气,不断地对任太太是黄凤卿的身份进行确认,原先生作为起结构性作用的第三者,成为激化任先生和任太太矛盾的主使,才引发后续故事的发展。“二元三人”的人物关系模式是丁西林独有的人物关系塑造,在人物极度压缩的情况下,使人物丰满形象,并不因为人物的稀少,而使情节单调,内容枯燥。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丁西林对人物关系最出色的处理,也更符合人们对喜剧的审美。“第三者”的出现本来就足够引发读者或观众的兴趣,而这些“第三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剧情的发展,将喜剧推向一个个高潮,或引人深思,或引人嬉笑。可以说这种人物关系也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处在对立面的两人会因为第三个人的出现而有了解决对立的契机或激化矛盾的契机。丁西林将这种关系以喜剧的方式进行呈现,本来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不但使情节紧凑,人物饱满,还能在嬉笑之余通悟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谛。

二、人物关系的基本特征:跌宕起伏

“五四”时期的作品都脱离不了反封建,反礼教,支持民主自由这样的主题。《一只马蜂》是丁西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内容主旨是反对包办婚姻和追求自由恋爱,但主人公吉先生与吉老太太却一直处于紧张的关系中。吉先生代表着自由,而吉老太太代表着保守,一心想包办儿子的婚事,并且想把儿子的意中人介绍给自己的表侄。吉先生看似不以为然却心急如焚,害怕母亲给余小姐说媒又无法正面向母亲说出自己对余小姐的感情,形成与母亲间的紧张关系。而这在“五四”时期更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写照,一方面无法冲破父母的束缚,一方面又积极追求着自由恋爱。但是丁西林的幽默又恰恰体现在这里,吉先生的不以为然显得特别刻意,不停的吃糖,不停的询问母亲余小姐对说媒这件事的态度,大家会觉得他对余小姐的爱意马上要脱口而出了,却一直也没能说出口,但是却在行为和语言中表达地淋漓尽致。正是因为与母亲的紧张关系才让吉先生出现了这些让人发笑的举动,这种直接的因果关系同样体现在吉先生与余小姐之间,因为母亲的做媒,吉先生与余小姐的关系也处在紧张之中,明明相爱却无法互表忠心,吉先生竟然让余小姐陪他不结婚,这种说辞放在相爱的人之间本来就很荒谬。最后吉先生拥抱了余小姐,吉老太太问怎么回事,余小姐说一只马蜂,让人啼笑皆非。这种紧张的人物关系将喜剧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戏剧需要紧张和矛盾,喜剧相比于其他戏剧对这种紧张和矛盾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紧张之余要让人发笑,可以说在这一方面丁西林是成功的。他的其他几部独幕喜剧同样具有相同的特征,《亲爱的丈夫》中任先生和任太太间的紧张关系,任先生却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妻子也是男人,将喜剧推向高潮,这种关系的出现,也代表着旧时代的病态与对人的毒害,性别的扭曲与感情的真挚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嬉笑之余审视时代的烙印。

猜你喜欢

第三者契机喜剧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喜剧世界
把婚姻逼上绝境的,绝不是第三者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
《欢乐喜剧人》
第三者
谁才是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