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思想精髓的现代指导意义的探索与研究

2020-11-12

鸭绿江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论语君子人格

曹 迪

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对后世影响深远。它引导着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发展和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传承。北宋的著名政治家赵普曾指出,“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说明《论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身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论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很多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结合当今社会的伦理环境,《论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启发和影响。

一、《论语》核心思想——“仁”,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和发展观,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

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以及思想道德的发展有着深刻警醒作用,不仅如此,它对世界文化及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仁”,被视为中国儒家学派的道德标准。那么,“仁”的内涵是什么呢?孔子在《论语》里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仁”即爱人。孔子又给它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则体现为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友爱,对朋友讲信用,对国家尽忠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有爱心。孔子指出,人的最高境界是“仁”,然而“仁”不是指简单的小恩小惠,而是关乎着国计民生,体现的是大爱无疆。那么怎样做能达到“仁”呢?孔子也给出了答案,“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即约束自己,使自身的言行符合于礼。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这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还是在当今的现代化社会都意义重大,它体现出孔子对国计民生的重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怀。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亟需的精神理念。

在当今现代化的社会里,如何实现“仁”呢?这就要引出孔子的道德教育观了。他认为,完善的道德是能够成为人才的先决条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仁”,被看成是对人的道德教育目标的高度概括。孔子告诫弟子,如果你们见到了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自己能够达到如同他们一样的境界;如果你们见到了道德品质低下的人,也要去反省自身,检讨自己是否犯有同样的错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也是当今我国素质教育领域里关于道德的要求。

我们可以借鉴 《论语》 中的德育思想,设立以下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关爱社会与他人。孔子在《论语》里对“孝”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指出,孝乃人伦之根本,有了孝,才能生出爱人的情感。然后将拥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手足之爱作为一个升华,将小爱转化为大爱,将小我转化为大我,从有血缘关系的爱引申到对社会上人的关爱,就是孔子所说的“泛爱众而亲仁”。从而实现了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爱的和谐局面。

2.培养学生具有言行一致的诚信品德。“信”是道德高尚人格的首要前提。孔子教育弟子做人的必备品德就是“言而有信”。孔子在《论语》里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兢,小车无帆,其何以行之哉?”我们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明了,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3.培养学生肩负起国家和社会责任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重大任务,将爱国爱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论语》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当前学生有重要指导价值

孔子的教育理念与我国现在的素质教育某些方面及特性极为相似。孔子眼中的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他指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才必备的前提,凡事以德为先。先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其次注重智力、艺术等其他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孔子还提出,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学习呢?孔子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多思考,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产生许多迷惘和困惑。他告诫弟子要 “温故而知新”,对待学过的知识要多复习思考,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培养人才的精神理念,与我们当代国内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

结合孔子的素质教育理念,我们可设立以下目标: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与学生接触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开发学生的天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特点,身为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细心观察,“听其言观其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成绩可能不太好,但天赋秉性各异,我们更要关注其个性发展,充分发掘其身上存在的各种潜力。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以自身的优秀表现为学生做好表率。孔子提出,“其身正,不全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性格各异,身上存在问题较多。教师若想教导好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做好为人师表的示范工作,用人格魅力去引导他们,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不要对学生搞歧视,要求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精神诉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三、《论语》中君子人格的标准和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读完整部《论语》,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孔子终其一生都极为重视人的道德教育。《论语》中儒家道德思想的精髓是 “仁”,那么道德教育的目标则是“君子人格”。儒家思想注重向内自省自省自察,一步一步地完善自我,从而达到生命中的理想境界。《论语》中强调的“君子人格,其实是高标准的道德修养要求以及远大的人生理想抱负;在为人处事过程中讲原则、讲信用,将诚信作为人生处事原则。“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气质上温文尔雅,行为上端正有礼貌,内外兼修。

因此《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推动作用:

1.博学多识,端正学习态度,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理性的处世观念

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懂得做人的道理。想成为“君子”就要按照“君子”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要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学习与兴趣爱好相结合,从而转换学习思路,化被动为主动。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总结出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将学习作为一种优秀的惯性坚持下去。

2.塑造健康人格,离不开向内自省自察,要注重反思

“吾尝一日三省吾身”,孔子教导弟子,一天之内要多次反省自身,检查自己的得失,坚持下去才会日复一日的进步。在当今我国社会,在多元化经济文化思潮的影响之下,有许多高校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偏差,追求精致利己主义,或者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长此以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令人堪忧,因此我们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论语君子人格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如何读懂《论语》?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君子无所争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论语·为政第二》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