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2020-11-11汤一介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一介特质哲学

汤一介   著

乐黛云、杨浩   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年第1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这条文化长河中,多种思想元素不断融入,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现实形态。而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与诠释,又是对文化本身的承当与阐释。汤一介先生的学术成就正是这反思与创新性诠释的典范与写照。历史是民族安身之基,承载了民族的一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明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可以从汤先生的这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一书入手 。

汤先生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诠释与复兴。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都是立足于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与中国的现实。《传统文化的特质》一书凝结了汤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精华,被《光明日报》评论为浓缩版的《汤一介集》。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命题,汤先生把中国古代思想家长期讨论的三个基本命题——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与普遍价值中“真”“善”“美”对应起来进行讨论,而这三个价值在西方哲学中,則对应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三大板块。汤先生把以中国哲学为代表的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中的康德、黑格尔等哲学进行比较,提出了这三个合一,可以说这是汤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一个全面思考,而这一思考背后可能蕴含着他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思考,更蕴含着他对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何在的思考,凸显出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

关于中国哲学的理论体系,宇宙人生论、境界修养论、政治教化论这三个方面是与作为基本哲学命题的三个“合一”密切联系的,汤先生将之归纳为: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内圣外王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一书中,汤一介先生指出“把追求‘普遍和谐作为中国文化的特点,我认为也许更能全面地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中国哲学基本命题的三个合一都是落在“合”上,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要达到“合”“和”,超凡入圣,就要靠自己的内在道德修养,是靠自己的“修身”来“弘道”,所以内在超越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当超凡入圣后,便应“外王”,从事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活动,这与修身是一体的,从而也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如何承继和利用传统文化,汤先生特别强调要用解释学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诠释,这也是汤先生思考传统文化与当下不可或缺的内容。汤先生认为,“在中国,本来也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并且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对经典注释的方法”。现代中国哲学要适应当代社会生活需要,也是需要“改造”(或新的解释)。在书中,汤先生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正义观、礼法合治、孝道等问题,这些对于当下生活颇有意义。

汤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不完全是书斋中的玄思,而是身体力行,以思促行、以行反思。汤先生以光大、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20世纪80年代,他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还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学院等民间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机构,特别是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展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这本书不仅梳理了汤先生哲学思想的历程,还展示出汤先生对整个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的反思与展望,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与时代前瞻性,能够让普通读者真正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该如何与当下社会实际接轨。

本期荐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储德天

作者简介:

汤一介先生(1927—2014),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汤先生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主编《汤用彤全集》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并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一介特质哲学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汤一介、乐黛云夫妇的藏书
你看见了什么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先生之风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