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应对重大疫情的历史回顾与行为分析

2020-11-11胥懿容

关键词:预防为主血吸虫病

胥懿容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爆发,暴露出在防控过程中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作风,重治疗轻预防的错误思想。新中国初期凭借着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在医疗建设资金匮乏,医疗水平落后,专业医疗人员稀缺的情况下战胜了血吸虫病这样困扰国民健康半个世纪之久的“大疫”,这对于目前以及今后的防疫工作依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血吸虫病、新中国初期、预防为主

1 新中国初期血吸虫病疫情的流行与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流行由来已久,疫情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其传染特性需要传染源散播虫卵、钉螺作为中间宿主、人们接触有尾蝴的水体而发生感染。建国初期,血吸虫病灾害由于地方性因素、自然災害、长期战争等因素影响疫情爆发程度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全国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43亿平方米,血吸虫病人数1160万人,其中晚期病人60万人,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约1亿多人,受灾最严重的长江中游三省所普查出来的血吸虫病人有377万人,占全国12个流行省(市)病人总和的32.5%,钉螺面积则达到102. 33亿平方米,占全国钉螺面积总数的71.5% 。[[参考文献:

[] 王小军.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血吸虫病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血吸虫病的地方性因素主要指血吸虫生存的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建国后全国人口有一个增长期,人口的增加决定了人们需要开发更多的耕地,采用双季种植的生产方式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发展渔猎等副业增进家庭收入,因此从生产性与生活性上增加了与疫水接触的概率。

长江中段由于河道弯曲,极易堵塞,由于长期战乱,政府对河道的治理远不如原来重视,建国前后,长江中段地上河密布。1905-1978年间,长江中游分别在1931、1935、1954年发生了三次特大水灾。1954年,再度爆发的特大洪水,使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的滨湖滨江地区再度成为一片泽国。仅湖北省就有受灾农田2126.9万亩,受灾人口达926.2万人,死亡3.06万人,43县市受灾。[[[] 湖北省志·水利[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221.]]除了这三次特大水灾,还有若干小水灾,除了长江干流上的水灾还有地域性水灾,每一次水灾的爆发都加剧了血吸虫病疫情,水灾使钉螺面积扩大,原来的无螺地区变成疫区;水灾的爆发后,人们要恢复生产,抢险救灾,也增加了与疫水的接触机会。

战争也为疫情的肆虐创造了条件,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远超过和平时期。曹树基等人认为:“战争带来的饥饿使得居民抵抗力降低,居住条件的恶化使人们更容易染疫,人口从非疫区进入疫区引起传染病的感染率急剧上升等等,这一切使得战争时期的疫情远甚于和平时期,只不过,由于战争时期刀兵之灾与传染病同时发生,所以,战争中的疫情甚少进入人们的视野,更不论政府的对策。”[[[] 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15.]]战时疫区民众体质减弱,染病率大增,人口流动加剧,疫情随之快速扩散,导致血防工作无法开展,疫情无法控制。

血吸虫病疫情的爆发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人口的大量减少;人口结构失衡,据统计数据表明青壮年男性患者致死率更高;人口素质降低,流动加剧。建国后对血吸虫病进行的回溯型调查中,以江西省南昌县的南新、蒋巷、径口、塘南4个乡为例,血吸虫病流行过百年,在百年内4个乡境内有56个村庄、4420户毁于血吸虫病,人口疫死15389人,蒋巷严家村,原有700户2500人,至解放初只剩下24户86人,而且均患有血吸虫病,径口宋家村,原有500户2000余人,至解放时己无一户一人留存。[[[] 南昌县志[M].方志出版社,2006:511.]]

在经济方面,劳动力损失严重,劳动力劳动能力下降,很多村庄农业基本瘫痪,劳动力长期不足,农耕土地弃耕退化。作为生产劳动工具的耕牛也大批量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渔业、畜牧业等副业受到冲击。1954年6月24日中共江西省玉山县委发布的《关于血吸虫病严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及破坏生产情况的报告》中:“十一区山地移居古城的58户农民,已全部弃田逃回。病区之青壮年,常常外迁或改行不种田.古城区太平乡上洋坂村,徐荒田25亩,地120亩,每年损失旅食约230担;已种田者,因劳动力缺乏,耕作粗放,上田已成中田,中田已成下田,下田则接近撩荒,减收率为59%、55%、53%。[[[] 江西省卫生志[M].黄山书社 ,1997:115.]]

血吸虫病的危害不容被轻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部署下,以浙江省为例,截至1953 年 6 月,成立了3个防治所、16个防治站、200个防治小组,调查了 26个市县的血吸虫病感染率,治疗了1.2万多名病人。[[[] 江西省卫生志[M].黄山书社, 1997:114.]] 1958 年曾经是疫区重灾区的江西余江县收治 4392 名血吸虫病患者,死亡率仅为 0. 67%,治愈率达到 95. 5%,[[[] 李俊九.苦战二年,人寿年丰———江西省余江县根除血吸虫病的经验[J].科学通报,1958,15.]]率先消灭血吸虫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新闻《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称:江西余江县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上了第一面红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给祖国血吸虫病科学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 陈秉彦、刘光辉.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J].人民日报.1958-6-30.]]

2国家应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举措

新中国初期在毛泽东防疫思想基础上形成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为我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并由此建立了相匹配的保障模式、资源配置模式、服务内容、技术路线、服务提供模式。

血吸虫病的防治是服从于国家发展的需求,从属于新中国医疗卫生建设的一部分。自1905年血吸虫病在我国首次发现和报告后,近代血吸虫病研究和防治工作就没有停止,但由于政府更迭,战乱频繁,始终没有一个系统的贯彻到底的防治方案,血防工作成效甚微。建国后,血吸虫病不管是作为影响人民卫生健康的问题还是历史遗留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出于对血吸虫病宏观把控的需求,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在1950年4月20日发出了《关于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开展血吸虫病调查》的指示,“血吸虫病危害着农村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治血吸虫病关系到国泰民安,要求各地要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到农村地区去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而且强调那些曾經发现过血吸虫病病例的地方应该马上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江西省卫生志[M].黄山书社,1997:13.]]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中,针对全国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指示 “对于危害很大,但在实行预防上不很简单的疾病,譬如伤寒、霍乱、鼠疫、疟疾、黑热病、日本住血吸虫病等;我们应该一面积极预防,一面争取与创设条件,以便由部分的消灭达到全部或大部的消灭,这自然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过程。”[[[] 贺诚.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的总结报告[J].人民日报.1950-10-23(3).]]一受抓传染病的预防,一手抓治疗,但重点在预防,以阻断传染病的蔓延为传染病的根治缓解压力。1951年在全国防疫工作专业会议上,制定了关于血吸虫病的防治方案,确定了今后的防疫方向。卫生防疫工作关于新生政权的稳固、关于国民,毛泽东针对个别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不足只抓经济,忽视卫生工作而造成的防疫问题,严肃提出了“要把卫生防疫工作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王龙友.卫生防疫 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N].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24.]]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通过一系列基础工作,在对血吸虫病的全国态势、疾病病理性已经有了宏观把握、微观分析的前提下,于1955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制定全国血防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全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规划及专项规划;部署防治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年11月23-25日,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确定了“加强领导,全面规划,依靠互助合作,组织中西医力量,积极进行防治,七年消灭血吸虫病”的工作方针和“一年准备,四年战斗,两年扫尾”的具体工作步骤。[[[] 缅怀毛泽东(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42.]]随后,在毛泽东亲自参与制定“农业十七条”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将血吸虫病列为严重危害人民的疾病,把防治血吸虫病作为开展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57年4月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和《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指示的通知》,为了抓紧对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具体组织与推进,卫生部正式设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局,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至此,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多部门配合、全民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由此形成了全国政治动员的格局。

党和政府的指示给血防工作指明了方向,爱国卫生运动将血防工作落到了实处。爱国卫生运动将医疗卫生与群众运动相结合,通过直观教育、文艺宣传、科学解说、现身说法等方式率先做通血防工作中的群众思想问题,消除由于落后的文化教育和封建迷信思想错误引导,所带来的思想桎梏,使人民相信血吸虫病可防可治,积极加入血防工作的浪潮中。有了思想工作的保障,广大乡村开始建立群众性的血防队伍,发动大规模的群众灭螺行动。早在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不少代表就已经认识到:“在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是毫无健康保障的,尤其广大农村中,根本没有卫生工作……其他传染病如伤寒、痢疾、黑热病、疟疾、结核病、麻疯、性病及寄生虫病如血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等,亦愈延愈广,无人置理。”[[[] 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二十九日会上的专题报告和发言[J].人民日报,1951-10-31(4).]]农村问题必须还是通过农村的方式解决,江西余江县仅1956年1-2月的一次的全体灭螺行动中,就有全县28个乡,1个镇,2个农场,21900人参与其中,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真正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医疗卫生建设相结合。

培养农村防疫人员是加强了农村卫生防疫网与防疫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少而精的医疗人员培养模式并不能满足全局性的需求。1956年余江县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始建立“一医三员”血防工作机制,通过血防所培训农民血防队伍,截至1959年,余江县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包括有“赤脚医生”、粪管员、查螺员、卫生员,共303人的血防队伍,切实解决了血防专业人员短缺的状况。1959 年综合全国各地调查表明全国血吸虫病疫区病人治愈率已达85%以上,死亡率降低到0.1‰[[[] 白备伍.防治血吸虫病研究工作的成就和经验[N],人民保健,1959 ,2.]],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严密有效的社会组织,始终把握“预防为主”的方针,培养农村医疗队组。发挥了制度优势的同时,证明了在中国以较低的成本,组织实施的庞大又复杂的社会卫生工程,来实现较高的健康绩效是完全可能的。

自新中国开展血吸虫防治工作以来到1978年9月,卫生部在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中,正式将血吸虫病从乙类传染病中减去为止,不少疫区彻底消灭了血吸虫病,没有根除的疫区也在疾病治愈率与医疗卫生建设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全国形势下由于血吸虫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有了改善。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宣传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卫生工作的宗旨、方针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给人民群众的身体与精神带来的二次危害,使之了解疫病真实状况,减少未知疾病给人带来的恐慌。通过群众运动切断传染源,从施救到自救,由上到下形成相互联动的防疫体系;爱国卫生运动从改善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的卫生生活状况出发,从整改居民生活环境改到生活习惯,规范化治理,移风易俗,对多种由于居民生活习惯扩大传染的疫病进行有效预防;建立有疫者治疫,无疫者防疫的以预防为主的血虫病防治机制。

3血吸虫病防治中的行为分析

新中国初期无论是血防工作,还是整体的卫生防疫工作,甚至是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都是以“预防”为中心展开的。从经济因素上讨论,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要快速完成内部的工业化累积,医疗资金匮乏,一直到70年代末,中国的卫生总费用只占GDP的3%,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有学者认为“经济条件与疾病防治是一种互为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经济条件使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的防病意识、改善个人的生活居住条件、能获得及时的防病治病服务,从而有利于增进健康、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反之,若经济状况窘迫、生活条件恶劣,则难以获得适时的防病治病服务,导致健康下降、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 )[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43.]]我们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否认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卫生医疗方面的良性变化,但仅以这种观点看待中国的医疗卫生问题,就决定我们必须先放弃医疗卫生全面发展经济,以求得后期扭转这种糟糕的现实状况。重点是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是否能达到理论性的预期效果?首先,不可否认西方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很多专业领域遥遥领先,但是他们的高端医疗覆盖率与服务群体也十分有局限性,医疗卫生制度的建设也是对国家性质的一种反映。其次,如果以牺牲医疗卫生建设来推动经济恢复,这样的经济恢复是否有意义?再次,国民身体健康素质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和国家力量的象征,毛泽东在1917年就认识到“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 体育之研究[N].新青年,1917,3(2),引自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65.]]以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即使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也不能离开物质的体魄支撑,我们不能理想化的希望以农业社会水平健康素质的国民建设出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最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之一就是群众基础,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谈的“国民性”不同。中国共产党“为谁服务?”这个问题毛泽东在1944年就回答过“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毛泽东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1:1004.]]

从实际国民体质与配套医疗卫生建设上看,建国前由于长期战乱疫病灾害频发,疾病死亡率偏高,国民体质普遍偏弱;建国之初,中央的卫生防疫机构主要是卫生部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卫生防疫系统十分落后,卫生部门就不完善,防疫部门更是没有,卫生部门的很多机构都是临时性的根本没有健全的组成机构,而且全国各地分布严重不平衡,乡镇农村几乎没有防疫机构。而在1949年建国之前,全国仅有卫生机构3670个,各级各类医院2600个,门诊所769个,医院床位约8万张。[[[] 胡克夫. 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3, 10(5):119-124.]]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省份中,县级单位都没有自己的医院,在更多偏远的农村基本不具有防疫、治疗传染病的能力,甚至各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土方”、“偏方”成为了医疗救治的主流。据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国家统计局,2001-11-2.]]。无论是由上到下的各级政府,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对于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都有很大的难度,生存需求,卫生需求与现实存在的卫生问题就决定卫生防疫必须与社会建设相结合。

以上就决定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必须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循序渐进,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苏联的独特的“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道路。中国以“预防为主”与西方“治疗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国家的现实需求,西方模式主要依赖通过投入昂贵财力培养出的高技术专科医生;强调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准;治疗为主的导向;关注个人医疗服务,而不是建设公共卫生计划的这种模式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新中国初期的医疗卫生工作是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卫生防疫思想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践行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观,重点主要针对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遍流行的地方病上,以快速恢复国民体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以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水平低下的实际状况为前提,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通过建立城市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网络和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三级网。并且通过毛泽东卫生防疫思想,建立了将防疫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坚持群防群治、中西医结合、高度重视农村卫生防疫工作的卫生防疫体系。

以江西余江县为例,1919年到1949年先后有29000多人死于血吸虫病,42个村庄濒临毁灭,原有500多户,2200多人的荐头村,在解放时只剩下了八户。1958年,余江县钉螺被全部消灭,并保持了30多年未复发。在随后的24年中,余江先后大规模查螺23次,参加查螺群众累计超过3万人次。在这样的力度下,到1958年底,全国血吸虫病人由解放前的1169万降为84万人;12个流行省份已有5个省先后消灭了血吸虫,433个流行县乡区有260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乡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华佗无奈小虫何:新中国第一场疫控战争[J],广州文摘报,2007-11-02.]]血吸虫病的成功防治为以“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理论,提供了是实事求是、符合国情有利论证;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了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设;提高了國家控制重大灾害的治理能力并且对类似疾病的防疫提供了模板。

4新中国初期血吸虫病防治对当代的启示

建国初期血吸虫病的成功防治是中国特色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杰出成果,对当代依旧具有深远影响。2020年针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央视网,2020-2-14.]]进入21世纪,全球疫情灾害并没有减少,非典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层出不穷,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影响,病毒的原有传播途径、传播地域的局限性不断被打破,给全球的疾病防疫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这时中国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更凸显出其前瞻性和实用性。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人民日报,2012-11-18.]]卫生防疫工作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2016年8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J]. 新华社,2016-8-20.]]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在我国数次疫病的防治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预防疾病不代表着忽视医疗技术进步和医疗体制改革,反而相互依存,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卫生防疫体系更加完善、与时俱进,卫生防疫体系的完善,从资金上、人力上、时间上为医疗技术的进步创造条件。回看我国卫生防疫的历史,疾病的防疫绝对不是做无用功,传染病的种类是多样的,不同的传染病,传染源,传染途径,传染性强度都截然不同,在对疾病病理性研究、疾病治疗方法还未有突破的时候,防治传染扩大化是最能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举措。当下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一直是疫病防疫中把握的重点,围绕四个“率”疾病防疫工作针对疾病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防控手段,时时检测,步步推进,将防疫工作不断深化,精确化。

农村一直是卫生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想要补足短板,就需要在国家建设的每一步规化里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问题。在2002年国务院第一次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中,出于对农民医疗保健问题的认识,再一次申明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农村地区由于疾病而产生的贫困人口占2/3,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突然在农村爆发的疾病问题,就可以把政府长期所努力的“脱贫致富”成绩归零,在2013年的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273688人中,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260196人,参保率为 95.1%,城市、农村分别为 92.8%和 97.3%,这与10年前有了质的飞越。毛泽东建国初所提出的“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并没有过时,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新华社,2017-10-27.]]截至到2018年底,全国乡镇卫生院3.6万个,床位133万床,卫生人员139万人;村卫生室62.2万个,卫生人员144万人,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建国初期的1500/10万降低到了19.9/10万人,婴儿死亡率从200‰降低到了7.3‰。[[[]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迈大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經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R].国家统计局,2019-8-7.]]与建国初期相比,农村卫生机构逐步健全,在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赤脚医生”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农村的卫生防疫工作却一直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 王小军.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

[] 湖北省志·水利[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221.

[] 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15.

[] 南昌县志[M].方志出版社,2006:511.

[] 江西省卫生志[M].黄山书社 ,1997:115.

[] 江西省卫生志[M].黄山书社, 1997:114.

[] 李俊九.苦战二年,人寿年丰———江西省余江县根除血吸虫病的经验[J].科学通报,1958,15.

[] 陈秉彦、刘光辉.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J].人民日报.1958-6-30.

[] 江西省卫生志[M].黄山书社,1997:13.

[] 贺诚.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的总结报告[J].人民日报.1950-10-23(3).

[] 王龙友.卫生防疫 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N].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24.

[] 缅怀毛泽东(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42.

[] 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二十九日会上的专题报告和发言[J].人民日报,1951-10-31(4).

[] 白备伍.防治血吸虫病研究工作的成就和经验[N],人民保健,1959 ,2.

[]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 )[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43.

[] 体育之研究[N].新青年,1917,3(2),引自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65.

[] 毛泽东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1:1004.

[] 胡克夫. 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3, 10(5):119-124.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国家统计局,2001-11-2.

[] 余新忠.建国初江南的瘟疫和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22.

[] 华佗无奈小虫何:新中国第一场疫控战争[J],广州文摘报,2007-11-0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央视网,2020-2-14.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人民日报,2012-11-18.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J]. 新华社,2016-8-2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新华社,2017-10-27.

[]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迈大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R].国家统计局,2019-8-7.

猜你喜欢

预防为主血吸虫病
体检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关于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几点思考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浅谈晚期血吸虫病档案材料管理
当前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分析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面临的伦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