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多科,没想到祸根竟是它
2020-11-11付煜
付煜
年近50岁的赵女士曾辗转于各个医院的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甚至精神心理科,最终来到内分泌门诊,当拿到医生写的“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的诊断书时,赵女士说出了一句令医生听了都感觉心酸的话:“我不是神经质,我是真的病了。”
辗转求医路
2020年初,赵女士发现自己的身体似乎出了些问题。最初,她面对繁忙的工作逐渐感觉力不从心,当节奏快、压力大的时候,自己会感觉胸闷、喘不过气来。如果蹲下系鞋带或者捡东西,突然站起来还会头晕眼花。当周围同事比较多、工作环境嘈杂时,还会头痛,手心出汗。渐渐地,赵女士的情绪波动越来越大,与人交流的时候经常感觉烦躁不安。甚至有一次要在很多听众面前讲话时,还出现了多次腹泻。这种紧张过度的表现之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赵女士担心自己得了大病,开始踏上求医路。面对繁多的症状表现,赵女士首先想到心内科,結果一切正常。会不会是消化道肿瘤?她又来到消化科。胃镜、肠镜检查也都没有问题。赵女士又来到神经内科做了脑部CT、核磁影像,还到精神心理门诊做了心理检查,填了各种压力量表、抑郁量表,最后均未发现问题。
赵女士患糖尿病10余年,定期到内分泌科门诊取药。一次,她向内分泌科医生提到了自己的困扰,医生提出:“您很可能患上了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患病时间长于10年的老患者,很容易伴发并发症。血糖过高对身体的血管和神经都有影响,很多糖友都知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需要服用甲钴胺和叶酸片,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降脂药,但对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的认识却很少。其实,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的患者,症状表现如此复杂和多样呢?
因为植物神经遍布全身多个器官,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也多种多样。比如有些人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平卧、坐位或蹲位站立时,血压明显降低,出现头晕等不适;心脏感觉不舒服,突然的胸闷、心悸、气短,查心电图却没有明显的病变表现;胃肠功能紊乱,有些人消化不良,吃过东西后感觉都积压在胃里,不“往下走”,影响胃口,有些人会腹泻、便秘,排便习惯改变;出汗异常,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潮热汗出,特别是手心出汗,或者全身冒冷汗。
通常具有情绪敏感特质的人,或者压力比较大,更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性问题。
和情绪有关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患者中,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通常具有情绪敏感特质的人,或者压力比较大,更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性问题。因为,植物神经功能会受到激素水平的影响。情绪敏感、内心波动大的人,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也会波动比较大,继而影响到植物神经的功能。
如何诊断和治疗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该怎么办?首先,要像赵女士那样及时到医院就诊。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的辅助检查主要依靠神经电生理检查,但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检查、胆囊收缩功能和膀胱残余尿检查并不是医院的常见检查项目。这些检查项目可以确诊。
实际上,这个并发症可以通过简单的问诊和查体来确诊,如皮肤划痕试验、卧立位试验等,无须过度依赖电生理检查。
虽然该病变症状多样,但治疗原则却万变不离其宗。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糖尿病人需要注意,只有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才可以减轻并发症的风险。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维生素B族、谷维素,增加对神经的营养和维护。一些中医理疗手段,比如针灸和按摩,对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
想要预防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则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粗粮和绿叶蔬菜,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同时生活规律,放松心情,减缓压力,保障睡眠。当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关爱也很重要。
最后,赵女士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到了病根,经针对性治疗消除了症状,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