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20-11-11叶玟希
叶玟希
【摘要】美术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促使了美术课程设计层面上更深层次地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结合美术教育的发展背景及学科优势,以美术鉴赏为切入点,在初中美术课堂践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并总结效果。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初中美术鉴赏;能力培养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美术鉴赏课程和美术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美术知识所知甚少,严重忽视美术学习在其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经过研读关于美术核心素养的相关论述,再对比当下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的教学现状,发现急需调整日常教学中的已有教学思维的必要性。结合美术核心素养,笔者在美术鉴赏教学层面上作出尝试,以期待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教育,培养其终身发展和社會发展需要的更多综合能力。
(二)研究现状
1.社会对美术教育的愈发重视
近年来,美术教育给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显性的,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离不开美术的发展。随着当今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们慢慢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追求审美价值,人们对于美的欣赏直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家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量,美术教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最具创造力的艺术教育形式。
2.部分学校及家长忽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尽管国家逐步推行美术教育实行美术核心素养的相关教育理念,但是地方层面或部分家长面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仍然比较肤浅,因应试压力等各种原因,主课要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美术课为主课“让行”等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受家长思维和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学生也认为美术课程可有可无,对美术课程缺乏基本的学习兴趣和认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美术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局势,难以有效地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3.传统美术鉴赏的弊端
初中美术鉴赏课程属于理论课程,教师过于注重美术教程中的框架,开展的教学有效性存在偏低情况,直接灌输式教学过于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听讲,更有学生亵渎古典美术作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于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等能力的教学效果表现一般。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意义
美术教育对人成长发展有着特殊作用,而美术鉴赏教学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意义重大,美术鉴赏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形成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在自身发展中形成更高的艺术素养,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尝试创新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结合学生实践的方式,研究此实验对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书籍、电子书、图书等阅读和搜集文献资料,并且对文献资料进行文字分析的整理与研究。通过各渠道的资料阅读和整理,理解其论述内容,特别对关于初中美术鉴赏的研究和美术核心素养的论述做了大量的阅读工作,仔细分析和汇总,从而进一步确立研究的重心。
2.课堂观察法
在五年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参与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旁听及地区美术教研活动,认真记录和总结思考,并向有经验的同行进行交流讨论,设计自己的美术鉴赏课程,观察学生课堂实践中的表现与反馈,并在实施的各环节中进行记录与总结,反思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各种师生教学行为对美术核心素养的影响,提出并实施改进的举措。
三、研究实施
(一)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安排
1.实验对象情况
实验对象为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初中年级2017级1至8班的学生,学生总体情况根据班级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初中入学时大部分学生都忽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没有深入接触过美术学习,没有美术鉴赏的概念,也不知如何欣赏艺术品,没有系统地建立审美意识。仅有极少部分学生有过美术绘画基础,对美术作品有部分认知并抱有兴趣,热衷于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
2.实践活动设计
本次实践活动主体是由4-5名学生组成的小老师团队,实践活动的形式为每节美术常态课的课前5-7分钟交给小老师团队展示美术鉴赏。展示的内容是为同学们介绍一件喜欢的世界经典名作,具体可介绍名作作者、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创作方式、创作构思及作者背景故事等,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对所介绍的名作表达个人感想。展示形式不限,可以是PPT、音频、动画等。
实践活动要求小老师团队课前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通过官方渠道搜索相关资料和素材,归纳整理,最后汇总成展示文件在指定的时间通过讲述或表演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每节课由一组学生承担美术鉴赏展示活动,每组学生一个学期负责一次,下个学期依次循环轮流,长期实践。
(三)学生课堂实践的设计意义
本次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初衷是改善美术鉴赏课一贯枯燥无味的低效,尝试通过学生课堂展示的教学形式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打开另一扇门。美术鉴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形成的积极反响是多维度的。因此,大胆尝试让学生来成为美术鉴赏课程的实践主体,让学生亲自寻找答案、主动发现、举一反三,或许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审美能力的其他各项综合能力。
(四)适当引导,密切追踪
在活动实践初期,学生会比较彷徨失措,害怕表现失误,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创新。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或疑惑,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答案并作出适当提示。此外,教师密切追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倾听学生的实践活动反馈,及时作出记录和调整。
(五)革新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态度。因此,在核心素养教育观念的教育变革下,革新教学评价机制也显得尤其重要。
对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笔者及时给予反馈,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针对性地积极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肯定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灵活指出并加以引导,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将自评、互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对自己形成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促其积极发展。
四、研究成效
在美术核心素养的导向下,笔者在初中的美术课堂中坚持了两年的美术鉴赏展示实践活动,收集了大量的活动记录及学生的活动反馈,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隨着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各大传播媒介及现在媒体技术都以图像形式逐步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比起文字,图像更具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作为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基于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之时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学生在实践美术鉴赏课堂展示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搜索相关经典作品资料的同时运用整体观察与比较的方法,感受美术作品等带来的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技法、形式特征、风格特征等,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识读、比较与辨别图像方面的能力,这种观察的敏锐力同样可以贯穿于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一个人对生活中的事物是否有感受,都是由图像识读引发的审美判断来进行个体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准备及展示美术鉴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增强学生批判性识读的审美判断能力。
学生通过观看世界经典作品的方法,会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意识,面对经典作品的注意力和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有意识地探讨经典作品的美学价值,并对其创作方式、背景、原因等提出疑问,判断经典作品的意义与目的,如为什么经典作品会成为经典作品等。与此同时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团队之间的思想碰撞也会一次次地冲击自己的审美判断意识。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从审美判断延伸出来的一种重要能力,即文化理解。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传达着作者现实生活的思想情感、世界观及其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结合审美判断,能逐渐感受到经典作品中的情感共鸣,感受经典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民族信仰、时代精神和哲理思考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经典作品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再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更能从中得到启发,丰富艺术作品的内涵,从而逐步养成文化理解能力。
以当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为例,该画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为题材,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学生通过观察画中长城、黄河等绘画题材,感受整个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新中国勃勃生机的景象,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学生尝试搜索作品作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作者当时所处的新中国时代背景,体会作品作者所抒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深厚坚毅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该作品鼓舞和振奋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中国的历史征程,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感受中国山水画的强大艺术魅力。
学生养成美术鉴赏的习惯能很好地为“文化理解”服务,通过文化理解,学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乃至世界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文化理解,使学生逐步培养跨学科意识,全方位学习,学会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同时也是美术核心素养最终的育人目标。
(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是学生的必修课,而在学习美术鉴赏的同时由学生完成美术鉴赏展示活动,也是笔者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讲台,学会梳理知识组织语言,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以及对作品的讲解,与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自身的想法。正是因为美术课没有统一答案和标准,可极大提升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各抒己见,同时增强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逐步丰富自己的美术语言知识储备。
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渴望表达的,只是平时缺少提供给他们的表达平台,很多学生甚至主动向教师申请再展示一次的机会。从学生美术鉴赏展示活动的效果来看,我们会接二连三为学生展示的精彩内容及其流畅的语言表达所带来的惊人效果感动不已,这时会再次肯定本次教学实验的有效性。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通过两年的实验追踪记录和反馈,发现在初中美术鉴赏学生课堂展示活动过程中最常发生的问题是:学生不够自信、表达不够自如;学生搜集及表达的鉴赏信息有误;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听讲、课堂纪律欠佳。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反思与改进,总结如下:
(一)鼓励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独特的情感取向,将自身对作品对美的理解和欣赏态度大胆的展示出来,进一步推动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二)适当指正
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当学生出现表述有误、表达不完善等情况时,这时作为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反而需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等学生展示结束后,以委婉的方式加以纠正的同时肯定学生的优点,相信更能提升学生再次展示的自信心,同时也能避免台下听讲的学生摄入错误信息,避免学生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三)控制课堂纪律
课堂中出现学生不专心听讲的情况在所难免,因此在课前教师需要稳定课堂纪律,与学生定下课堂规矩并在旁做好督促。此外,鼓励参与美术鉴赏展示的学生可在展示结束后设计难度适中的问答环节并结合教师的奖励机制,可以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检验大家对于该美术鉴赏展示内容的接受程度。
“有效教学”不只强调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和“做”的过程,此过程更是教师“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以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带来的惊喜,相信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如果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美的反映,那么,笔者则认为在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社会行动中的积极反馈。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从中学到的美学、美育知识将会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帮助其树立正确健康的“美”的观念。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美术鉴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2] 吕前.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D]. 山东: 鲁东大学, 2018.
[3] 李莹. 美术鑒赏在生活中的作用[J]. 艺术科技, 2019(11).
[4] 徐玉萍.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性的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0).
[5] 刘日岩. 初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卷七), 北京.
[6] 李小青. 浅谈美术教育的经济价值[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1).
[7] 陈文伟. 中学美术教育之鉴赏能力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2).
[8] 徐源;向思露. 新课程背景下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的探究[J]. 美与时代(中), 2019(11).
[9] 邱凌云. 浅谈如何在美术鉴赏中融入生活[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24).
[10] 苏芳. 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 美才智, 2019(10).
[11] 杜晨晨. 浅析初中美术鉴赏教育中的审美价值[J]. 艺术科技, 2019(02).
[12] 李汉臣.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 亚太教育,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