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2020-11-11李莉

考试周刊 2020年87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体系

摘 要:本研究采用自编中学生生涯规划教材《心的方向》进行授课,打造包括课堂教学、学法指导活动、生涯访谈活动等在内的系统的生涯课程体系,自编调查问卷对授课主体高一年学生进行后测,共回收有效问卷426份,其中男生156份,女生270份。结果表明:在课程有效性方面,90%以上的学生认为生涯课程对自己是有帮助的,其中,接近80%的学生认为在选科选考的认识方面收获最大;在课程结构方面,学生认为自我认识、选科、外部世界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在生涯课程的体系中同样重要,都需要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认识外部世界这一方面有极大的需求。

关键词:生涯课程;高中;课程体系

一、 前言

2015年,上海、浙江先行试点了高考改革,经过一轮三年的试验,2018年9月全国其余各省将陆续跟进新高考改革,福建省在这一年也开始了高考改革,福建省实行3+1+2的选科方式,学生需要在物理、历史两门课中挑选一门课,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四门课中再挑选2门课,形成自己的选科结果。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面临两轮选择,这既是机遇,也可能是挑战。新高考选科选考,生涯教育先行;生涯教育,课程先行,因此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涯课程体系便成了高考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

舒伯195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文章,提出“生涯”的概念。在他看来,工作指在某一行业中的具体职位,是有目的、有结果、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并持续一定长时间的活动;职业是介于“工作”和“生涯”之间的概念,包括一系列的工作;生涯指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业与角色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我们倾向于认为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有计划有掌控的自我实现的过程,而生涯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

我校生涯课程在经过三轮的试上、打磨之下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在打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生涯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大致分为三类学生:一类是有自己清晰的生涯目标,例如有一个学生明确表达自己未来要成为一名医生,她的妈妈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她认为那是自己喜欢的职业;第二类是有一点模糊的概念但又不够清楚,这类学生占大多数,一定程度上也是备课的主体;第三类是完全对课程没兴趣,对自己的目标也得过且过的学生。针对三类不同的学生,我们的生涯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第一类学生而言,生涯课程的目的是帮她进一步确认医生是不是她的最优选项,也就是进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涯目标是否足够合适自己;对于第二类学生,教学目标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进而初步确定自己的生涯目标;对于第三类学生,个人认为生涯课程同样有意义,在这里生涯课程更多的应该是提供一种方法论,让他们知道,当有一天他想明确自己的生涯目标的时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例如史旺教授的生涯“金三角”模型,就是一个可操作性非常强的理论工具。

明确了生涯目标之后,我校开始重点打造一套理论框架下切实可行的生涯课程体系,首先,2019年3月,我校自编并出版了生涯教材《心的方向》,用于课堂教学;其次,重视生涯学科渗透以及学法指导,通过生涯活动的方式也就是我校的王牌活动“心理学科沙龙”活动开展;再者,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活动,加深对外部世界尤其是职业的认识。

二、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厦门某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不分性别,全部施测。

(二)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自编生涯规划教育教材《心的方向》。

(三)研究方法

18个课时的生涯课程结束之后,使用自编问卷进行后测,共回收有效问卷426份,其中男生156份,女生270份。

(四)课程内容

生涯课程分为三部分展开:自我探索与目标决策、学科能力的培养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如专业职业等。自我探索与目标决策在课堂上进行授课,一共18个课时,通过生命曲线、彩虹图、四十岁的我、价值观等主题进行自我认识,通过生涯兴趣、生涯能力等测评工具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掌握一些目标决策方法如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进而确定初步的生涯目标。

学科能力培养或者说叫学法指导,通过“心理学科沙龙”活动展开,这部分需要各学科老师的共同参与,心理老师搭建平台,学科老师进行本学科学习方法的介绍以及本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介绍,也是生涯学科渗透的部分。

认识外部世界通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来完成,当然这里仅仅针对生涯课程这部分来说,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属于我们生涯课程的一部分,是一项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业,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学生分小组自行寻找自己想要访谈的对象,根据访谈提纲进行采访,也可以适当地扩展和延伸,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访谈内容的汇报。

三、 结果

所有学生在问卷星上完成自编后测问卷的调查,数据结果如下:

以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在课程有效性方面,90%以上的学生认为生涯课程对自己是有帮助的,其中,接近80%的学生认为在选科选考的认识方面收获最大;在课程结构方面,学生认为自我认识、选科、外部世界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在生涯课程的体系中同样重要,都需要了解。

四、 讨论

(一)生涯课程开设效果较好

通过图1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认为生涯课程对自己是有帮助的,这种帮助体现在加深了自我认识、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生涯理论和决策工具学习方法等。结合我们对部分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访谈结果与问卷测评结果一致。例如有学生反映,她和外省的朋友聊过选科选考的话题,聊天中对方表示完全没有接触过生涯课程,对理论、工具等一无所知,对比之下,自己通过整个系列的课程已经走得很远了,至少已经具有了生涯规划的概念。同样,我们在外校開示范课的时候也发现,相比外校学生,我们的学生上课会更加顺畅。

(二)学生在四个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有迫切需要

自我认识、选科、外部世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生涯课程的体系中都很重要,包括理论背景如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等同样对学生有正面的影响。通过图2和图3都能看到,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的增加排在第二位,学生埋头苦学,能够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较少,虽然有在推行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还是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如果我们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教育相结合,增加职业、大学、专业部分的探索和实践,相信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五、 结论

生涯课程是有效果的,学生对生涯教育的需求也极为迫切,尤其是对选科情况的需求更为迫切。学生渴望探讨大学、专业、职业等关于外部世界的话题,并希望通过生涯课程得到指导。

六、 发展与展望

(一)理论的创新型应用

生涯理论从帕森斯的特质理论发展至今,我们看到了生涯理论的不断演变,但是近代理论创新不多。虽然新的理论不多,但是这些理论都是经过了接近一百年的检验确定都是经典的理论模型。理论虽“旧”,也可以创新性地使用。以“生涯金三角”为例,这一模型既可以作为生涯课的起始课帮助学生理解生涯课程体系,也可以作为生涯课的结束课帮助学生总结生涯课程的内容;高一的学生有人早早立志,有人茫然无措,生涯金三角是不错的工具,立志的同学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自己的生涯目标是否足够适合自己,而迷糊的同学也可以清楚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努力确定自己的生涯目标。

(二)进一步优化课程评价工具

生涯课程开展2年有余,我们经过了三轮的打磨,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这一次我们的后测问卷相对还是粗糙了一些,仅仅只够我们对学生的感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无法深入挖掘学生的需求,后测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包括我们也有做除了课程以外的各类生涯活动,如何确定这些活动的有效性,是相对比较缺失的部分,后面的研究可能要重点放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争取做到活动有的放矢,科学有效。

(三)进一步挖掘、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的生涯课程主要集中在解决共同的问题,例如兴趣、能力、价值观的认识,外部世界的认识等,但是在强调个性化的现代社会,一门课能做到的是通识教育,对于每个学生的个人需求便会造成一些取舍,例如课堂时间的有限导致学生认识的不充分或者分享的不彻底,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课堂效果。可以想见,挖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会在通识教育之后不断地涌现,此时,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人认识需要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因此,相信未来在个人方面如个体生涯咨询方面等会有更多的需求呈现,如何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也会成为一个新的议题。

参考文献:

[1]江坚智,李莉.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研究综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5):10-12.

[2]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北:台湾心理学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李莉,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