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1-11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实训

张 肄

(皖江工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显著上升,增加了社会养老领域的负担与难度,老龄化逐渐加重的社会发展现象使得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呈现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国内老年服务与管理领域的服务质量总体呈现低水平、低技能、低满意度的特征,不能满足养老的服务需求〔1〕。老年服务与管理需要以改善行业整体质量为契机,提供专业的老年服务,解决我国不断深化的老龄化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校企合作为主,重点打造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局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在专业领域内构建一种持续的、长期的、紧密的合作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2〕。在此过程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了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能力。本研究探讨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途径,明确了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职责与权力,希望通过学校与老年服务企业的协同作用,培养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手段。

1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1 在校学习阶段执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

诸多实地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人才供给不足,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的人才极其匮乏。高校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时,不仅在顶岗实习期间向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要在学习期间适当渗透专业技能实操的机遇。因此,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十分必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能力培训作为核心路线,课堂教学与实操训练科学交替,而非单纯地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3〕。“工学交替”是优化高校学生实践与职业能力而形成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及时感知学习问题、解决专业疑难问题、优化职业创新能力。

“工学交替”的实践课程内容可围绕老年服务企业提供的实际问题设计,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以实践,又能使其提前了解老年服务管理的现实市场需求,为提高职业能力、优化专业技能提供参考经验。“工学交替”的时间安排如下:以三年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总计包括6个学期,一般情况下,第6个学期是顶岗实习阶段,需要学生完全在实习企业完成专业实习;工学交替时间安排在前5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学生在本学期完成理论知识储备后在养老企业展开实践学习,以夯实专业技能基础。

1.2 坚持企业与学校“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格局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要考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又要兼顾企业用人需求,所以坚持企业与学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格局、共同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满足校企双方的现实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双主体”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校应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中,详细规划“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周计划,在学生日常学习中渗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合作企业为依托的学生志愿服务、专业课程实践,一是扩大了学生认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的范围,动态传递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二是充分给予企业主管者评估学生表现的权利,以企业用人视角评价学生专业能力更具说服力,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2)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强烈的实践体验感,讲授养老机构经营管理课程时,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环境中接触服务对象,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扎实的、具体的职业技能,因此实践基地建设是优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必要性举措。

(3)课程体系研发。学校与企业需要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共同开发老年服务的科研项目,研发实践性专业课程体系,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图1为“双主体”人才培养格局的课程体系安排情况〔6〕,该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综合素养为目标,对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老年服务行业发展需求。

图1 “双主体”人才培养格局的课程体系安排

图1可知,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不一味的强调职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在基础课程中适当的设置了数学、英语、体育等根本性学科课程,以补充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的不足。同时,在专业实践课程方面,设置了文化素养实践课程与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两个类别,这种课程分配的优势是既强调了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又兼顾了人才核心价值观、文化素养的培养,确保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1.3 基于考核评价体系规范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专业性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直接手段。考核评价体系需具备多维度、高效性、全面性等特征。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理论学习阶段、专业实训阶段、顶岗实习阶段以及毕业前夕,展开精细化、严格性的人才质量评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专业实训阶段与顶岗实习阶段。

(1)专业实训阶段。此阶段以学生岗位执行情况为依据展开考核,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一般安排在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企业管理部门、健康护理部门、服务部门等多种岗位类型。考核主要围绕学生完成相应岗位工作的质量情况进行打分,一般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标准定量评估学生的专业实践成绩;整个实训期间的成绩需将不同岗位的成绩汇总平均。

(2)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与实训阶段的学习有所差异,学生在实训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经验,对此行业的现实情况有所了解,所以顶岗实习阶段的考核更加倾向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估。大部分顶岗实习考核以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职业素养为考核的主要方面,以检验人才的“岗位契合度”和“岗位层次”〔6〕。此阶段考核的主体是实习企业主管人员,通过考核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多项从业能力,进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做出详细的反馈。和专业实训阶段的评估方式一致,此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标准进行定量评估,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估关系到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就业择业机遇,良好的评估结果有助于选择优秀的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校企双方把握人才培养效果提供依据;根据评估结果校企双方可及时修正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呈现符合现实需要与社会发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2 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1 学校要主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办方,院校要面向市场,在校企合作关系中作为关系建立与维持的主导者,以主动合作的姿态达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互动机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校中发展时间短、经验相对欠缺、社会认知度不足,为建立稳固且持久的校企合作关系,院校方面必须做出主动寻求合作的积极姿态,向企业输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不断获得企业的信任与支持。

2.2 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仍需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走向成熟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应停留在顶岗实习、实训考察等基本层面,需要加强双方对于人才培养的合作深度,交换双方关于人才合作培养的见解,发挥各自优势,打造高水准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将行业前沿趋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沿着双方一致的方向共同发展。所以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需要制定严格的行业约束标准,共同推动行业热点课题研究、制定完善的行业准入规则,构建多样化的校企双方合作纽带,共同引领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风向。

2.3 不断优化专业师资结构

校企合作视域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结构优化需从丰富教师能力、增加教师数量两个角度着手。首先,院校要积极创造专业教师培训、进修、行业交流的机会,在不断学习中优化个人业务能力,积极建设一支知识丰富、专业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出一批专业突出且富有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人才。其次,在合作企业中引进技术骨干,补充院校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充实学校教师队伍,在企业专家指导下不断培养“双师型”教师骨干,通过优化专业师资结构的方式巩固校企合作模式的科学发展。

2.4 以政府作用稳固校企合作机制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固离不开政府主导构建的合作保障机制。政府是校企合作关系的主导者,其功能是通过奖励机制制定给予企业利益保障;政府也是校企合作关系中的第三方,调节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发挥着监督与考核功能。我国企业在校企合作关系中积极性不足的部分原因是政府主导功能薄弱,缺乏有效制度保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利益。从政府角度稳固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企业利益,需要完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法规,制定优惠的企业税收与补贴政策,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动力。

3 结论

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行业稳步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基于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代使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企业与高校的共同职责与任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校企双方不断磨合与沟通实现的,未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互补的优势、互相渗透,实现学校、企业、人才各方利益主体的共赢。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