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南靖引种5个观赏竹种的生长特性

2020-11-11陈文平

世界竹藤通讯 2020年5期
关键词:丝竹青丝生物量

陈文平

(南靖永丰国有林场 福建漳州 363000)

竹子,多年生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在中国南方农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中国竹类植物共有39属500余种[2],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引种可以丰富各地区的竹种资源及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增加经济效益。罗友刚等[3]对雷竹(Phyllostachysviolascens‘Prevernalis’)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5年栽培试验,雷竹生长发育良好,优良性状表现突出,产笋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张龙玉等[4]研究表明,淡竹从晋南引种到晋中基本不受冻害,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张梅等[5]对引种到滨海沙地不同类型林地上的竹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吊丝单竹(Dendrocalamopsisvario-striata)、绿竹(Bambusaoldhamii)、大头典竹(B.beecheyanavar.pubescens)、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等10个竹种在滨海沙地种植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特性,保存率较低,但出笋量和生长状况较好。本文对比分析了福建南靖从华安引种的5个观赏竹种的生长表现,探讨了不同竹种生长特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旨在为今后竹子引种栽培、良种选育、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及园林绿化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设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永丰国有林场的百竹园,该地位于117.36′E、24.52′N,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形,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21.4 ℃,年均日照数1 946 h,年均无霜期312 d,年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1 798 mm。试验林地地势较平缓,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呈酸性,土层深厚。

福建省华安县地处中、南亚热带气候带过渡带,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我国自然分布的70%以上竹种生长。竹种来源于华安县竹种园,该地位于117.54′E、25.01′N,地处闽南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特殊,四季温暖多雨,适合散生型和丛生型竹种生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引种竹种为:泰竹(Thyrsostachyssiamensis)、黄金间碧竹(Bambusavulgaris‘Vittata’)、撑麻青1号[Bambusa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latiflorus+Bambusatextilis)]、青丝黄竹(Bambusaeutuldoidesvar.viridi-vittata)和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minorvar.amoenus)。

于2008年4月从华安县竹种园引种到南靖永丰国有林场百竹园。栽植密度均为6 m × 7 m,整地规格为80 cm × 80 cm × 60 cm,并从东至西分区栽植生长状况良好且长势一致的泰竹、黄金间碧竹、撑麻青1号、青丝黄竹和花吊丝竹。每个竹种3株为1个重复,重复6次,共18株;保持栽植后的管理水平一致。2018年9月进行相关调查及采样测定。

2.2 试验设计

于2018年9月笋期结束,在试验区每个竹种选择6个标准样丛,对样丛中的每竹进行调查测定,测定指标为竹高、胸径、立竹度、出笋量及丛幅。在每丛样竹中选取3株标准竹,齐地伐倒[6],截取基部向上1 m处的竹秆并劈开,测定标准竹的枝、叶及基部1 m秆的鲜质量;将枝、叶、秆样品于105 ℃烘箱杀青30 min后,在75 ℃下烘72 h至质量恒定,用精度为0.01 g的电子天平称量,统计竹株各构件生物量,并计算含水率。

2.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用LSD 多重比较检验不同竹种间生长指标的差异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引种竹种的生长特性

竹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表现出形态和特征上的变化,不同竹种生长能力的强弱可以由形态指标来反映。由表1可知,5个竹种间生长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竹高、胸径、出笋量及丛幅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撑麻青1号竹高最大(9.56 m),与其他4个竹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次为泰竹、黄金间碧竹以及青丝黄竹,花吊丝竹最低(7.67 m),且与其他4个竹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黄金间碧竹胸径最大(7.12 cm),撑麻青1号、泰竹及花吊丝竹次之,青丝黄竹最小(3.75 cm),比黄金间碧竹减少47%。花吊丝竹立竹度最多(28株/丛),黄金间碧竹最少(11株/丛),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出笋量作为新竹增加的重要参数指标,对竹子生长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撑麻青1号年出笋量最高(20个),青丝黄竹、花吊丝竹及泰竹次之,而黄金间碧竹最低(3个),比撑麻青1号减少17个/丛;除青丝黄竹外,撑麻青1号与其他3个竹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撑麻青1号丛幅最大(2.81 m),且与其他4个竹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笋量与丛幅大小均表现一致:撑麻青1号>青丝黄竹>花吊丝竹>泰竹>黄金间碧竹,表明5个竹种丛幅大小可能由出笋量和新竹生长数量决定的。

表1 不同引种竹种的生长指标

3.2 不同引种竹种的构件生物量及其含水率

由图1可知,5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在叶、枝及秆各器官中分配不同,主要集中于枝和秆中,其中叶和枝的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黄金间碧竹>撑麻青1号>花吊丝竹>青丝黄竹>泰竹;秆生物量变化表现为:黄金间碧竹>撑麻青1号>泰竹>花吊丝竹>青丝黄竹,表明在外界环境和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可能取决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因素。黄金间碧竹的叶生物量最高,与青丝黄竹及花吊丝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与撑麻青1号、泰竹间差异不显著(P>0.05);黄金间碧竹的枝生物量最高,与泰竹间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3个竹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黄金间碧竹的秆生物量最高,与其他4个竹种间均差异显著(P<0.05)。

图1 不同竹种生物量分配特性

不同竹种间各器官的含水率不同,黄金间碧竹的叶和枝含水率最大,撑麻青1号的秆含水率最大,泰竹的叶和秆含水率最小,而枝含水率在花吊丝竹中最低,表明黄金间碧竹的枝、叶水分条件最好,能够使其光合作用及物质运输高效进行,良好的水分条件可能也是其生物量在枝、叶及秆中较其他竹种都要高的重要原因。黄金间碧竹叶的含水率与泰竹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竹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泰竹、青丝黄竹及花吊丝竹叶含水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撑麻青1号的枝含水率大于叶含水率,而在其他4个竹种中均是叶含水率大于枝含水率的。秆含水率在不同竹种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

图2 不同引种竹子构件含水率

4 结论与讨论

在植物的组织器官中,枝、叶及秆作为植物生长的独立构件单元,具有一定的自治性[7-8],能够很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并完成生长发育。竹类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枝、叶及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分配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获取最佳的生存优势[9]。在本试验中,不同竹种的立竹生长特性及笋产量差异较大,除立竹度外,竹种间的竹高、胸径、出笋量及丛幅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引种的不同竹种在新环境下生长存在差异,但均能保证存活率,并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发育特性。撑麻青1号的竹高、出笋量及丛幅均表现最好;与其他4个竹种相比,黄金间碧竹的胸径最大,竹高较高,但立竹度、出笋量及丛幅最少,说明黄金间碧竹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单株的生长发育上,而弱化了种群的繁殖功能;花吊丝竹竹高最小,胸径较小,但立竹数最多,与黄金间碧竹表现相反。

植物构件生物量的高低反映光合产物在各功能部分积累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最优分配格局[10]。5个竹种地上部分的叶、枝和秆生物量均表现为黄金间碧竹最大,撑麻青1号次之,表明2个竹种能够生产更多的光合同化产物,其中枝和秆的分配较多,从而可以增加秆的高度和扩大丛幅,以获得更多的光资源,有利于出笋成竹及新竹的形态建成。黄金间碧竹叶和枝的含水率最大,撑麻青1号的秆含水率最高。叶、枝含水率在泰竹与黄金间碧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撑麻青1号、青丝黄竹及花吊丝竹间枝、秆生物量及叶、秆含水率差异不显著。

猜你喜欢

丝竹青丝生物量
缕缕青丝里的人生追求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青丝藏
福建将乐杉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分析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倚门回首,却把青丝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