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及推广*

2020-11-11沈冰洁侯平英

中国食用菌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献数据库外文食用菌

沈冰洁,侯平英

(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外语系,北京102616)

当前,世界很多地区特别是中国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目前推动食用菌产业的科学投入不足以确保产业的成功,食用菌生产技术、信息来源等还比较分散,不足以支持食用菌消费的可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情报信息方面,由于食用菌的信息来源分散、分布范围广,没有如其它学科一样建立专业的数据库信息检索方式[1],许多食用菌科研和从业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询文献,得到的也只是模糊的信息,费时费力还得不到准确的结果。国外在食用菌栽培和工厂化生产方面也有许多先进的经验,美、日、韩、英、法等国家在食用菌科研生产和加工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国外的先进经验和食用菌科研文献资料对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分重要,但这些文献资料分散在多个学科的专业数据库中,查找检索十分困难,找到后也没有专业的准确翻译,这无形中加大了借鉴应用的难度。因此,亟需建立食用菌专业文献数据库并进行专业的翻译,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国内外食用菌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目前,国外有关食用菌的文献数据库多数都分散在农业、化学等领域的专业数据库中,如Web of Science、PubMed等[2],很少有针对食用菌学科的专业数据库。外文与食用菌相关的文献数据资源有很多,如ASP、AGRICOLA等,这些学术网站数据库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用菌相关学术研究资料。

仅以美国为例,PubMed是最著名的免费Medline数据库,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建立,收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 800多种生物医学期刊。仅以“edible fungi”或“mushroom”进行检索,就可以得到约1.4万条结果,见图1。

另外,美国的SCI收录的各类学术期刊论文,其中就包含了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等多个与食用菌相关的学科领域;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ASP)中有关于生物科学、医药学等与食用菌领域相关的学术期刊7 000多种;EBSCO Hospital Package是关于医学、生物医学的专业数据库;AGRICOLA数据库则是美国农业图书馆(NAL)、食品与营养信息中心(FNIC)、美国农业经济文献中心(AAEDC)等机构联合编辑的题录型数据库,收录了世界40多个文种的380余万条与农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有大量的菌类栽培、土壤和微生物方面的基础科学文献资料。

国内也存在这种现象,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研建的“棉花数据库”、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的“特产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各地方也建有各自的数据,如吉林农科院情报所的“大豆、玉米”资料数据库、辽宁农科院情报所研建的“辽宁省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库”、福建农科院情报所研建的“台湾农业文献资料数据库”等几十个。呈现出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局面,而这些数据库资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食用菌文献信息。这其中,以上海农业科学院建立的“食用菌文献数据库”最为专业,这也是我国在食用菌专业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陈丽佩等[3]在上海农业科学院建立了中文的食用菌专业文献数据库,可以提供食用菌文献的作者、主题词等6种方式的组合检索,并自带ISO 7209标准格式的接口,可以与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共享;陈晓光等[4]对当前食(药)用菌的品种、分子生物学、文献资源等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张洁等[5]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建立了“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光盘,收录约6 000种生物学相关学科的期刊文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食用菌相关文献资料。

2 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2.1 提高我国食用菌科研水平的需要

虽然我国早已成了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在食用菌科研领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在世界范围内栽培的双孢菇,国内的科研生产与欧美等传统栽培双孢菇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回顾食用菌的发展,国外就是从双孢菇开始的,近代双孢菇的科学栽培、特别是工厂化栽培推动了欧美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日本、韩国等在椴木栽培香菇、金针菇加工保鲜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只是由于人工成本、环保等方面的限制,近年来产量有所下滑,但技术上还保持着先进性。而这些先进的食用菌科学研究成果,大量地存在于各种外文文献数据库中。由于国外十分重视最新科技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有专业的情报信息人员负责文献的整理、数据库录入等工作,因此会有大量最新的食用菌文献资料可供参考,这对提升我国食用菌科研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文献查阅和阅读能力对提升科研能力至关重要,文献检索能力是开展食用菌科研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外文的食用菌文献数据库,尤其在食用菌微生物领域,许多涉及农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和药理学等文献数据库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荷兰的Elsevier Science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数据库,国内使用需要通过清华大学的镜像站点Science Direct On Site(SDOS)进行访问。而 Cell、 Neuron、Immunity、Molecular Cell、 Developmental Cell、 Cancer Cell、Current Biology、 Structure、Chemistry&Biology 等都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科研领域内的顶级刊物。这对从事食用菌科研人员来说,是追踪最新科研成果、寻找科研思路和解决方案的最佳途径。对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了解国际食用菌研究进展大有益处。

2.2 食用菌产业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就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明确部署,描绘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发展蓝图。实际上,农业农村部已在9个省份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认定了200多个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6],这其中就有食用菌产业数字化建设的内容。食用菌产业数字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全食用菌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等的数据采集、存储的数据库资源。对食用菌产业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推进食用菌电子商务、国际进出口贸易发展。例如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就是一个免费的全球贸易数据库,其中有大量关于食用菌国际贸易的历史数据,是联合国官方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而且还具有可视化统计分析表的存储库,所有数据均可通过API访问。2019年全年商品代码为070951的“新鲜或冷藏蘑菇”的检索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显示共有141条进出口贸易数据,再通过下载CSV资料文件就可以获取详细的贸易数据。这对我国食用菌进出口贸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体现了食用菌产业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食用菌文献数据库中,不仅可以保存有文字、图片等食用菌信息,还可以保存食用菌菌种培育、接种、出菇、采收等视频资料,更有具有知识产权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数据库、食用菌基因数据库等。

3 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的翻译推广

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由于专业性很强,其翻译和推广工作要秉承专业精确的原则,在规范翻译的基础上,适当采用一些翻译技巧和策略,以推广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

3.1 推广翻译的专业性

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本身专业性就很强,翻译时需要具备食用菌领域内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知识,能够达到“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例如中文里的香菇,就有花蕈、香信、椎茸、冬菰、厚菇、花菇等多种名称;而平菇其学名为“侧耳”,还有平茸、蚝菇、黑牡丹菇等多种名称,同菌异名现象十分普遍。这给外文的翻译带来的很大的困难,翻译人员必需十分清楚因地域问题造成的多种食用菌农产品的准确名称。所以为了减少食用菌名称的混乱现象,从科学的角度,国际上采用了瑞典学者林奈所创造的“双名法”来对食用菌进行命名[7]。即每一个食用菌的学名由2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用拉丁文的名词,第二个是种名,用拉丁文的形容词。如平菇的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Fr.)Kummer”,Pleurotus是侧耳属的名称,ostreatus是侧耳种名,而(Fr.)Kummer则是命名人的姓名缩写,而且电子出版时学名要用斜体字来表示,如果是纸质手写时要加下划线。

3.2 推广翻译的技巧

推广一些翻译的技巧对食用菌文献数据来说也十分重要,食用菌术语翻译一般采用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但一些非专业性的文献,如食用菌产品中的翻译,就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本身来选择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如食用菌产品的意译(free translation)、活译(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或音译(transliteration)等。虽然在食用菌文献中采用直译法更专业,但一些无法直译或直译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音译或意译等更加有效翻译策略。如“香菇童子鸡”的翻译中,如果直译,“香菇”会有“mushroom、shiitake、Lentinus edodes”等多个单词选择,用专业术语“Lentinus edodes”有点太过学术化,普通大众很难理解,而用“mushroom”是一个蘑菇的通称,又不能体现香菇独特的香味,而用“shiitake”即符合大众的认知,又能够与其它食用菌区分,更符合当前食品的语境;而“童子鸡”是指没有交配过的的鸡,直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显然并不合适,在英语中,对小动物的生长成熟期一般用春、夏、秋、冬等四季来表示,童子鸡显然是属于春季的,因此翻译成“spring chicken”显的更加贴切。因此这个“香菇童子鸡”产品就可以翻译成“shiitake stewed spring chicken”,或者“stewed spring chicken with shiitake”。

4 总结

就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必要性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建设的必要性。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是提升食用菌科研水平、提高食用菌外文文献利用率的重要方法,也是食用菌产业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但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建成后,由于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外文翻译困难等问题,使得数据库文献的利用率不高,通过推广专业的食用菌翻译,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利用率和学术价值。这对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文献数据库外文食用菌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文献数据库评价研究
论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的质量调控
外文局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