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化暖阳,驱散学生心理阴霾

2020-11-11李玲玲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进校休学服药

◎李玲玲

一、案例基本情况

逸尘(化名),大一男生。因军训期间在跟随音乐进行踩点踏步环节频繁出错,引起了我的关注。经与学生深入交谈,了解到他在小学期间曾因在队列中走错而遭到老师训斥、同学嘲笑,以致产生心理阴影,此后一直害怕在队列中跟随音乐踏步,并逐渐泛化,发展为社交恐惧、抑郁症。逸尘对未来期待较大,特别渴望与人交往,但在交往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容易患得患失。曾看过心理医生,有过服药史,饮食睡眠均较规律,情绪偶有失控,但没有自杀意念。后被医院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并服药,状态没有明显改善,因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而休学在家。此案例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案例。

二、组织实施(处理处置)过程

我对逸尘的关注始于新生军训。一个简单的跟随音乐踩点踏步,对他来说却难于登天。谈及踏步出错的问题,他避开了我问询的目光,只简单解释为教官的过度关注导致他过于紧张,从而频频出错。但是,每个情绪都有来源,每个行为背后都隐含着过去,常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告诉我:我所看到的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则是潜伏在水底的部分。经过深入交流,他才对我敞开心扉:因年幼时不愉快的生活体验,导致他产生心理阴影,并逐渐发展为社交恐惧、抑郁症。

逸尘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一双小眼睛总是笑眯眯的,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印象。经过详细的交谈,我对逸尘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告诉我,自从记事起,每当自己受了委屈,需要父母的安慰、支持和理解时,父母永远都是简单粗暴的方式,总觉得是他太过矫情。而除了温饱,父母对他的“关心”更多地则是体现在学习上。

他说他内心其实特别渴望与别人交往,但是又总是担心在交往过程中与别人相处不好,常常会患得患失,从而害怕与别人相处,长此以往,便陷入了恶性循环。为此,他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的诊断是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给他开了药,并让他遵医嘱服药。对此,父母表示完全无法理解。

他拿给我看的诊断书并不是正规的诊断书,只是医生随手写的几行字。我告诉他,为了更好地帮他走出困境,需要到专业医院进行确诊,他很赞成,也很期待。我对他进行了情绪安抚,给以缓解情绪的行为指导,并告诉他,虽然没有完美的家庭、理想的父母,但是他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同时,叮嘱他放松心态、加强锻炼,有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联系我,让他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

随后,我上报了学院领导,并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逸尘的母亲,告知逸尘近期的状态和困扰,并进行了充分的共情。家长表示知情并同意学生去医院进行确诊,但表示对于逸尘的情况不是特别理解。我告诉她,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都会生病,就像身体的感冒发烧一样,心理生病了也需要看病、吃药,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帮助逸尘一起面对,终会助他走出人生低谷,并告诉她会做好保密工作。

与家长沟通后,我联系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逸尘开具了绿色通道转诊单,将其转诊至青岛市第七人民医院。恰巧此时,学校开展专家进校服务活动,征得逸尘的同意,在中心老师的帮助下,我帮他预约了专家进校服务,并在此后持续关注他的状态。

参加完专家进校服务后,逸尘主动联系我,告知与专家交流的情况:专家称其目前基本没有大碍,不用服药,做好自己即可,不要总是否定自己。我为其状态好转感到开心,并提醒他利用国庆假期去首诊医院复查,询问医生下一步该如何调整,他表示更信任青岛的医生,我叮嘱他及时关注自己的情绪,有任何不适随时联系我,需要就医要及时就医。

我把逸尘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建立了特殊学生档案,持续关注。我侧面向他的兼职辅导员和班级主要负责人了解情况,并叮嘱他们平日多关心、关注他,有任何异常表现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也经常通过QQ、电话或者面谈的方式和他交流,对他表示关心、关注,让他感受到温暖,缓解心理压力。

此后进行的第二次专家进校服务,他给我的反馈是没有太大问题,专家说如果感觉影响日常生活可以适当服药,我叮嘱他平时自己多加注意,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两周后,他感觉情绪不太好,但不算太严重,没有自杀意念,自己主动去了青岛市第七人民医院检查,返校后告诉我,医生给的诊断结果是轻度抑郁和中度焦虑,需要服药,并辅以心理咨询。根据医生的建议,我为他联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帮他预约了心理咨询。

经过两次心理咨询,他感觉效果并不明显,社交恐惧仍然比较严重,感觉自己没有精神,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睡眠不好,晚上睡不着,白天容易困,总是喜欢胡思乱想,上课不是走神就是睡觉,感觉好久都没有真正高兴过了。同时,表达了想要休学的愿望,我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并告诉他需要家长同意才能办理休学手续。

在逸尘父亲来校为他办理休学手续时,我与他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介绍了逸尘近期的情况,父亲表示难以理解:你说他年纪轻轻的,既不愁吃又不愁穿的,哪来的那么多烦心事?我看就是因为不想学习找借口吧!

我采用图示给他讲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温饱属于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低层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高层次的需求就会取而代之。目前逸尘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与支持,而相比学业,孩子的健康显然才是更重要的。

协助他们办理好休学手续后,我又告知了休学、复学的相关事宜,叮嘱逸尘回家之后要好好调整,不适随诊,若需服药,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心情放松,加强体育锻炼,鼓励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走出困境。如果有需要我帮助的,也可以随时联系我。并在逸尘休学回家后经常通过QQ、电话表达关心和问候。

三、工作成效

我对逸尘的关注一直没有间断过,经过三个多月的休整,他的情绪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平时会主动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闲暇时间也会帮助父母做做家务,一年后重返大学校园。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得到了不少启示。

(一)提升专业素养,做好科学研判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但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会直观地暴露出来,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我们。所以,作为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冰山一角”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真正问题,并在谈话过程中,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共情、理解、接纳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通过掌握的信息作出科学研判、适当评估,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拓宽沟通渠道,加强师生交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积极拓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途径,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信任,遇到困难愿意主动向老师求助。

(三)反馈学生情况,赢得家长配合

在处理特殊学生问题时,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作为辅导员,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学生情况,但现实中,出于各种考虑,个别家长不愿配合,甚至有些家长会觉得是老师小题大做,这就需要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以诚相待,注意措辞,站在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表达共情,打消家长的顾虑,赢得良好的家校沟通,为事情后续的良好发展打好基础。

(四)建立特殊档案,寻求多方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特殊学生长期关怀,多加关注,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要寻求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包括学生干部、身边的同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领导等,通过各方合力,让学生得到更全面、更专业、更有效的帮助。

猜你喜欢

进校休学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服药不能猛仰头
不能“一刀切”管理进校食品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浅谈“进校”应如何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培训
晶莹的泪珠
晶莹的泪珠
教育部:允许大学在校生休学创业
休学创业:另类"怪小孩"和他的勇敢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