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六)
2020-11-11□杨勇
□杨 勇
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染。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56],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秘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或乃就分布于累年[57],向规矩而犹远。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假令薄解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通规[58]。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加以趁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59],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60],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61]。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62]。
译注:[56]唐窦(jì)《述书赋》卷上:“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王、谢、郗、庾四家为东晋大族,子弟多身居高位,于书法亦多有造诣。
[57]分布:笔画的分布,此处指字的结构。就分布于累年:意思是有的学书者一直研习结构,而不关注笔法。
[58]好溺偏固:形容沉湎于自身的偏执。阂:阻隔。通规:书法上共通的规范法则。
《书谱》(局部) 唐·孙过庭
[60]使转:草书中的两大主要用笔技法。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讲的是直线运笔,包括各种方向、各种力度情况下的“使”笔法。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讲的是曲线用笔,包括横钩、竖钩、卧心钩、背抛钩等各种钩,包括行草书的圆环笔画及掠、波磔等纡徐波动的各种笔画。
[61]二篆:指大篆和小篆。八分:即今人所谓的隶书。篇章:指章草。飞白:飞白书。涵泳:深入体会。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正渊明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62]胡、越:胡与越,分别指北方与南方的各民族。胡在北,越在南,两地相隔甚远,自然风俗大不相同。
译文:东晋的文人,均互相熏陶影响。至于王、谢大族,郗、庾流派,其书法水平虽未达到神奇之境,可也具有一定的韵致和风采。然而,距离晋代越远,书法艺术就愈加衰微了。后人听到书论,明知有疑也盲目称颂,即使得到一些皮毛亦去实践效行;由于古今隔绝,反正难作质询;某些人虽有所领悟,又往往守口忌谈,致使学书者茫然无从、不得要领,只见他人成功取美,却不明白收效的原因。有人为掌握结构分布费时多年,但距离法规仍是甚远。临摹楷书难悟其理,练习草体迷惑不测。即便能够浅薄了解草书笔法、粗略懂得楷书法则,却又往往陷于偏陋,背离法规。他们哪里知道,心手相通犹如同一源泉形成的各脉支流;对转折的技法,就像一棵树上分生出若干枝条。谈到应变时用,行书最为重要;对于题榜镌石,楷书当属首选。写草书不兼有楷法,容易失去规范法度;写楷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称佳品。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楷书如欠缺点画功夫,仍可记述文辞。两种书体形态彼此不同,但其规则却是大致相通。所以,学书法还要旁通大篆、小篆,融贯汉隶,参酌章草,吸取飞白。对于这些,如果一点也不清楚,那就像北胡与南越的风俗一样,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