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大运河》
2020-12-04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1851),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之一,与约翰·康斯太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他曾多次去过意大利,并访问过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1802年,他被选为伦敦美术学院院士,从1807年起担任透视学教授。他虽长于建筑图,但于风景画尤为擅长,是英国出类拔萃的风景画家。
他起初追慕洛兰的画风,但因注重光线、色彩、空气的表达,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在透纳晚期的作品中,具体的、真实的造型几乎完全消失于华丽的雾霭中。他于1802年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会的正式会员,死时受国葬于圣·保罗教堂的荣誉。他的代表作品,有《加勒港埠头》《从水蒸气中升起的太阳》《战舰归航》及许多胶画插画。
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对艺术史的特殊贡献,在于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19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艺术成就的全面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19世纪40年代起即致力于对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
透纳共三次走访威尼斯,分别在1819年、1833年和1840年的夏天。而《威尼斯大运河》作为1835年在皇家美术学院第一次展出的作品,则是他在第二次走访归来后所作。图中结合了威尼斯大运河的两大景点,左侧的建筑是安康圣母教堂的一角,右侧则是吉利奥圣玛格丽塔广场的渡口,是在运河大约一百米处看到的景色。透纳还特意增加了钟塔的高度(画面左侧远景处),并在画面右侧远景处增加了一处建筑。
总体来看,此作描绘了蓝天白云下波浪平静的威尼斯大运河上樯帆林立、船只往来的繁忙景象。画中景物刻画准确而细致,设色清新明亮,风格优美祥和,整个画面仿佛被金色的阳光笼罩。画家将光线、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赋予画面以生气与活力,仿佛透过画面能呼吸到河边清新的空气,令观者心旷神怡、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