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的符号意识培养策略
2020-11-11宋兴
宋兴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
数学学科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枯燥、无趣的代名词,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往往缺乏耐心和积极性,学习的兴致不高,这导致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偏低。而随着符号意识的不断渗透和培养,可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促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最终可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等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数学符号的渗透,以帮助小学生建构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促使他们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一、在生活化情境中理解符号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这样教师就可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符号,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简易方程》部分知识时,《简易方程》是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易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场景中更好地理解符号。即可以教师和学生小明之间的年龄关系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可假设教师比小明大20 岁,那么教师的年龄应该是多少呢?由于该情境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他们会发现小明的年龄题目中并没有给出,所以教师的年龄也是不确定的。当小明的年龄分别为1,2,3……时,教师的年龄就相应地表示为1+20、2+20、3+20……那么此时我们能否用一个字母a 来表示小明的年龄呢?教师的年龄又应如何表示呢?通过交流和讨论,小学生会得出a+20 的答案。在整个过程中,小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可促使他们掌握符号的本质属性,进而可培养起他们的符号意识。
总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拉近小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可促使他们体验数学符号的产生过程,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在探究活动中感知符号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略了对数学美的渗透,使得小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应付的心理比较明显。而数学符号完美地折射出了数学学科的简洁美和统一美,小学生对符号的理解越深刻,主动应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就越强烈。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创设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以使小学生在探究中感知数学符号,并深入体会数学中蕴含的美感。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数学四年级下册学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部分知识时,面对题目“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头35 个,脚94 只,试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时,教师就可组织探究活动,即鼓励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深入思考,并认真琢磨应该如何解答。有的学生表示可以用假设法,假设兔子抬起两只脚,那么鸡和兔子的脚数一样,此时脚的只数应该是70 只,比94 要少24 只,可得出有12 只兔子抬起来了脚,进而可求出鸡的只数。有的学生则表示可以借助列表的形式,表格如下:
鸡的个数 0 1 …… 23 24 25
兔子的个数 35 34 …… 12 11 10
总的脚数 140 138 …… 94 92 90
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我们可否借助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呢?如果假设鸡的只数是x,那么兔子的只数就是35-x,此时大家可否借助未知数列出等式呢?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小学生会发现借助未知数列出方式是比较简单的方式,这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感知符号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效果较好。
总之,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能促使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可使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这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想高度,促使他们的数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在解决问题中运用符号
现阶段,很多教师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过于要求小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背诵和记忆,导致学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为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时,应注重实际应用问题的渗透,以促使小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在熟记周长公式的同时做到熟练运用。这样教师就可在周长公式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符号思想,即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2,此时如果我们用字母a表示长,b 表示宽,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表示为2ab,相对于汉字表示法,字母表示要更简洁易懂,同理对于正方形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应用题中应善于引导小学生借助周长、面积公式等去解答,以提升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解决问题中运用符号,可使小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收获也将更多。
综上所述,符号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培养数学符号意识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中抽象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因此将符号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促使小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数学公式,并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数学感知能力等,效果较好。当然,对小学生进行符号意识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促使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更加扎实,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更加深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