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衣卫和东厂是怎样设置起来的

2020-11-11韦庆远柏桦

书摘 2020年2期
关键词:明王朝锦衣卫宦官

☉韦庆远 柏桦

锦衣卫原是一种军队组织。明王朝的军队组织分作卫和所两级,较小的据点设所,形势险要而又关联几个据点的地方设卫。全国的军队都编在卫和所之内。卫所军由地方的最高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管辖。都指挥使司又分别隶属于京师的五军都督府。此外,还有一部分卫由皇帝直接统率,叫作亲军各卫,又叫上二十二卫,是专门负责拱卫皇宫和皇城的禁军。锦衣卫就是上二十二卫中的一卫,而且是皇帝最贴身的一卫。皇帝出行,它负责侍从警戒;皇帝上朝,它掌管仪仗;皇帝在宫里,它也要派人轮流值宿警卫。由于它担任了保卫皇帝的任务,对皇城周围的治安情况以及关系皇帝安全的一切问题就需要经常注意。最初,锦衣卫的职责还只是从治安的角度干点缉捕“奸宄”的事情。但因为它是直属皇帝的,在进行侦缉逮捕时并不需要向外面的司法机关打招呼,也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所以从一开始,锦衣卫就具有很特殊的地位。朱元璋之后,明朝的各代皇帝都有意扩大它的职权,时常叫锦衣卫派人到外面侦察情况,直接捕人,监视官民人等的活动。同时,还允许他们设立监狱——锦衣狱,授权他们进行审讯。皇帝们觉得这种做法很顺手,很方便,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威严。这样,锦衣卫作为一个特种镇压机构,也就逐步确定下来了。

锦衣卫的特殊地位,在它的组织体制上也明显地反映出来。它虽然和其他卫一样,也有一个指挥使,但这个职务却不是由一般的武将来担任,总是由皇帝委派地位较高的和最亲信的勋戚,或都督一级的大将来兼领。在编制上,一般卫只领有五个所,五千多人,而锦衣卫却有十七个所,据说人数最多时竟达五六万人,临时雇用来的狗腿子还不在内。其他的卫只管辖一个镇抚司,它负责管理本卫的军籍和纪律、俸食等事务;而锦衣卫却设有南北两个镇抚司,简称为南司和北司。南司管理本卫的一般行政事务。北司却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专门掌管诏狱,权势极大。担任北司的镇抚的人虽然只是五品官(明王朝官吏分为十八个等级,即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和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最低的官员是未入流。锦衣卫北司镇抚的官级只是正五品或从五品,不过是一个中级官员),但气焰非常高。一、二品的大官都得看他的颜色办事,凡事得奉承他、巴结他,总怕得罪了他,惹下是非,甚至遭到杀身灭族的大祸。

在明王朝建国以后不久,朱元璋便创立锦衣卫,并大力加强它在特种镇压方面的活动。这种做法是并不奇怪的。明王朝是在反元大起义取得胜利以后建立起来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就极力推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从各个方面来提高皇权。可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先做到两点:第一是全国人民不反对他;第二是统治阶级内部都拥戴他。

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明王朝统治者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农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明王朝初年,由于朱元璋被迫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减轻了剥削的数量,因此,阶级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是,眼前这种局面能不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子孙万代能不能永远做太平天子呢?这些,朱元璋不能不考虑。朱元璋是依靠农民起义军发家的,他深深知道人民一旦起来反抗朝廷,真是一呼百应。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锦衣卫这样的机构自然是少不得的。

第二个问题是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问题,具体说也就是朱元璋和他的臣子之间的关系问题。照理说,这些文臣武将都是当年和自己并肩起事的老伙伴,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打下这份江山,正该有福同享,共过荣华富贵的日子。但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朱元璋仔细思量了一下,觉得这些老伙伴实在难以令人放心。以武将来说,大都是一些骄悍跋扈的家伙;文臣之中不少人既有声望地位,又熟悉专制统治的权谋法术。当自己在世的时候,还可以勉强压住他们,一旦咽了气,子孙们便无法对付他们,朱家的天下就很有垮台的危险。朱元璋为着巩固朱家世世代代的统治,给子孙们扫清障碍,便发狠把刀锋指向这些文武重臣。朱元璋立意要在血泊中建立起朱家万世一系的基业来,就必须有一批鹰犬爪牙来具体办理这桩事。这也是设置锦衣卫的原因之一。

东厂和锦衣卫干的勾当是同一性质的,只是所属的系统不同。上面说过锦衣卫是由皇帝的亲军系统发展而来的,东厂却是由宦官主持的。

宦官是一些被阉割失去生殖机能而专门在皇宫内服役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有宦官执掌重要政务的事情,曾出过不少乱子。许多皇帝都宠信宦官,一则因为这类人大都装成恭顺服从的样子,用小忠小信来博取皇帝的欢心,善于迎合皇帝的意图,以取得信任;二则因为皇帝们也企图利用宦官来监视和钳制外廷的文武大臣。所以,宦官便往往和专制社会的皇权政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

宦官们有时和外廷的官僚贵戚们勾结在一起共同为非作歹,有时又在不同的派系之间互相倾轧屠杀,往往是皇帝利用宦官以图巩固自己的统治,宦官便乘机结党擅权,造成特殊的政治势力,反过来挟制皇帝。在某些朝代,宦官甚至可以把皇帝废掉或杀掉,另立易受操纵的小皇帝来做傀儡,东汉后期和唐朝末期就有过这种现象。明王朝宦官操纵政权的情况也很严重。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宦官控制了绝大部分重要的国家机构,操纵了全国军事、司法、监察、财政等权力,特别是牢牢地掌握了像东厂这样的特种镇压机构。

明王朝宦官的专权也是逐步发展而成的。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他知道宦官操纵政权害多利少,重用宦官很可能严重地破坏君主专制统治的正常秩序,导致朝政大乱,甚至重演东汉末年和晚唐的悲剧。因此,他对宦官的防范是十分严密的。朱元璋规定,宦官只许在宫廷内担任洒扫和生活侍应等事务,不许过问政治;不许读书识字;不许兼外朝的文武官衔,穿外朝官员的服装;作内廷官不能过四品。他还特地铸了一块铁牌,上面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悬挂在皇宫的门上。

朱元璋死后,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朱家皇族内部因为争夺皇位,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斗争。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早死,按照传统社会的继承顺序,便由朱标的儿子(所谓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帝位,后世称为惠帝。不久,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在北平(今北京)起兵,把惠帝赶下台来,自己做了皇帝,就是明成祖。朱棣兴兵攻打惠帝的时候,曾经买通了惠帝身边的宦官,为他通消息、送情报,在政变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他即位以后便比较信任宦官。朱棣夺得帝位以后,对于许多忠于惠帝的大臣进行了残暴的屠杀。据说,朱棣曾把斩下来的头颅装了几十车运往各地示众。

要彻底清除惠帝的余党和其他反对势力,明成祖朱棣觉得单单一个锦衣卫是不够的,而且有些不放心。因为,锦衣卫毕竟是个旧有的机构,如果权力过重,万一发生了徇情舞弊,或其他不利于自己的事,一时很难查出。其次,锦衣卫设在宫廷外面,不如使用宦官来得方便。因此,他又在永乐十八年(1420),另设东厂,由宦官主持,专事侦缉和刑狱。这样一来,不仅镇压力量进一步加强,而且还可以利用东厂来监视和牵制锦衣卫。

东厂的权威一开始就比锦衣卫更大更高。如果说锦衣卫有权侦察和监视官民人等,那么,东厂除此之外,还有权侦察和监视锦衣卫。从此以后,锦衣卫便和东厂同时存在,分别由皇帝垂直指挥,合称“厂卫”。

明王朝的历代皇帝一直把厂卫作为祖宗遗留下来的法宝,从来不肯舍弃或放松对它们的控制。因为厂卫事实上已经成为明王朝全部国家机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种镇压手段已经成为专制统治愈来愈重要的内容了。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明亡为止,前后共达二百二十多年。

东厂的组织也和其他衙门不同。管事的主要头目都是清一色的宦官。大头目叫作“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由皇帝派宫内司礼监(明王朝宦官自成一个组织系统,按工作性质和范围设立了许多衙门,总称二十四衙门。司礼监是其中的一个。监中主要人员有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职务是代皇帝批答大小臣子上奏皇帝的一切公文,传宣皇帝的命令。司礼监为二十四衙门的首脑)里最亲信的太监(系明王朝宦官中最高一级,后又成为宦官的通称)来直接掌管,简称“提督东厂”,厂里的人就称他为“厂公”或“督主”。这“饮差”二字,非同小可,因为具备了钦差身份的人,就是皇帝的代表。这样一来,这个“厂公”就成了凌驾于一切官吏之上的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别的官吏只能根据他的意见办事。“厂公”之下,还设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和掌班、领班、司房、役长、番役等各级爪牙。这些人都是从锦衣卫拨送过来的,其中,番役更是由那些最凶狠的家伙来充当。

猜你喜欢

明王朝锦衣卫宦官
让明朝垮掉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厂卫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
明朝锦衣卫的权力运行与评价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书生惹上锦衣卫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明杂剧风格论
锦衣卫是何职
“给僧道度牒”与“命道篆司造周知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