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心衰的看法
2020-11-10陈庆
陈庆
【中图分类号】R259.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4.065
心力衰竭作为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该疾病与心脏排血量不足相关,心脏的供血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体对血液供应的需求,人体呈现出缺血及缺氧的状态,人们在患有心衰的情况下,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生命周期严重缩短。中医作为我国的经典医学,对心衰等疾病的研究较为深入,且通过辨证治疗为患者提供整体治疗,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及疾病状态,延长患者寿命。对此,人们在治疗心衰过程中,避免将目光完全放在西医角度,也应当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治疗心衰的其他路径。
1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我国古代人并未心衰一词有明确的定义,但对心衰疾病症状进行分析,心衰属于心悸及痰饮、心痹等范畴,对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认识到心衰发生与感受外邪及七情劳倦、饮食不当具有相关性,发生心衰的原因便是肺功能减弱,脾失健运,肾脏滤过能力降低,三焦无法顺利气化。心衰疾病自中医角度看,涉及的脏腑器官包括肺部、三焦及心脏、膀胱等,甚至影响到肝胆等器官。伴随人们对心衰疾病的认识,该疾病在中医领域属于本虚标实疾病,本虚则是患者发生气血虚,标实则是患者机体出现痰、饮、火、瘀阻滞心脉,虚实相间也是心衰疾病的病理特点。多数心衰患者表现为心气虚,血瘀则是疾病的中心表現。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认为心衰疾病建立在正气内虚基础上,受到外邪因素影响,对患者心脏及脾脏产生影响。对此,心衰在中医领域属于综合性疾病。
2 心衰的辨证分型
心衰疾病在发病阶段表现不同,部分患者为原发疾病,其中涉及到非常丰富的中医内科知识,辨证分型建立在人们对心衰疾病的认识,不同研究者对病因及病机有不同的认识,临床分型也存在差异。比如,在综合分型角度进行分析,心衰能分为心阳不振型、瘀阻心脉、痰火扰心、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及气阴两虚型等,多数患者属于气阴两虚型,这种证型的患者病情相对较轻,而心阳不振则是病情严重的病变。学者心衰疾病分型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但自整体上看,心衰疾病病情在疾病早期便有所表现,对此,人们一旦出现心衰症状,应当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避免疾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3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
中医治疗心衰以药物治疗为主,比如,为患者注射不同程度的黄芪皂甙,观察患者LVSP及LVEDP指标变化,为患者注射低剂量黄芪,会导致患者心衰症状加重,而注射中等剂量及大剂量的黄芪有利于抵抗心衰及疾病症状。在使用舒心丸治疗患者中进行研究,此药物有利于加速患者病情转归,其中包括人参及灵芝、附子等中药,可改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人们对中医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多数人认为中医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自整体角度出发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针对心衰患者发生的水肿情况,通过利尿治疗有利于消除患者水肿,在《金匮要略》中指出,水肿治疗过程中,应当关注患者下水,当利小便,该理论便是消除水肿的基本理论。水肿作为人体精血的淤积状态,在治疗过程中针对肾阳不足的情况,还需关注心肾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肾本理论,根据该理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关注患者行水治疗,通过行水治疗保证疾病治疗效果。
心衰患者多见心悸症状,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在治疗过程中可采取苓桂术甘汤治疗,及时改变患者心悸症状,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丹溪手镜》记载中,治疗心悸应当先改变患者饮食情况,恢复患者心肌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肺部状态。培元通滞法是中医领域中的典型方法,关注患者气血不调及病机,针对元气亏虚及心气不足的患者,气血津液无法顺利运行,常见气滞血瘀症状,心脏作为五脏之首,具有藏神的功能,心脉失去滋养,患者常见精神恍惚情况,部分心衰患者合并抑郁疾病,患者气机不畅及血脉不通容易导致气血亏虚、心脉失养,导致患者心脉功能不稳定,对此,在治疗心衰疾病过程中,可从虚及滞两个方面进行治疗,气虚作为发生因素,在双心疾病辨证治疗过程中,应当关注对患者的固本培元治疗,调和患者气机,安定患者心神,从而达到去除病症的目的。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对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利用炙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益气养心解郁汤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也有研究中发现真武汤联合逍遥散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衰疾病状态,整体效果更为显著。
在心衰疾病治疗过程中,立足疏肝解郁法也能调节患者肝脏功能,调节患者气机,达到安神及控制疾病症状的目的,临床经常利用柴胡疏肝散配合合欢皮及牡蛎等药物,及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疾病反复发作。通过疏肝解郁法治疗过程中,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在中医治疗心衰过程中,也会采取一些外治疗法,艾灸是中医中比较典型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发挥药物的热力效应,可达到疏肝解郁及活血通络的效果,部分研究人员在临床中认识到,灸法联合耳穴压豆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耳穴压豆方法作为利用天然种子进行耳部按压的方式,有利于调节患者经络,达到行气活血目标。
中医对心衰疾病具有较深的认识,人们在治疗心衰过程中,也可立足中医角度进行综合思考,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有效的方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