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普你要知道的事情
2020-11-10唐诗
唐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081
针灸包括“针”和“灸”,针法是指将细针插入人体的穴位对其进行刺激,通过刺激治疗疾病,灸法是指利用灸柱在穴位上灼烧进行刺激来治疗疾病[1]。针灸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针灸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曾提到,并记录了详细的针灸方法。针灸在两千多年里一直被用于各种疾病,如今更是传播到全世界,并应用到美容、减肥、养生等各个领域。
1 针灸的历史
針灸医学科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是中医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不断融合的宝贵遗产。据考证针灸可能生于新石器时代,人们发现当身体不适时用尖锐的器物敲击不舒服的位置不适感就会缓解或消失,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针具,而后,冶金技术的出现使得针具也有了发展,从简单的石头变成了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针灸的治疗方法在《黄帝内经》中便已初具雏形,其中详细记载了人体的经络系统,针灸的方法,适应证和禁忌征等,此为针灸学说的第一次总结;《针灸甲乙经》是近代医学家皇普谧所撰写,在书中皇普谧详细记录了人体穴位,针对不同的治疗,针灸的技法,以及常见的病如何用针灸治疗,此为针灸学说的第二次总结;唐宋时期,针灸得到了快速发展,孙思邈、王唯一等医学家绘制穴位彩图、制作人体模型,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和针灸的发展;针灸在明代的发展是最鼎盛的,在经历了多年医者的研究和实践,很多的针灸著作出现,而杨继洲撰写的《针灸大成》集多年研究成果于一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理论,此为针灸学说的第三次总结;带了清代,因政府的干预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针灸医学逐渐落寞;直到现在,针灸又一次走上历史舞台,将现代医学和古老的针灸融合到一起,针灸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2]。
2 针灸技法
针灸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有很多的针灸技法,下面介绍几种如今人们常用的和新型的技法。第一、艾柱灸,即利用艾柱刺激穴位的灸法,根据是否直接接触人体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3]。艾柱利用艾绒制作,可根据治疗要求制作大小不一的艾柱,也可利用器具制作出大小一致的艾柱。直接灸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化脓灸是将大艾柱利用蒜汁等将其站在皮肤之上,然后点燃,艾柱化为灰烬后为一灸,反复灸至六次左右,穴位处会烧至溃烂,敷上敷料和膏药,一周之内溃烂处会出现分泌物,隔几两天换膏药和辅料;非化脓灸是用中等大小的艾柱粘在穴位,艾柱快到燃烧到皮肤表面后移走,此为一灸,反复灸至六次左右,穴位处无溃烂现象。间接灸是灸柱和皮肤之间放置药物的一种灸法,有隔姜、隔盐等,除刺激穴位外,还有药物作用。第二、艾条灸,即用艾条刺激穴位,艾条灸有几种灸法,首先是温和灸,即点燃艾条后不直接接触皮肤来熏烤,穴位处可感到温热,持续十分钟以上直到皮肤发红;其次是雀啄灸,即向小鸟啄食一样灸穴位;还有回旋灸,即在穴位上将艾条点然后以半径三厘米左右旋转移动;最后是实按灸,即用加了药的艾条燃烧后在穴位处反复按压六次左右。第三、电热针灸,这是一种新的针法,电热针可发热,在刺进穴位可发热加大刺激穴位。电热针的特殊之处在于加热点位于针体前,温度直接刺激到针刺周围的组织。电热针将传统的针具和现代科技结合,是一项创新的针灸技法。
3 针灸的作用
第一、疏通经络。所谓经络,是中医中的特有名词,是指人体内“气血”流通的道路,经络连接着人体内部的各器官和各组织,经络不通则会影响身体器官进而就导致疾病,经络不通的外在表现就是疼麻等感受,而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穴位来使经络通常,使人体内部气穴流畅充足,从而达到治愈疾病和养生等作用;第二、调和阴阳。阴阳是哲学范畴的理论,智慧的古人发现万事万物皆可从阴阳看待,并被应用到医学之中。中医认为人体也是阴阳两部分组成,阴阳动态平衡,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如若阴阳失衡,则就导致疾病。针灸是通过针刺不同穴位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如嗜睡属阴盛阳虚,失眠属阳盛阴虚,即可针灸照海和申脉穴治疗。第三、扶正祛邪。人体疾病归根结底可概括为“政协之争”,所谓“正”即“阳气”,所谓“邪”即为“阴气”,而扶正祛邪之意即为用阳气来对付阴气,使阴阳平衡。针灸的作用就是增强阳气,恢复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概括来说,针灸的作用恢复和增强人体本身的调节能力。
4 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
针灸在临床上应用众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养生等作用,还有更广泛的应用。例如治疗疾病,针灸可以治疗落枕、偏头痛、尿失禁、失眠、腰肌劳损等,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针灸甚至可以帮助治疗癌症、智力低下、白血病等复杂病症。针灸在麻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传统的麻醉使用药物容易引起患者过敏或者其他副作用,而用针刺麻醉无药物副作用。
综上,针灸是我国最珍贵的医学财富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两千多年来,针灸治愈了无数被疾病折磨的病人。如今,针灸持续发挥着它预防疫病、治疗顽疾等作用,用它的影响力继续走向全世界,治疗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胡洪波,张苏斌,张龙龙,李政,李珉. 中医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Meta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7).
[2]于思明,苑芳. 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6(16).
[3]沈金梦,崔泽,王丹,郭小静,胡彦鸽,周波. 基于针灸疗法的优势对经络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关联性的多元探索[J]. 中医药通报.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