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及治疗
2020-11-10邓纯静
邓纯静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022
口腔不良习惯会对儿童的牙合、面部生长均带来极大的危害。儿童幼年期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舔牙、吮吸等行为,会导致口腔环境的平衡性被破坏,引起颌面部畸形发生,也会对口腔系统正常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明确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针对性进行治疗干预,可最大程度避免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影响口腔系统功能以及面部美观性。
1 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危害
1.1不良舌习惯
儿童不良舌习惯包括吐舌、伸舌、舔牙等不良习惯。吐舌时由于舌头防治在上下前牙之间,舌肌压力会对上前牙的牙合向生长发生抑制,形成前牙区梭形开口的开牙合畸形。舔牙习惯是指经常性用舌舔牙弓间隙,会导致残根、残冠形成。舔上前牙时也会导致上前牙唇倾斜,前牙深覆盖牙合;经常性舔下前牙会引起下前牙前突,前牙反牙合。针对同时舔上前牙与下前牙的儿童,导致上前牙与下前牙均会向前突出,或者也会出现双牙弓前突表现。舌前伸时,下颌也会随之向前,会引起下颌前突与前牙反牙合等情况。
1.2吮吸指头
儿童在婴幼儿期有吮吸手指习惯,其中以吸吮拇指最为常见,婴幼儿通过吸吮会了解自己,对外界进行探索,此时可使儿童的行动能力有所提升,对于婴儿自身情绪的稳定也具有积极作用。正常情况下吸吮指头的习惯持续时间不长,随着儿童年龄增大,孩子会被外界其他新事物吸引,而在2岁以后逐渐放弃吮指习惯。若3岁以后仍保留吮指习惯,吮吸拇指会导致牙弓狭窄,导致上前牙前突与前牙牙合异常,会影响牙颌正常发育,引起错牙合畸形发生。吸吮食指与中指,会造成下颌前突、下前牙反合,导致儿童的上下颌骨关系失调,导致面部畸形。
1.3唇不良习惯
不正常的咬下唇、吮吸上唇、吮吸下唇,其中以吸吮下唇习惯最为常见。儿童存在不良唇习惯后,会对牙弓内外肌肉平衡带来不良影响。儿童存在的吸吮下唇、咬下唇等行为,会使下颌牙弓外部受力增加,对于下颌向前生长发挥抑制作用,同时也会使上颌牙弓向外增强,而在此消彼长作用下,会使儿童出现上颌前突、上前牙唇倾,导致上下颌间关系出现明显异常。错牙合发生后,会使儿童的正常唇齿关系被破坏,使儿童的上唇过短,唇部张开漏出牙齿,将上切牙覆盖下唇等,会导致儿童的面部外观受到不良影响,降低美观度,使儿童的自信心降低。
1.4不良口呼吸习惯
口呼吸时上下唇张开,气流会经过口腔,长期异常动力形成上前牙前突,导致儿童的面部狭窄,开唇露齿,上牙弓缩窄,下颌后缩、腭盖高拱等畸形情况。不良口呼吸习惯导致畸形主要是由于鼻道狭窄、鼻道息肉、鼻炎、扁桃体肿大等鼻道异常,患者会出现鼻呼吸道全部或部分堵塞,导致儿童习惯用口呼吸。很多鼻道正常的儿童由于未能养成用鼻呼吸习惯,也会出现习惯性口呼吸。
2 口腔疾病的治疗方式
2.1纠正吸吮手指产生的畸形
针对因为吸吮手指产生的面部畸形问题,家长可通过检查儿童手指进行检查,长期吮吸手指的儿童,在手指上可形成胼胝体,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茧。家长一旦在拇指等其他手指关节处出现老茧,需要立即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治疗方面可通过佩戴指套,用硅胶等柔软材质的佩戴在儿童日常吸吮的手指上,并将指套与手腕相连,避免儿童吸收时将指套吸入腹腔内。吮吸导致上前牙前突与前牙牙合异常时,也可让儿童佩戴矫治器,使前牙逐渐回收。
2.2纠正不良舌习惯造成的畸形
不良舌习惯一般都继发于吮吸出现牙齿开合间隙后发生,部分舌体肥大儿童也会出现不良舌习惯。儿童由于不良舌习惯导致上颌前突或开合,梭形开合等畸形表现。针对儿童出现的吐舌方法,可装置不良舌习惯矫正装置,此种方式下儿童的舒适度较低,配合度相对较差。因此,若吐舌习惯未能造成明显的畸形表现,家长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方式,用其他有趣事情减少而儿童舔牙齿、吐舌头的行为,更好改善因不良行为产生的开合畸形等问题。针对由于舌系带短,发音时舌体上台困难,卷舌不足,舌体顶于下前牙均会导致反合发生。发音不标准也是由于用舌习惯不当所致。家长在日常与儿童对话时,观察孩子说话吐字是否清晰,若不清晰,也需对不清晰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是由于发音习惯不对还是因为口腔问题所致,家长若无法判断,可找专业医师进行系统化检查。若由于口腔问题所致,需尽快让儿童接受舌系带手术;针对因为发音习惯错误导致吐字不清则,可由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发音训练,进行改善。
2.3异常唇习惯纠正
咬下唇是儿童咬唇习惯,会造成上前牙唇向前移动,下前牙舌向后倾斜,影响面部美观性,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少数咬上唇造成反合,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包天。针对异常唇纠正可由专业牙医制作唇习惯破除装置,针对已经造成颌面骨骼发育异常的儿童,可制作功能性矫治器,恢复正常牙合状态。
2.4口呼吸异常纠正
很多儿童由于存在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鼻咽部疾病,通过鼻呼吸无法获取所需的氧气,会以口呼吸进行辅助,增加肺活量。部分儿童长期应用口呼吸,也会导致口腔、鼻腔的气压平衡破坏,导致鼻腔无法正常向下,形成腭盖高拱,也会导致腺样体面容、痴呆面容出现。口呼吸儿童由于上前牙外露,牙龈表面干燥,牙面所具有的自洁作用无法发挥,会导致菌斑堆积,产生龈炎与龋病发生。因此,家长想要判斷孩子是否用口呼吸,可在夜间孩子睡熟后,用羽毛、镜子等方式进行检查,若无法判断也可到专业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检查,尽早检出鼻咽部疾病,及时治疗,保证鼻咽部通畅后,然后找专业牙医对患者的口呼吸习惯进行纠正,开展唇肌训练,也可让孩子练习笛子等吹奏乐器,锻炼口唇肌肉,加强鼻部呼吸训练,通过改变儿童的不良口呼吸习惯,恢复面部形态。
综上所述,宝宝成长过程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良口腔习惯,例如吃手指、吸吮嘴唇等行为,会在发育过程中因受力改变,出现牙齿位移,这也是牙槽骨的特性,也是开展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正畸加力向着牙齿本该生长的方向移动,而不良口腔习惯则恰恰相反,唇舌在正常状态下对于牙齿增加的力是平衡的,而一旦存在不良习惯,会导致唇齿对于牙齿的作用平衡性受到破坏,引起错合畸形发生,影响口腔功能的同时,也会影响颌面部骨骼发育畸形,也会降低面部的美观性,因此,家长应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不良习惯及时纠正,严重问题及时带儿童到专业口腔科治疗,也可使畸形状态得以纠正,恢复口腔功能与颜面部的美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