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2020-11-10苏瑜
苏瑜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对农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加全面、新颖、综合的要求,强调教师既要传授学生丰富的学科知识,又要采取多元、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落实课程理念实现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目前的农村中学课堂教学行为被经验和习惯行为所代替,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就要深刻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鉴于此,本研究在对农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问题分析进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优化策略,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农村中学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中学;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045-0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高速发展,“全面推动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已逐步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就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枷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积极审视自己在课堂中教学行为的短板和不足,从而真正为农村中学生创设灵动、鲜活、极具生命力的课堂环境,切实为学生将来逐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奠定坚固而夯实的根基。
一、农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分析
(一)课堂语言缺乏规范性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不够简单明了、准确、自然、生动,千篇一律。有时候经常反复啰嗦某个词,阻碍了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
(二)课堂提问缺乏严谨性
教师课堂上为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填鸭式”又变成了“满堂问”。提问过于简单,缺乏新意,学生基本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或者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提无意义、笼统、深奥,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的问题。当学生回答后,老师常常马上进行评价,而没有给予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不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
(三)课堂多媒体使用泛滥
课堂教学通过课件演示代替教师启发引导,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重难点都含在课件里。但随着屏幕的不断切换,一节课的内容呈现很多信息,教师忽略了给学生足够时间去对知识的再现和巩固,学生思维的僵化,反而降低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四)课堂板书缺乏条理性
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课堂板书随意性比较大,结构不严谨,主次不分,内容空洞,杂乱无章,甚至有些老师一节课下来完全没有板书。这样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阻碍了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文化品质的发展。
(五)课堂讨论形式化
课堂上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由于大多数教师课前没有做好教学讨论的一个有效设计,表面形式热闹,没有实际性的合作。小组缺乏组织性,分工不够明确,学生讨论的时间比较短暂,没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甚至有些话题缺乏讨论的价值,不能进行有效讨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课堂作业及评价缺乏针对性
课堂作业是学习的巩固和检测的重要环节。教师习惯拿现成的作业题,没有根据本班学生学情设有计针对性的作业,缺乏实践性与研究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课堂作业的评价方式比较简单,教师忽视了学法指导,淡化了学生求知欲,抑制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进行迁移的学习能力。
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意义
(一)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始终占据着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通道为学生传授、灌输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吸纳、被动学习。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展开学习很容易对学科知识的探究产生错误认知,甚至会逐步形成反感、恐惧、排斥等不良情绪,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不但能够帮助教师弥补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短板部分,又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持续性优化,进而将“知识教育”转化为“技能教育”,从而全面实现“教师教学质量高,学生学习效率佳”的根本教育目的。
(二)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核心素养目标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上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新中考要求下,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刻苦钻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三)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学生综合性发展”。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就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化的教学思想,将“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作为教育核心,并充分运用灵活、多元、丰富的教学手段凸显核心素养的根本教育价值,这不仅能够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又能够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历史价值观等等。教师在中学课堂中始终关注课堂教学行为,并充分渗透核心素养,既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够全面地推广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基础。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农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首先,教师要保障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掌握学科知识最好的老师,而教师采取丰富、多元、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灵动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最佳手段。因此,在开展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时,教师就要优化自己的表达形式、重新规划自己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思维。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相对较弱、联想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课堂中展开启发教学时,就要加强启发性语言的针对性,使农村中学生能够快速的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部分农村中学有能力为学生购置简单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提问方法”、学生的“应对方式”更加多元、饱满和丰富。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其播放与讨论内容和课堂内容相关的音频资料,使学生始终处于代入感极强的课堂氛围中,进而深化知识的理解。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处于青春期的农村学生相对比较敏感,教师在课堂中始终采取严厉、严肃的课堂教学行为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阻碍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就要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保障课堂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展开学习,进而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形成核心素养。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农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措施探究
(一)规范课堂用语,提升人文素养
课堂上教师应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运用精炼、明确、得体的语言,体现教师的人文素养,在授课中言传身教,优化教学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品味。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和课堂板书,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的高效利用的核心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投影、音频等过媒体设备辅助知识讲解,从而在视觉和听觉上多维度展示出课堂知识点中精彩而關键的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适时的多媒体学习中从“眼看”、“ 耳听”、“ 手动”、“ 脑动”四个方面深入学习和理解课堂内容,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2.教师应注重课堂板书的适用性和逻辑性。以贴合教材、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为目标,将不同形式的板书灵活地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其中板书的逻辑性体现在板书的格式上,例如联系式、提纲式、图文式等等格式的设计则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加强。
3.课堂教学应将板书与多媒体配合使用,两者相辅相成,而不能相互代替。板书的展示是实时的,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适配性。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课堂状态和反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板书,提炼重点内容,也有具有导向意义。而多媒体以课前设计准备的幻灯片为主所作的展示,减少了单一板书的负担同时承载了整个课堂内容的走向,但却很难根据课堂临场反应来作相应调节的功能。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同时配合学生课堂反应来进行必要的板书和讲解教学,只有两者合理使用才能呈现完美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课堂提问、讨论有效性,启发学生思维
1.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向学生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设计以及提问对象的选择。问题的设计应从课堂内容出发,由浅易到深入,循序渐进地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思考,随教学的进行慢慢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问对象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提问,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反馈,引导缺乏积极性的同学也能适当参与课堂互动。
2.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议题讨论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交流,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启发学生对已学课堂知识思考。例如以班内辩论等形式根据议题进行积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深度讨论,有效形成善于思辨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应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及方向,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做有效引导,聚焦讨论范围,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学习。
(四)转变课堂评价观念,实施多元化评价
1.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客观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对于出彩的表现给予适度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举出课堂当中的不足进行规劝。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给出专业的改进方向和方法,让学生在中肯的评价中找明方向,学会反思,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学习方法,取得更大进步。
2.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组内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水平。设计学生自我评价手册、小组作业互相评价等环节,让多元化的评价落实到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风气进行审视和思考,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多样化课堂的推进。
(五)课堂作业分层布置,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在课堂习题训练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反应,选择合适而典型的题目进行分层布置,习题应难度适宜、题型丰富、题量精简。前期提炼题目的关键点作适当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完成情况并适时提醒易错要点,最后再统一讲解,结合学生独立练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既有独立练习的过程又有规范的指导,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农村中学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关注,通过多元、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教学整体稳定全面的发展。同时,农村中学的教师要始终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视角,自觉拓宽文化意识与眼界,丰富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教学行为的自律性和他控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有效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关注教师教学行为改进,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J]. 小学教学,2019(24).
[2]廖婧茜. 核心素养时代教师课程适应的“难为”与“可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3]赵洪波,徐典.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健康行为评价模型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