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2020-11-10熊婉琴
熊婉琴
摘要:大数据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维的同时,其多元文化的飞速传播还催生了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加剧了高校实施舆论监管的难度。 基于此,本文从转变传统校园文化建设观念的角度出发,从完善大数据依托设施,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监控、反馈、预测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大数据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校园文化建设;应用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非凭经验和直觉。 ”由此可见,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诸多领域,正悄无声息地转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高校作为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身处于大数据时代之下,受到大数据的深刻影响。故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必然面临着与大数据相结合的趋势。
2 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极其庞大的数据。它是信息技术时代的特殊产物,在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及其相关技术形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数据无法被传统常规软件所获取、储存、管理、分析和利用。其应用需要依靠特殊的技术。如今,大数据正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被各界所重视并应用。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网对其网站和手机淘宝软件中用户的搜索、浏览、购买宝贝的海量纪录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预测出每一位用户可能心仪的商品,并通过向用户推送相关的产品信息来推动用户做出购买行为。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曾研发出相应的数据产品,如“淘宝数据魔方”,商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行业相关信息,并获得相应服务。由此可见,大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其作用不仅仅是海量数据的简单集聚和储存,而是在于挖掘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即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管理,将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并运用到实践当中。
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数据正在和文化相融合,形成一种大数据文化。大数据正是因在不同领域风生水起的研究进展和重大意义的功能阐释,使其逐渐从一种信息符号称谓、信息技术体系或者信息技术的應用,提升到足以影响一定区域内各种社会活动主体思维、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文化高度。大数据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们从数据出发,凭借数据作出决策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大数据文化已经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也将推动人们现有的认知思维结构的变革。
3 大数据的特点
在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学习与思维的大变革》中,舍恩伯格从数量(Volume)、类型( Variety)、速度( Velocity)、价值(Value)、真实性(Veracity)等五个维度概括了大数据的特征,即海量的数据规模、复杂的数据类型、动态的数据体系、巨大的产品价值、有效的数据质量,这一5V特点已基本被学术界所认同。(1)从数量维度上看,大数据具有规模性特点。大数据的数据量之庞大可以达到NB级及DB级。(2)从类型维度上看,大数据具有复杂性特点。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数据,大数据不仅仅是大量数据的简单堆积,其组成数据存在着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组织,且数据与数据之间隐藏着十分复杂的相互关系。(3)从速度维度来看,大数据具有高速性特点。高速性特点指的是大数据一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生成,且处理和分析数据的速度也在持续加快。(4)从价值维度来看,大数据具有高价值特点。数据本身并不能直接显露出它的价值,只有通过大数据相关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才能够让数据发挥出它的巨大价值。最后,从真实性维度来看,大数据的质量是较为可靠和有效的。
4 大数据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具有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教化人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也在于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要保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展现出高校主体,即高校教育者和高校学生的特点与优势,打造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符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完善校园物质文化,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弘扬优秀精神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增进学生对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也日益呈现出来,笔者将其归纳如下。
4.1 大数据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者提供新思维
首先,大数据作为一种新技术,为校园文化建设者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具有动态化的特征,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者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的形成和转变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其次,大数据作为一种文化,与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改革相比,它侧重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者建设思维和建设理念的变革。
数据是具有教育价值的重要资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不再只是简单的信息,而是逐渐成为一种和人力、物力及财力等社会资源一样重要的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等。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管理和分析,就能够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在高校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海量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产生,这些数据不仅仅反映了高校师生日常工作和学习的状态,而且在经过深入的分析挖掘之后,能够反映出高校师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特征。相比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等调查手段获取的信息,这种基于真实数据的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无疑更加可靠和有效。
大数据文化强调联系、变化的思维。大数据文化的联系思维指的是数据注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单独地考察一个事物,以此来探究事物的属性与状态或者预测事物接下来的发展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作用于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课内外学习和活动的培育工程,因此需要对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综合评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大数据文化的变化思维指数据具有不间断的生成性,通过不间断地将新生成的数据纳入分析和管理之中,来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及状态,从而稳妥地掌握和把控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进程。如前文所提到的,高校大学生被带有多元文化烙印的信息数据所包围,并且无论是从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来看,他们都极其容易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言论行为都不是完全稳定的。通过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中不断产生的新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能够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与发展。
大数据文化重视预见性思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大学生培育成为“四有”新人。在这一过程中,外界的各种因素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故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具有未知性。基于此,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和方法的制定也就具有滞后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者若能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并分析大学生使用校园网时在各种网络平台留下的数据信息,就能够掌握他们当前的行为动向和思想状态,从而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未来发展的预测。基于这一预测,去研究和规划具体建设方案以防患于未然。
4.2 大数据催化了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生成
几十年的长期对外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创建的实践,使得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传入我国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当前我国社会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交织共存的状态。在这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和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大数据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二者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多元文化传播的速度,拓宽了多元文化影响的广度。这一作用在高校尤为明显。(1)高校的一大主体——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中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他们生理成长逐渐完善,心理也日趋成熟,对于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具有很高的接受程度。(2)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大数据所具有的鲜明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以及大学生对互联网的高度依赖性,使他们更加容易被海量的数据所包围,身处数据的大空间中。故而多元文化已经依托互联网并充斥在高校校园之中。高校大学生也更加容易受到互联网中带有多元文化烙印的海量信息数据的影响,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此同时,这一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状隐含着大学生对于当前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危机,也给校园文化中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带来了挑战。
4.3 大数据加剧了高校实施舆论监管的难度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弘扬主流文化及主流价值观,做好校园舆论引导工作。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始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运营起官方账号,以辅助高校开展各类工作,发布正能量信息来引导校园舆论。但后者往往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大数据时代下网络空间具有高度复杂性,大大小小的网络自媒体在网络空间中遍地开花。为博取关注,追求流量而发布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引发舆论狂潮。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促使网络用户掌握了话语权。在网络空间中人人皆可发表言论,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致使各种言论信息充斥互联网,其中不乏谣言,从而形成了复杂的言论环境,也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高校学生身处复杂的网络空间中,极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被谣言所动摇,给高校实施舆论监管与引导带来了巨大挑战。
5 大数据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建议
为了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最大程度发挥出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文化对高校校园建设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1 转变传统校园文化建设观念
大数据與文化、教育领域相融合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高校作为文化教育领域的前沿阵地,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等必将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传统观念也必须进行转变。这一转变主要强调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者建设理念的变革,即校园文化建设者要注重大数据观念和大数据思维的培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者必须具备数据资源意识,重视海量校园数据资源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需具备数据关联思维,从整体角度开展校园大数据的运用,做到大数据管理与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联动;还需具备预见性思维,利用大数据克服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与方针制定的滞后性。
5.2 完善大数据依托设施
首先,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管理不是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做到,它必须要依托分布式的计算机、数据库等硬件设施以及云计算、云储存等技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还达不到大数据的规模要求。因此,要利用大数据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完善大数据的依托设施。当前高校要完善大数据设施,首先应该从大数据建设的第一阶段出发,也就是数据收集,通过搭建更多的网络平台,以满足高校学生对互联网信息和相关技术以及线上表达、沟通的需求,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技术,包括云计算和可视化呈现技术。其次,高校还需引进和培养大数据的相关人才。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建设大数据文化,还是发展大数据技术,都离不开大数据人才的支撑。大数据人才不仅仅是指能够获取数据的人员,还应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主要指能够辨识出数据的时效、价值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软件开发、软件应用以及管理数据库的能力。因此,引进专业人才对高校大数据进行管理,才能发挥出大数据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落在各大高校肩上,高校引进和构建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有利于自身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且有利于为全社会的大数据运用领域培养和输送人才。
5.3 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监控、反馈、预测机制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各高校建学以来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如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及高校主体一致认同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正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然而,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极易受到良莠不齐的信息数据的影响,滋生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负面观念。这种现状无疑提高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困难程度。对此高校应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监控、反馈、预测体系,以净化学生网络空间,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预测学生的未来动向,从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舆论导向监控机制,净化学生网络空间。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学生网络空间的舆论控制和导向问题。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网络空间具有高度复杂性,参差不齐的海量数据充斥其中并飞速传播,往往一个小消息经过网络平台的散播后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发一场舆论狂潮。这一现状加剧了高校对学生网络舆论进行监控的困难程度。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舆论导向监管机制,对学生网络空间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是应对这一困境的有效方法。依托高校网络空间建立大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实时采集高校网络空间中发布的内容,并通过相应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将校园网络社区中出现的舆论及其倾向呈现出来,以便于校园文化建设者对其进行掌控。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还可以实现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协同与合作,对高校大学生的域名实行数据监控,进行IP地址实名制,使大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出试图引发舆论的不良信息内容,追寻其源头最终将其清除,这样不良的信息传播就能得到有效遏制,使得大学生的网络空间得到净化。
建立数据反馈机制,打造新型评价渠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日常教学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这些日常教学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正是高校师生对日常教学与活动最真实的评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者仅需依靠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就可以及时获得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集体意愿与诉求,从而确保所制定的措施以及所开展的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也能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
建立数据预警机制,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制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实时采集高校大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活动数据,再运用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分析,最终通过可视化技术将结果直观呈现出来,从而透析高校大学生的线下生活学习和线上行为言论,进而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态,及时预测他们的思想及行为的发展趋势。基于此,通过预测即将生成的思想或发生的行为,提前做好预案准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者便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宣传,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活动,准确、快速地遏制校园文化中错误价值观念的滋生,纠正当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错误倾向,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责任编辑:武多多)
参考文献:
[1]王兴宇.大数据: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6-10.
[2]杨修伟.文化强国战略视域下的大数据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1-136.
[3]王兴宇.大数据: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6-10.
[4]张明选.大数据时代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1-55.
[5]郭涛,刘伟.大数据视域下云南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31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