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0-11-10高晴云
高晴云
摘 要:“互联网+家园共育”的研究是基于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进行的,文章结合福建省石狮市第五实验幼儿园的省研课题,主要从各级网站的开通、“人人通”的利用、网络资源库的构建、课堂的翻转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新模式,以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家园共育;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112-02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这个概念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各行各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5年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互联网+潮流。”从此,教育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飞速地前进着。在幼儿园里,“互联网+家园共育”开始成了热门的话题,教师与家长通过互联网对幼儿的成长进行密切的关注。文章将结合福建省石狮市第五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开展“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探索网络背景下家园合作的新模式。
一、开通学园各级网站,服务家园共育
(一)开通学园网站
2016年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开平台开始推广,我园也及时开通学园网站;2018年我园申报了省电教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在课题申报成功后,我园就对学园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设计:在网站上开设了校园资讯、年段活动、安全教育、家园互动、教师风采等专栏,及时更新学园活动资讯,让家长了解学园的工作安排、年段的精彩赛事、教师的教学进程;以及优秀的育儿经验;家长可以直接在所浏览的内容下发表评论,让幼儿园及时掌握家长的需求。
(二)建立班级网站
在开通学园网站的同时,我园还建立了班级网站,创设通知公告栏,及时发布活动预告;开创闽南童谣栏目,让家乡的童谣走进课堂;在班级相册栏目里上传幼儿活动的照片,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动态;在班级环创栏目上展示班级环境的变化,让家长知道环境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开创学生风采栏,让家长随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在读书沙龙栏目推荐好书,让亲子阅读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每个栏目的留言功能更能方便家长反馈他们在教育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这些无疑都能让家长及时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了解科学的育儿理念。
(三)创设教师个人空间
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创设教师个人网络空间,能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成一致。教师在个人网络空间中发布公开课视频、微课、课件、好书推荐、学前教育理念宣传,可以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空间,不断丰富并完善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资源的有效性。每个栏目都有评论功能,家长可以跟帖回复,发表看法,提出困惑,与教师进行互动探讨。
二、利用App“人人通空间”,促进家园共育
优秀的教育必然是家园共同合作的成果,两者缺一不可。学校、家庭的良好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信息的传播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实现。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开平台上的手机App软件“人人通空间”为家园的协作提供了渠道,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沟通搭建了一个崭新的桥梁,家园通过这个桥梁直接进行“班级讨论”。比如,讨论“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亲子活动的开展”等话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教育经验,同时也能汲取别人的教育经验。这种交流方式拉近了家长与家长的距离,也拉近了让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熱情。
幼儿的任何习惯都是在后天养成的,良好的习惯能让幼儿受益终身,而好习惯的养成则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在“习惯养成”版块上,我园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情况进行学习打卡活动,如小班的“21天阅读打卡”活动,家长每天抽出10分钟给幼儿讲讲故事,陪幼儿看看书,让幼儿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中班的“使用筷子进餐”活动,锻炼幼儿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大班的“跳绳我最行”活动,培养幼儿手脚协调能力等。在“教育资源”版块中,上传集中教育活动中幼儿所学的儿歌、故事、歌曲等内容,以及活动的课件和幼儿活动的实况,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进展情况。家长对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及教师的培养方式了然于胸,明白了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配合和支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我园将闽南童谣、高甲戏、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推荐给家长,让家长与幼儿共学、共赏。许多家长反馈,自从有了“人人通空间”,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还提高了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也增进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构建网络资源库,丰富家园共育
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库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格局,跨越了时间与地域的界限,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教学素材进行提取和加工,充实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教育教学途径。反过来,资源库也随着教师日常教育活动的不断开展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不断地丰富起来。我园以幼儿的学习游戏为基础,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搭建学园网络资源库,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收集教师的观摩研讨活动、名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整合相关优质幼教资源,让大家在收集、整理、上传、浏览、下载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例如,科学领域活动“捉迷藏的昆虫”,在教师组织观摩活动时,我们进行了教学视频的拍摄,活动结束后将视频资料上传到了资源库中,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也把活动计划及课后反思整理成文档进行发布,供其他教师借鉴。最后还把整个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制作成了微课,方便其他教师以后备课时参考,节省了观看整节教学视频所需要花费的大量时间。
教师通过教学助手软件进行同步备课,书写活动计划,制作教学课件。在互动课堂中进行授课、录课,利用大数据对课堂中幼儿的回答、小组的评分进行分析、统计,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能与时俱进。家长则可以利用电脑或手机在资源库中浏览班级的每日活动、每周计划、每月目标、主题进程,查看幼儿在学习时的表现,家长通过“幼儿成长档案”中教师的观察记录、个案分析,及时了解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学习情况及点滴进步;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接受先进的教育资讯和家教理论,准确理解幼儿教育的精髓,正确掌握科学育儿的策略,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资源库的构建与共享,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成长。
在积极建设学园网络资源库的同时,我园还定期开展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活动,并将专家的讲座录制成视频,上传至资源库中,使没能到现场的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观看和学习,让他们明白教育的实质,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理念能同步更新,促进家园共育有序地开展。
四、翻转课堂, 达成家园共育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进入幼儿课堂。教师应尝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等活动中得到学习经验,而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去教授知识。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分析幼兒的问题上,帮助他们梳理经验,并让他们能把所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我园教师利用教学助手的课前导学功能,布置学习任务,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进行实践尝试,请家长帮忙拍摄视频、图片,并提交上传。在集中教学活动时,让幼儿讲讲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同伴分享学习乐趣;教师再根据幼儿的交流,为他们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关键的经验;最后又将梳理出的关键经验制作成微课,让幼儿进行复习和巩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新本领,家长学习到了如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中,教师先发布课前导学任务:请小朋友寻找10样日常生活中看得见的数字。接到任务后,幼儿就在马路上、家里面、超市中寻找有数字的物品,并请家长将物品的照片拍下,思考这些数字的用途。在集中活动时,教师利用教学一体机播放幼儿找到的物品照片,并请他们说说分别是在哪里找到的,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处,帮助幼儿梳理、整合他们获得的经验。然后教师又将这些梳理好的经验制作成微课,让幼儿的零散经验变成系统经验。最后再发布新任务:请小朋友再找找哪里还有数字,并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又如,在进行健康教育“小手真干净”时,教师也先发布了导学任务,把七步洗手法的视频、图片发给家长,请家长指导幼儿学习正确洗手,并把幼儿洗手的视频拍摄上传。教师在集中教学活动时,通过与幼儿一起观看他们的洗手视频,让幼儿说说:你的洗手方法对吗?你的小手有洗干净吗?这样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更好地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最后教师又发布新任务:请你把洗手的方法教给家里的人。如此举一反三,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使家长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家园这样的密切配合,就很好地达成了共育的目标。
五、结语
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推出“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创新方式,不但解决了家园共育中的技术难题,整合了大数据为幼儿园发展服务,创新了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新型家园共育方式,而且提高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突破了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的障碍,实现了学园、教师、家长之间的高效沟通,打造了全新的“家长学校”,促进了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凯利.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家长工作新策略[J].才智,2018(20):54.
[3]朱景立.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J].河南农业,2015(2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