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1-10张静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7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得到上岗前的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为以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人才需求不断变化,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企业的热门需求。而职业教育也随之成为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原有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很难在企业生存下来,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职业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师傅(老师)带徒弟(学生),能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学生少走弯路,利于留存,以期达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多数有偏科现象,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和定型,容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但“不爱学习”,并不意味他们不够聪明,他们的兴趣易产生,这对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探究新事物具有促进作用。在职业教育中,应努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在促进学生将来能在企业中生存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推进“双证融通”(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2.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的学徒教育与现代职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传承和发展。现代学徒制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形成“教师+ 师傅”的教育新资源,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搭建平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学徒教育的结合,受教育主体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这种职业教育制度很好地实现了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校企合作)、受教育者的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工学结合),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3.    研究内容

1)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实现协同育人

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需求有很大差距。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与企业签订实施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

学生一入学,企业就深度加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根据技术技能人才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和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相关课程和专用教材、设计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并与学校共建师资队伍,派驻企业师傅参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将企业对人才的各项需求深入贯彻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企业也对学生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利用真实的企业环境塑造学生,为企业培养大量亟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    建立员工—学生双身份、师傅—教师双导师的教学模式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后,学生入校即与学校、企业签订协议,确定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明确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对学生来说,既能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岗位要求、技能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考试型向做人做事型方向的转变。

组建双导师制的混编团队,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企业要为学校选拔技术过硬的师傅,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年终考核,并可同时享受相应的职务津贴。学校也要为企业选拔理论基础过硬的指导教师,并将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团队共同承担项目开发和教学任务,通过协作,弥补了校内教师项目实践经验的不足,提高了专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技术人员对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较好弥补了企业技术人员教学能力经验的不足。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依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校企通过充分调研,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共同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教材,共同制订岗位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学徒验收标准,共同组织课堂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证,共同做好混编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等。每学年安排在校企两个场所交替学习与工作,在企业的学习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長。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后,一方面引入的是真实企业,其职业环境、岗位标准具有示范性,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氛围,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的内容就是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即是生产过程,避免了课程所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师资混编,优势互补,一方面,使校内教师足不出校就可以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积累实战经验,使知识和技能实时保鲜;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参与教学,有助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使研发的项目更贴近实际,提高产品竞争力。

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现行的学校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工学交替的实施,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学徒管理办法,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相关报酬,落实学徒的相关人身保险,保障人身安全。学生实习前应参加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健康体检。建立学校和企业实时的学生信息通报制度。

5)    建立多方参与的、灵活的考核评价机制

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平台,由行业、企业和学校轮流对学徒岗位进行技能达标考核,对学生的评价要贯通校企,全面体现于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同时,学生不一定要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校企可以共同设置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并设置相应的学分,只要两个项目的学分达到的合格线就可以提前就业,大大缩短了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经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存在的问题

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上没有配套的资金支持,很多民办职业院校很难实施。

2)    校热企冷,企业对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合作意向不强。

3)    入校学生年龄尚幼,很难准确的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且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作者简介:

张静,汉,女,安徽濉溪,1986年1月,大学本科,中级。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