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探究

2020-11-10胡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胡杨

[摘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重要范畴之一。由于受各种历史遗留因素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望值还存在一定的上升区间。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敢于正视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优良途径和方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文化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9.2;D422.6

[文献标识码]A

1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彰显

1.1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魂魄所在

物质资源的利用会耗竭,文化却可以世代传承。早在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就作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布局,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项战略布局既有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发展期望,也涵盖了文化和生态领域的要求。其中,“乡风文明”就是农民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最言简意赅的概括。由抽象到具体我们可以展演出,经济上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农村应有的面貌;文化闭塞、封建保守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该摒除的陋习。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协助农村“铸魂”——坚信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教条。

1.2文化建设为农村的长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让新时代的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建设,首先,可以为农村的儿孙后代奠定应有的文化基础,使其从小就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智力的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农村子女的幼年、少年时期,通过农村文化建设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为优秀的基础教育,帮助他们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可以积极增收创收。一方面,发展具有村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可以通过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例如旅游、民俗风情体验、农家乐等拉动村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形成村域特色文化的村落,通过农村文化建设平台,帮助一部分村民通过产业技能知识培训、积极的吸引域外资金落户投资,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资源,形成规模,创收增收。

1.3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村综合实力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及“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明确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不难看出,党和国家一直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与载体之一。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的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农村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直言不讳,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确需要从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层面出发,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尽可能的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民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仅从物质层面去“输血”并不是长久之计,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精神就体现在以“农村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归根结底,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于农村,农村建设哪一天实现现代化,中国才可以真正意义上谈得上现代化。先进的文化不断具有极强的向心力,也具有时代传承的功效。农村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要同时推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向度建设。

2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1以村民现有文化水平为视角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深受封建思想毒瘤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加之原先封闭的村落由于年轻群体的不断外流,接触到更多更为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文化,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解构着弥漫着封建气息的村落传统文化,但始终无法根除封建思想。其次,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个人主义思想重新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联产承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个人主义沉渣泛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人民公社时期彼此依赖的关系就此打破。村民在经济上独立自主,自然也会在政治与文化参与上显得较为冷漠。最后,青年农民群体受非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青年农民群体(流动群体)因外出务工,且务工地点经常选择的是沿海开放城市,接触到过多的国外社会思潮,如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都极大阻碍了农村新文化的建设。

2.2以村干部现有文化水平为视角存在的问题

首先,村干部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创新也依赖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少村干部凭借着家族或者村域范围内的威望,被推选为村干部,他们其中的许多受教育程度都偏低。党的十七大以来,“大学生村官”政策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可否认,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在文化建设层面,也存在着难以规避的问题。一方面,原有的村落文化形成了—个隐形的“壁垒”,阻挡着一切与原有的村落文化不相容的文化理念的进入;另一方面,碍于与其他村干部主观见解的差异,文化政策的精准落实也有难度。其次,部分村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扭曲”。在错误地把“小康”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富裕的理念的引导下,广大农村干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村干部们忽略了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政治发展的反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文化工作被摆在了末位。

2.3以村文化建设为视角存在的问题

首先,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属于意识的范畴,文化的终极价值指向就是“化人”,通过作用于人内心的精神境界,以期外在行为朝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文化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決定了它的存在和产生的价值必须要通过特定的载体才能够实现。各种惠农富农的政策陆续出台,为农村建设的全方位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但农村配套的文化设施建设,例如礼堂翻新、多媒体设施以及文化活动器材的采购、村文化馆的建设,远远跟不上农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此同时,村委班子利用村里的经费片面发展经济,忽视了村民全面发展的利益诉求。其次,管理机制缺位严重。有位才能有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村文化机构存在严重的“无位”情况,即便是“有位”,也很少“有为”。特别体现在农村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上。一方面,与农村地区商品贸易市场“异军突起”搬地发展形成鲜明的对照,农村文化市场则门可罗雀。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扫黄打非”活动如秋风扫落叶般进行着,正是因为看准了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软肋”,许多城市中出售淫秽录像、黄色书刊等有害文化产品的黑心商户将市场瞄准了监管不严的农村,因此,庸俗文化充斥着农村大地。不良的图书和音像制品,严重威胁到农村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

3.1理論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农民群体是最热衷于实践的群体,因为他们必须靠双手才能够得以维生,这也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乡村振兴战略,归根到底属于理论的范畴,终究还是要回归到实践的浪潮之中。鲜明的实践性使得乡村振兴战略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正是村民通过客观的实践活动,改善了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继而对“乡村振兴战略”表示认可。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乡村振兴战略作用的主体是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亿万农民,通过部分村落典型示范、领导干部率先作为,一定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共识: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3.2政治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鲜明的政治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特性之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各项方针政策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进行制订,要最大程度的满足无产阶级的利益。这与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国情是完全吻合的。人民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要特性。之所以说,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第一,制订战略的智慧来源于农村人民。我们说,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必定要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广大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群众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从这些“资料”当中提取出共性的问题,才能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对策。第二,战略实施的动力源于农村人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仅限于提出某种具体的符合农村实际的理论范畴,它的执行主体应该是村民,实践结果的承受客体也必然是村民。第三,乡村振兴战略结果的反馈和检验来自于农村人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得当与否,不是依靠领导干部的主观臆断,而是要把农村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否上升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

3.3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就在于,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农村往日的繁华,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契合共产党人的初衷——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总结,也对全国人民做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前提。乡村振兴战略是激励全体农村人民群众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表现出极高的时代价值。

4加强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4.1积极践行“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新时代在农村中培养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显得尤为迫切。要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从教育层面强化认知、从行为实践层面强调养成、从制度建设层面保障实施,继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春风化雨”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村民的心理认同和行为规范。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更为全面地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农民群众真正地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限于像“喊口号”似的机械记忆。也就是要做到让农民群体通过新媒体或者身边的好人好事加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其次,要让农民群体积极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毕竟是属于思维意识的范畴,只有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才能凸显其价值。最后,要用核心价值观把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思想,群策群力,对农村的全面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4.2加强和改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把农村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农村发展总体布局之中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一支敢想能做、勇于担责、不怕困苦的基层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先锋队作用。要紧抓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契机,打造一支新时代作风优良、品行过硬、技能完备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干部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要将村民的福祉作为在岗在任的终极奋斗指向。此外,村基层党组织也应抓住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契机,积极领会改革开放中的创新精神,大胆地“摸着石头过河”,不照搬照抄别村的党组织建设经验,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党领导村工作的水平与能力。村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领会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论述,转变原有的仅以经济发展为硬指标的错误政绩观,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唯物史观,认清社会意识、精神文明对社会存在以及物质文明所发挥的能动作用。

4.3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强调农村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协调性的发展。思想一旦离开了物质,就会使自己出丑。经济发展作为物质基础的奠基性作用是不能否定的。吃不饱穿不暖,就谈不上有何精神境界。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一,必须依靠国家建立强有力的、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既作出了制度安排,也吹响了实践的“号角”,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必然会科学地配置好专项资金,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的资金用于支撑文化事业建设。第二,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以及村委必须严格落实资金的使用,必须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调整与配置各项资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农村发展资金可以适度向文化建设层面倾斜,如增大对村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分配倾斜、建设村域精神走廊等。第三,充分利用筹集、募集的方式获取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改革开放至今,从村落里走出了不少发家致富的企业家。他们虽然远离家乡,但家乡的养育之情是难以淡忘的,部分企业家时刻心系着家乡的发展。通过积极邀请这些成功人士支援家乡文化建设,一方面拓展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慰藉了远在他乡的成功人士的心,因为他们会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而感到自豪。文化终归是一种意识形态,要实现价值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活动载体,载体就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所以,改善和增加农村文化服务的硬件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4.4突显村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通过各种服务平台的搭建,许多村落可以将潜藏的具有村域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来。一方面,丰富了本地村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其次,锻造一支具备时代新素质的农村文化建设骨干队伍,通过党的宣传、教育进修等途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继而发挥这批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托村域客观实际情况建设特色文化,帮助广大村民剪掉愚昧腐朽的封建文化“辫子”。最后,村民要以辩证的眼光对待社会主义文化与村域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格格不入,相互抵触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共性,为乡村传统文化的建设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农村传统文化是个性,为促进村域发展增添魅力,是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传播先进文化与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是可以并举的,二者之间若形成合力,相互推动,定能共同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一言以蔽之,最广大的农民群众既是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受益者,也应该秉承唯物史观,肩负起创造和传承农村文化的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寒露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之路径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