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老年贫困类型及成因的综述

2020-11-10毕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贫困措施

[摘要]贫困既是一种普通而常见的经济现象,又是一个内涵复杂的社会问题,有效解决贫困问题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采用文献梳理的方式,从贫困的概念及其演变,老年贫困概念及内涵,老年贫困的类型,老年贫困的成因、改善老年贫困的对策和建议五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表明,政府政策、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是今后改善农村老年贫困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贫困;老年贫困;贫困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妥善解决贫困问题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特定的改变,而这一改变也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由此,老年贫困问题逐渐变得突出。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老年贫困已经显现出了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规律性,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首先是老年人致贫风险较高,其次是老年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大,最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养老金压力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目前老年贫困人口的存在就是因为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健全,也可以认为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解决现阶段老年贫困这一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对农村老年贫困的内涵、类型和成因进行剖析,以求对后续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1老年贫困概念及内涵

目前而言,学界对于老年贫困的概念和内涵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第一经济贫困。徐勤、魏彦彦认为所谓的老年贫困就是老年人的收入无法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徐勤,魏彦彦,2005)。陈友华通过对绝对人口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经济贫困中也有绝对经济贫困和相对经济贫困之分(陈友华,2015)。王小龙、唐龙从相对贫困这个角度出发对老年人经济贫困进行了测算(王小龙,唐龙,2010)。第二老年贫困存在多维度贫困的情况。杨菊华又将传统的老年人经济贫困拓宽到了老年人社会贫困,她认为社会贫困是衡量老年人是否真的贫困的一个重要指标(杨菊华,2007)。我们可以发现,和贫困这一概念类似,老年贫困这一概念也有着丰富的内涵,还需要我们从多角度,运用新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2农村老年贫困的类型

虽然目前我国老年贫困类型众多,成因复杂,但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重点还是多集中与老年人经济贫困这一类型上。(陈友华,2015)从绝对贫困视角出发探讨老年人经济贫困问题,认为现阶段老年人收入无法满足最低生活需要是他们贫困的关键。(王小林,2012)指出老年人主福利缺失也是导致他们贫困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陈友华,2015)的研究指出,与中国的总人口贫困发生率相比,老年贫困发生率更高。还有学者从其他角度去分析现阶段老年贫困,(乔晓春,2006)的研究表明,目前而言在老年贫困群体中,女性老年贫困人口要远高于男性,而高龄贫困老年人口要高于低龄老年贫困人口,而文化程度越低的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要高于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城市老年贫困人口要低于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王小林,2012)从主观福利这一视角出发对比农村与城市的老年贫困发生率,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要比城市高16.2%。

此外,部分学者于1990年就开始关注社会贫困这一问题。(原华荣,1990)认为社会贫困也叫做分配性贫困,是由于物质、文化等分配所产生的问题导致的贫困,与生产性贫困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韩峥,2004)则通过分析老年人脆弱性这一概念去描述社会贫困。他所认为的脆弱性是指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农村人口面临着自然灾害、疾病等多方面的冲击,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抵御这些风险的能力更弱,所以他认为脆弱性是贫困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位学者对于老年人社会贫困的研究属于广义上的社会贫困,而从狭义社会贫困出发,(银平均,2007)认为农村老年贫困现象的反复是由于社会的排斥以及多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

精神贫困也是目前老年贫困中重要的一部分。(朱文镇、赵秋涛,2004)认为穷人之所以陷入贫困是因为穷人的文化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缺乏主动找机会改善生活的能力,属于文化性贫困。(刘亦民、肖汉仕,2010)系统的归纳了农民之所以会有精神贫困的原因,他认为农民的价值观,精神状态,生活观念无法与主流社会匹配,甚至有所落后,这一观点可以体现在农民对于主流社会生活方式或生活观点的抵触。而(朱华晔,2011)认为农民对于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要低于其他各个群体,这是导致他们陷入精神贫困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出,精神贫困也是农村老年贫困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3农村老年贫困的成因

3.1个人层面

乔晓春认为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乔晓春,2006)。同样,王琳、邬沧萍也指出文化程度是老年贫困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王琳,邬沧萍,2006)。王小林从性别和年龄两个角度出发,认为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与性别和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观点上文中也有学者给予了证明(王小林,2012)。刘生龙、李军、李委沙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其陷入贫困的概率,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好,陷入贫困的概率就越低(刘生龙,李军,2012;李委沙,2008)。王瑜、汪三贵的研究发现,退休金也是影响老年贫困的重要因素(王瑜、汪三贵,2015)。

3.2家庭层面

对于家庭层面导致老年人贫困的原因,学界目前主要从家庭规模,子女数量,人口结构等视角进行研究。例如王小龙、唐龙通过分析农村老年人家庭条件的转变,得出农村老年贫困与老年人的家庭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息息相关(王小龙,唐龙,2012)。而王瑜、汪三贵的研究表明,子女数量越多,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也就越低,其原因在于子女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老年人养老选择的多少(王瑜,汪三贵,2015)。陈友华认为影响老年贫困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老年人的家庭经济状态(陈友华,2015),而仇凤仙、杨文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老年人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中的代际剥夺,例如子女分割老人的财产等(仇凤仙,楊文健,2014)。

3.3社会层面

杨菊华、王小龙、唐龙的研究证实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导致老年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老龄化程度越严重,老龄贫困发生率就越高(杨菊华,2007;王小龙,唐龙,2012)。王琳、邬沧萍则从经济和社会转型出发,他的研究指出,老年贫困发生的原因在于农村经济的落后以及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王琳,邬沧萍,2006)。此外,罗遐、于立繁认为文化程度不高,外部给予的支持过少以及自然资源匮乏是导致老年人陷入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罗遐,于立繁,2009)。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从社会层面去分析老年人贫困的原因,重点还是体现在关注这一阶段的社会背景,也就是目前的人口老齡化。

3.4制度层面

罗遐、于立繁的研究表明目前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因此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应该如何给予老年人经济上的支持或者福利上的保障,因此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农村老年贫困产生的原因(罗遐,于立繁,2009)。仇凤仙、杨文健认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过于狭窄,保障水平有限,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完善尤为重要(仇凤仙,杨文健,2014)。

4改善老年贫困的对策和建议

国内学者针对改善农村老年贫困的建议和意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政策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

4.1 政府政策层面

王小龙、唐龙、陈友华都把重心关注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上,他们建议要建立一个以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保障体系,用于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王小龙,唐龙,2012;陈友华,2015)。与此同时,还有学者把关注点放在了基础设施上,(刘生龙、李军,2012)认为要从资金、人员以及物质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以此改善农村地区老年贫困这一现象。

4.2社会层面

韩峥针对扶贫问题提出,不能静止的看待贫困问题,除了经济贫困,扶贫工作也有覆盖到社会这一层面(韩峥,2004)。而银平均从社会公平这一视角出发,他认为要想消除农村老年贫困关键在于社会制度的改革(银平均,2007)。此外,刘亦民、肖汉仕认为要激发贫困人口的自身的奋斗精神,而文化学习,组织引导以及制度完善就是关键(刘亦民,肖汉仕,2010)。

4.3个人层面

王琳、邬沧萍、罗遐、于立繁均指出,摆脱贫困不能仅靠政府的努力,也就是说不能仅靠外部力量的介入,自身的力量也十分重要(王琳,邬沧萍,2006;罗退,于立繁,2009)。如果能把政府、社会、个人的力量较好的结合,那么贫困问题就变得没那么困难。仇风仙、杨文健也认为,老年人想要避免和摆脱贫困,除了外部的关怀和救助,自身的文化学习以及经济的独立也十分重要(仇凤仙,杨文健,2014)。

[参考文献]

[1]徐勤,魏彦彦.从社会性别视角看老年贫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S1):99-109.

[2]陈友华,苗国.老年贫困与社会救助[J].山东社会科学,2015(07):104-113.

[3]王小龙,唐龙.家庭养老、老年贫困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角色定位[J].人文杂志,2012(02):132-139.

[4]乔晓春.关于出生性别比的统计推断问题叨,中国人口科学,2006(06):30-35+95.

[5]韩峥,脆弱性与农村贫困[J].农业经济问题,2004(10):8-12+79.

[6]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J].思想战线,2007(01):11-19.

[7]朱文镇,赵秋喜.关于中国农村文化性贫困的若干思考[J].农村经济,2004(01):82-84.

[8]王琳,邬沧萍.聚焦中国农村老年人贫困化问题[J].社会主义研究,2006(02):68-70.

[9]仇凤仙,杨文健.建构与消解:农村老年贫困场域形塑机制分析一以皖北D村为例[J].社会科学线,2014(04):173-178.

[10]李委沙,消除农村老年人口贫困的路径探讨[J].江汉论坛,2008(12):128-130.

[收稿日期]2020-06-11

[作者简介]毕婷(1998-),女,贵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贫困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贫困问题研究
牧民生活贫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