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探析
2020-11-10程向阳
程向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到馆师生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着数字化、智慧化的挑战,传统空间布局已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和到馆师生的多元化需要,研究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打造高校集信息服务中心、校园文化中心、自主学习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娱乐休闲中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个性化服务平台,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文化内涵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设计依据和原则出发,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合理空间功能布局设想。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空间功能布局;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2-0-02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信息文化服务中心,自出现以来,一直通过自身建筑空间、馆藏资源和馆员服务来助力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字环境的日新月异,师生的需求正从简单的获取知识向学习、交流、休闲等多元化发展,图书馆也从单一借阅图书转变为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交流、创新、思考和娱乐所需的资源与服务相结合的多重空间。因而,合理的空间布局成为吸引师生到馆、满足师生新需求的关键。
一、高校图书馆确定空间功能布局的依据
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主要依靠自身的功能定位来决定,因为新技术的应用,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和空间布局正在发生变化,但其核心的功能定位没有变化,依旧是高校的文献资源中心、校园文化中心和自主学习中心[1]。
(1) 文献资源中心。文献资源中心是高校图书馆最基础的功能定位,是发挥和承担其他功能的基础。图书馆的常规性工作任务之一便是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包括采购纸质、数字及其他载体的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依托自身庞大、系统的资源开展知识服务、信息咨询、文献借阅等服务。如为高校研究项目提供参考资料,为学校决策提供某类系统参考信息,为师生论文写作提供个性化咨询、文献查询与传递等。因此在考虑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时要保证文献资源储藏、利用空间。
(2) 校园文化中心。现代社会赋予了图书馆传承文化的使命。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在校园里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除了直接地提供知识,还可以凭借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各类形式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学生,用人文气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的活动包括“读书节” “全民阅读推广” “学术讲座” “红色教育”等。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具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在进行空间功能布局时,要设计相关空间。
(3) 自主学习中心。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师生开展科研或者进行论文写作不可或缺的能力,是培养终生学习能力最基本的素养。高校图书馆应该努力开辟学校的“第二课堂”[2],开展信息检索课程、专题培训与讲座,培养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因此,自主学习空间也是不可缺少的。
随着信息技术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发生了拓展和延伸,传统藏书空间、借阅空间的比例不断缩小,交流、创新、休闲空间等面向师生的个性服务空间出现并不断扩大。尤其是“互联网+”思维[3]的深入人心,建设智慧化圖书馆的呼声和可能性越来越高。“互联网+”思维提倡交互、注重体验,把图书馆传统资源和服务整合为集学习研究、文化艺术、社交娱乐、展示空间为一体的服务和教育平台。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的原则
通过上述图书馆功能定位及功能拓展的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安排空间功能布局是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合理安排传统藏书空间和个性服务空间的比例。包括交流、文化活动、休闲在内的个性化需求已经超越借阅需求,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最主要的需求,所以在设计空间功能布局的时候,在保障馆藏数量的同时,适度减少图书馆实体文献空间。
(2) 由动区到静区的合理安排。高校图书馆读者的行为可以分为学习行为、漫游阅览行为、交流行为。具体表现为自习行为;因课业需要在图书馆查询资料的行为;在书库漫游式找书并休闲阅读的行为;与馆员的必要交流行为;带有目的性的学术交流行为;聊天行为等。这些活动的活跃程度由低到高,安静程度则由高到低。为了避免互相干扰,高校图书馆可以分为动区、次静区和静区[4]。
(3) 提高智慧化程度。智慧化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智慧化图书馆主要依靠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智慧化设备来实现文献资源、空间资源与馆员服务有机整合,使图书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为读者提供时刻的、共享的信息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设想
高校图书馆一般为独立建筑,理想的楼层为四层,根据普通高校生均2平方米的指标,万人以上高校的图书馆使用面积应在20000平方米以上。在具体的空间布局上,一方面要尊重图书馆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核心服务功能,为藏书和相关服务保留足够空间。另一方面要充分增加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空间,为在校师生的学习、创新、交流、娱乐提供适合的场所,从而增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5]。
(一)一楼空间功能布局
高校图书馆一楼设置有入口,人员流动量大,属于动静划分的动区,因此其他活跃度高安静程度低的区域需要尽量安置于一楼。包括服务台、展示大厅、藏书与借阅区、馆员办公室、采编室及过刊加工室。
入口设置智能防盗系统与人脸识别系统,进入图书馆后不再重复检查身份,方便师生自由进出各个区域,提升到馆体验。服务台附近设置有自助存包柜和雨伞架,方便师生安置个人物品,设置自助查询设备,供师生查询馆藏信息。为防止师生有其他问题,服务台还需安排一名馆员作为咨询人员。在入口区至服务台之间预留一块空间为展示区域,设置楼层功能导向图和LED展示屏。大厅可以作为文化活动作品展示空间,也可以直接举办文化活动。
出于方便接收、加工、运送图书的需要,藏书书库、分编室和过刊加工室需要设置在一楼,最好设置专门的图书入口、电梯设备,和人员入口及展厅隔开,只保留运输通道,以避免因图书装卸、加工、运送而干扰服务台与展厅,图书书库配备自动分拣系统、自助借还系统,温湿度感应系统,提高智慧化水平。
(二)二楼空间功能布局
二楼空间主要设计为个性化服务空间,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将传统资源、数字资源、馆员服务融合为一体化平台,以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创意展示、娱乐休闲、新技术体验等,属于动静分区的次静区。
高校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掌握翔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体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小组讨论区则是专门提供给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开展头脑风暴的区域,以实现信息共享。创意空间则是由图书馆提供实验所需素材、设备和技术,让学生开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转化思想交流成果。视听室、学术报告厅和多功能会议室则是另一种学术交流的空间,通过视听设备观看视频、音频,开展讲座与学术会议,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
(三)三楼空间功能布局
三楼留给纯粹自习、读书和“网上冲浪”的师生,这类读者需要安静的环境,不希望被打扰,所以安排在静区。这一层空间主要有两部分,分别为阅览自习室和电子阅览室。阅览自习室采取开架式设计,秉承书中有人、人中有书的原则,用书架隔开自习桌椅,既能够满足随意淘书的师生,也能满足不想被打扰、专心学习的师生。电子阅览室不需要太大,要相对集中封闭。
(四)四楼空间功能布局
高校图书馆有服务和传承地方文化的职能,所以在四楼设置地方典藏室,以保护和传承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引导师生认识、了解地方,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设置孤本、善本、线装书、红色资源藏书室等,积累和保护珍贵的文献,丰富图书馆馆藏和校园文化内涵。四楼属于特色藏书展示空间,应安装防盗系统、恒温恒湿系统,确保文献资源不会受损。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持续不断发展,各种图书馆新理念也层出不求,因而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時要充分、精确的设计空间功能布局,使其尽量具有超前性,在保证图书馆传统职能得到发挥的同时,尽量多的安排个性化服务空间,提高智慧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师生和学校。
参考文献:
[1]谢宝义,王晓华,张哲.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实施途径[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7(11).
[2]潘颖,刘利,孙萌.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4).
[3]阚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4).
[4]杨静.独立学院图书馆新馆舍内部功能布局设想[J].大学教育,2013(13).
[5]喻至勇.江西省图书馆新馆设计理念与功能布局刍议[J].图书馆管理,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