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分析
2020-11-10官红兵
官红兵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不仅能够改变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同时还能够影响图书馆技术和服务理念。进一步推进高校图书馆向着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2-0-02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凭借诸多优势成为高效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逐渐成为改变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工具。“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借助互联网工具,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有效整合现有图书资源,提高图书馆内馆藏的利用率,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阅读服务,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从而为高校教育事业提供帮助。
二、“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特征分析
(一)信息需求的多元化
高校扩大招生,生源逐渐增多,高校逐渐采取开放化办学方式,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增多,研究生、本科生、函授生,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对象也有了相应的改变,读者类型的转变也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了更多元化的要求,大多数学生需要专业基础类书籍,教师及教职工大多需要期刊文献等,社会人员更多的会借阅小说、杂志及一些公共类书刊。所以,应首先信息多元化发展,才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二)信息类型的多样化
高校学生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颇多,他们大多会采取网络平台来收集、查阅和获取信息资源。但也有一些学生和教师偏向于纸质书籍的閱读,他们认为纸质书籍更能够体验阅读的快乐。所以,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应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传统管理工作完善的基础上,也要加大网络图书馆建设,为更多的师生服务。
(三)移动信息检索
现代大学生更多的通过智能终端获取信息,通过手机客户端能够实现图书信息检索,实时查阅资料。现阶段,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通了电子阅览功能,但只能通过电脑操作,没有开发手机服务端,这给很多师生带来了不便。因此,应重视移动信息检索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推进互联网图书馆建设。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管理问题
(一)硬件设施不满足要求
硬件实施不健全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新设备、新技术无法应用在图书馆内,读者无法体验图书馆信息化和数字化特点。完善的硬件设施是保障智慧图书馆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所以,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大对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定期更新升级,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资源共享率、应用率低
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纸质文献的管理,保证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但在很多高校图书馆中我们发现,管理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移动图书馆建设,有的侧重纸质文献管理,图书资源的种类不丰富,导致了很多读者无法查阅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再加上,各大高校间在图书方面缺乏分享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三)管理人才匮乏
很多高校图书馆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对电子资源和信息化服务的了解,再加上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管理人员对各种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平台掌握不足,操作不熟练,无法提高管理水平。
四、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措施
(一)构建安全智慧型图书馆
“互联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能够帮助图书馆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实现智能化发展。智慧型图书馆必须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要了解读者对于图书种类的诉求,通过读者的借阅记录等信息,分析读者的阅读意向和服务需求,从而为构建智能化系统提供依据。智慧型图书馆要服务广大师生,首先管理人员要了解师生的需求,通过网络系统及客户端作为桥梁,建立移动图书馆,通过移动图书馆能够让广大师生实时查看想要阅读的书籍、期刊等,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此外,智慧型图书馆还要考虑多元化的受众群体,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技术人员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和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同时,还要做好数据信息的保护工作,保证读者信息不被泄漏。
(二)创新管理模式
电商服务模式具有运营成本低、服务范围广、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优势,是现阶段应用范围极广的一种营销和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借鉴电商服务模式,结合高校图书馆特色,创新管理模式。首先,借鉴电商交易模式,通过抢单包邮等方式,扩大客户群体,并定期进行优惠服务,可以留住重视客户。通过移动客户端,让读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查阅图书资源,如需纸质资料,图书馆可以提供邮寄服务。从而增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个性化服务水平。第二,高校图书馆应扩大客户服务群体,对外开放,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师生,毕竟师生数量有限,很多图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可以利用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智慧型的共享空间,设置更多的服务内容,在线上免费为外借读者提供文献资源,读者可以在线上进行借阅、阅读和归还等操作。图书馆还可以定期进行图书推送阅读服务,读者可以通过推送选择喜欢的图书资源。通过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服务层次,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享受到智慧型图书馆带来的阅读体验。
(三)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能力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普及,给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教育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也逐步地完善,同时,在这一大环境下,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利用其优势,加大对新媒体的利用,改善图书馆服务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首先,应针对高校内部师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图书馆规章制度,例如根据大学生期末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一级从业资格证考试等调整开馆闭馆时间,并增设相应的图书资源,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性学习指导意见及图书资源选择意见,这样能够避免学生盲目选择书籍,学习效率不高。其次,还应加大电子资源的建设,现阶段,学生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都能够查阅资料,获取相关资源,图书馆要实现信息化建设,必须提高对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电子资源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同时,学校图书馆应该加大电子资源的宣传,大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及时获取图书信息资源,提高了阅读效率,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能够实时的享受图书馆的优质服务。此外,图书管理人员还要加大自身专业建设,面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必须要掌握信息检索及相关操作能力,从而为师生提供更加深层次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应制定科学的限制性条例,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传播、扩散进行限制,并积极保护图书馆借阅者的信息,以免使得相关的信息被恶意利用。
五、“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挑战
(一)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信息安全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的共同问题,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要完善读者个人信息档案,提供个性化服务,就会涉及个人隐私,从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无法避免。加大对读者信息安全的保障,是图书馆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技术设备投入亟须增加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图书馆对于馆藏资源建设及数据库购买、维护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再加上人员培训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就要提前做好规划,有充足的经费支持,配备相应的人才队伍。
(三)馆员综合素质亟须提高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图书馆员也要与时俱进,不再需要机械简单的操作,馆员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借还图书、文献,整理书架等,而是要借助信息技术,对图书馆藏资源进行信息化加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提炼分析,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广大师生。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敏锐捕捉情报信息的意识,具备信息化设备操作能力和处理能力,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图书资源优势,从而组织整合。
六、结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高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管理发展瓶颈,必须结合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积极拓展新业务和新服务,创新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在改革创新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借鉴先进成功的管理案例,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常雅红.“互联网+”背景下财经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29(2):72-77.
[2]雷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5):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