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侵权”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2020-11-10余志富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侵权成因分析小学数学教学

余志富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侵权”现象,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侵犯学生的相关权利,大包大揽的非正常现象,包括“侵犯了学生的自主时间”“侵吞了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以及“侵扰了学生的生长空间”等现象。这些侵权现象,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需要对这些现象一一甄别,加以改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侵权现象 成因分析 解决对策

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明显成绩,小学数学不仅能够影响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同时对于其日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产生了一些“侵权”现象,包括“侵犯了学生的自主时间”“侵吞了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以及“侵扰了学生的生长空间”等现象。这些侵权现象,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需要对这些现象一一甄别,加以改进。

一、侵犯了学生的“自主时间”

1.现象描述

(1)课内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尽合理

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由于课前备课不够充分,预设不够到位,导致课堂教学紧张,相对呆板,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没有做到化整为零,有时候显得头重脚轻,很多教师是按照所谓的教学模式,也就是5分钟左右的时间导入一20分钟左右的时间新授一15分钟左右的时间巩固来依次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的。

(2)占用课间时间做练习

虽然有些教师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得也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为了多讲一两道数学题经常习惯性拖堂,影响下一节师生上课。其实绝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对上一节课教师的拖堂都比较反感,拖堂的那两三分钟的授课或练习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下课铃一响,外面吵吵嚷嚷,学生的心早就飞走了,早就不耐烦了,这样做的教师可能只是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3)占用其他时间为学生补课

有些教师打着提高教学质量(说得更贴切点,其实是为了提高分数)的旗号,为了对学生的所谓负责,利用课间那几分钟或是利用上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机会将学生留在办公室补课。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是极不情愿在这样的时间段以及这样的环境里补课的,课间十分钟要上个厕所,好不容易盼来了音、体、美课又被占用了,其实这时候被补课学生的心情是很糟糕的,在糟糕的状态下补课的结果也一定是很糟糕的。

2.原因分析

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时间就是分数的陈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没有真正树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认为教师有权主宰学生在校的一切时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的做法不能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违背,教师只能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能成为学生的主宰者,更不能“侵犯学生的自主时间”。

3.应对策略

(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20分钟左右的时间新授和15分钟左右的时间巩固不宜连续进行,而应该化整为零,分成几个段落,并在每个段落结束后迅速进行反馈矫正,让中差生能够“吃饱喝足”,不至于掉队。

(2)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不仅每个教师要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每个学生也应该学齐学足所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全国的高考方案正在改革当中,不分文理科已经成为高考的趋势,因此,开齐开足和学齐学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是应该的,也是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

(3)应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学生的课余时间,处理好上课与作息的关系。其实,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早在1998年10月,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就联合发布了《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规定了小学生每节课时间为40(或45)分钟。人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神经紧绷,所以40(或45)分钟后要让大脑休息10分钟。

二、侵吞了“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

1.现象描述

前不久,听了苏北农村一位教师执教的苏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一课,一节课下来,对于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只要是正确的,这位教师都是用“对、好、很好”来进行评价,甚至只是“请坐下”,对于回答错误的都是用“错误、不对”来进行评价。其实这样的评价语不仅有气无力,有时候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不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造成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思想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流于形式,不够重视;其次是教师平时的评价语言积累得不够多,或者目前积累的评价语言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其实这就是相当于教师侵吞了美丽的辞藻,侵吞了“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

3.应对策略

在课堂上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量地进行物质奖励,这时候精神奖励就显得特别重要,其实课堂评价就是精神奖励的一部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是简单的“对”与“否”了,“鼓掌表扬一下”“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话语充斥着课堂。刚开始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幽默感,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例如,当学生回答的结果和前面的同学一样时,教师可以说:“观点要不一样才精彩,虽然你说得很棒!”当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肯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把你知道的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当这样的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还可以说:“你很给我面子,老师祝贺你成功!”当学生的答案主体正确,但有一点小问题又被其他同学当场指出时,教师可以说:“一个小小的瑕疵不能掩盖你的光彩,老师与你握手,继续努力,请坐!”其实课堂评价语还有很多,如“没关系,说错了也是老师的错!”“谁来指导指导老师?”“谁写得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数学大师。”“你的声音真洪亮,这才是世界上最甜美的声音!”……这些独特的“课堂评价的艺术”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终于有了回答问题的勇气和机会了。

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充满魅力的语言虽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根植于平时的积累,作为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语言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三、侵扰了“学生的生长空间”

1.现象描述

曾有这样的一节课,有位教师在执教梯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出现了少部分学生在计算梯形面积的时候没有除以2,这可能是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或没有理解所学知识出现的错误,但这位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让他再看一下梯形的面积公式,告诉他在计算梯形面积的时候要除以2,其实这位教师这种处理方式只是让学生记住了梯形的面积公式而已,对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起不到什么作用。

2.造成的原因

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个错误问题,教师为了让学生按照他课前预设的轨道走下去,不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进度,使得这节公开课能够顺利完成,给听课领導和教师一个好的印象,所以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才将这个问题草草解决。这就是侵吞了学生错误的资源,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生长空间”。

3.应对策略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错”,只要我们愿意潜心分析,以分享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用好奇、赞许、欣赏的心态去发掘,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每一个错误的结果都是有其“来路”的,用好了就是资源,哪怕是反面教材也是对大家的警醒。其实,对于上述错误的出现,我们可以临时调整课的结构,将梯形的面积公式简单地重新推导一遍,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的原因,这样用一两分钟完美地处理这个“错误”,不仅让出错的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也进一步加深了其他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实际上是将“错误”变成了很好的教学资源,所以说学生的错都是有一定价值的。

猜你喜欢

侵权成因分析小学数学教学
论手机游戏的著作权保护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台北故宫要告北京故宫“侵权”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