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学情前测,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2020-11-10时坤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时坤

【摘要】一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的学情分析,而学情前测便是一条掌握学情的有效途径。学情前测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真实的学情,从而找准教学起点,优化教学方式。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情前测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 学学情前测 有效教学

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前提下,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摸底测验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情感态度等进行测试和分析,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情缺失,教与学不合拍的关键所在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面对课堂时,往往缺少有效的教学方式,导致教育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无视或轻视“学情分析”的教学价值,习惯于将知识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一个一个地教下去,忽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需要,以及在动态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当学生陷入学习困惑时,教师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凭着主观经验在教;或是学生对某一知识早已明白,教师却还在喋喋不休。这种教与学的不合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学情前测。落实学情分析的有效抓手

通过学情前测,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了解得更加全面,从而设计出值得讨论、思考的问题,才能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成长的空间,让教学更有深度。

(一)利于把握真实学情,找准教学起点

课堂中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新课之前,有的学生早已在生活中掌握了相关知识,也有的学生连本节课学习中所需要的准备知识还没有掌握。因此,教师在教之前应该通过课前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学情前测,从而把握真实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虽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但是在前测中发现,全部学生都知道“一半”所表示的意思,其中58%的学生都听说过分数,知道一半可以用1/2或0.5表示,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分数的含义。依据这样的前测结果,笔者决定通过创设“古时候,有一个人只会打猎,有一个人只会捕鱼……”这样的一个故事情境,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引入到“以鱼换肉”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来。围绕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一条鱼换取的半块肉”中的“一半”这一核心问题和学生层层深入地探讨分析,分数这一“新数”在他们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诞生了。

在前测过程中,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真实的想法,才能找到学生的生长点,依据学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更具有准确性、层次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在前测过程中,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被真正地调动起来。而当学生的某些观点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后,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可以为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三)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实现互赢局面

学情前测的有效实施,为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通过前测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性,看待问题时更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这样就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有了关爱,学生便会尊重教师,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表露出来,更有利于教师把握真实的学情。这样互赢的局面,得益于学情前测。

三、基于学情前测,优化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

(一)基于教材解读,确定可测项目

要想真正设计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前测内容,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解读,须清晰地认识到教材为何这样编排,内容为何选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和表达。只有立足于教材分析的学情前测项目,才是可行有效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教材中首先通过实物引出线段,帮助学生建立对线段的直观感受;再通过引导学生将物体直的边、折纸得到的折痕看成是一条线段,体会线段的长短,初步形成线段的特征和表象;最后通过直尺画出线段,进一步体会线段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思路,笔者作出思考: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在生活中接觸过线段吗?对于线段的理解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有没有兴趣研究线段?为了掌握真实的学情,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前测题目:

1.你知道线段吗?知道()不知道()

2.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线段吗?在哪儿见到过?

3.你觉得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呢?

4.你想研究线段吗?你还有哪些想法?

通过对前测结果的分析,以及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线段的概念是有一定感知的,基本上都知道线段是直直的线,并且能说出数学课本的边、尺的边等都是线段。不过,学生对于线段的另一个特征“有两端”容易忽视,部分学生认为线段都是细细的线,缺乏对线段的想象。

笔者正因为依据这样的前测结果,了解了每个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才能在学生自身原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学习材料,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最终将学生表面的、零碎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理性认识。

(二)基于学情前测,把控教学预设

日常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以至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时常遇到不按“剧本”走的学生,打乱教师教学的节奏,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课前的精巧预设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学情前测所得到的学情分析,正是科学预设的重要前提,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前测发现,许多学生会用邻边相乘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在学完求长方形的面积后产生知识的负迁移,认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长方形,误认为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笔者在设计教学时做出预设,当学生发生错误时,引导学生观察可拉伸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这条边并不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帮助学生明晰邻边相乘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三)基于学情前测,创新教学方式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个性发展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教学更有效率。学情前测,就是创新教学方式的有效抓手。

1.数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能有效化解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数学知识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机会,发展其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情前测,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教学方案。

例如,在教学“认识公顷”时,通过学情前测,我们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公顷,但是并不知道1公顷有多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亲身体验1公顷的大小。于是笔者设计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操场上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探究几个这样的正方形的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数学绘本教学

数学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作为载体,将数学知识融于童趣的故事中,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有趣、有用,發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前,教师需要通过学情前测,找到符合学生心智的绘本故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地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认识24时计时法”时,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电视上、手机上、手表上也见到过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间,但是无法解释清楚为什么要用24时计时法表示,以及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24时计时法的学习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笔者抓住本班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征,开展了绘本教学,对绘本故事《老狼,老狼,几点了?》进行改编。在故事的历险中,引导学生观察老狼一天各个时间段的活动轨迹,领会到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是1天,也就是24时,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就叫作24时计时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比如老狼和狐狸约好6时一起吃饭,结果老狼理解成早上6时,狐狸理解成晚上6时,闹出一系列的笑话。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学习24时计时法的价值,以及在老狼和狐狸的争辩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互相转化的方法。

3.分组合作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一定方式分为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尊重、彼此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师应当依据学情前测,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做出合理的分组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通过前测,我们发现46%的学生受周角的负迁移影响,认为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5%的学生的猜想并没有任何依据,只是凭感觉随意说出一个度数。能说出内角和是180度的学生,有的是从书上看来的,有的是家长告知,有的通过课外班学得的,还有的是通过举例特殊三角形从而推断出结果……对于验证的方法,83%的学生知道可以用测量求和的方法来验证。而“撕”“折”的方法,仅有8个学生想出。据此,笔者认为本节课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将已经掌握验证方法的学生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在一组,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总而言之,学情前测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能。只有立足于真实的学情,才能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建立体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试议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