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探索

2020-11-10王光永李松林

中国德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政治课政治思想

王光永 李松林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核心在活动,精髓在活动过程,灵魂在展评互动。因此,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高度重视,重点打造活动过程、展评互动两个环节。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意味着思想政治课不是纯学科课程,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活动课程,而是要通过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中明辨是非、深化认知、提高觉悟的课程。要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就必须进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做好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创设妥帖的教学情境,打造灵动的教学环节,追求“三性”教学逻辑,笃定四种教学意识。

一、创设妥帖的教学情境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必须创设妥帖的教学情境。所谓妥帖,即要求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契合教学主题,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对接;又要联系学生实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等对接;还要链接课堂预设,与课堂的实时生成对接。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带入特定情绪、情感,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创设的教学场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沈雪春老师亦指出,“议题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生长的芳草地,承载着柔化知识、活化知识、羽化知识的三重任务”。可见,教学情境是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载体,具有激趣、引思、载知、塑能等功能,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必须要提高认识,精心创设。

按照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情境一般可分为导入型教学情境、探究型教学情境和升华拓展型教学情境等。其中,探究型教学情境又可分为思辨性问题情境、两难性问题情境、劣构性问题情境和生成性问题情境四个子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没有这么泾渭分明,某一个教学情境因兼具激趣导入、探究引思、升华拓展等功效而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按照上述要求,根据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需遵循如下原则:其一,总体而言,教学情境应秉持真实性、时效洼、综合性、精简性等原则;其二,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初期,教学隋境应以激趣导入为主,坚持图文声像并茂原则,创设简单情境;其三,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步入正轨以后,教学情境应以塑能提质为主,注重情境的复杂性、前沿性和连续性。

二、打造灵动的教学环节

以教学情境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推进的主动脉。课堂教学追求环环相扣,但不必时时都是高光时刻,各环节不能同等用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核心在活动,精髓在活动过程,灵魂在展评互动。因此,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高度重视,重点打造活动过程、展评互动两个环节。

(一)打造动静结合的活动过程

打造动静结合的学生活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是包括学生讨论、辩论、分享互动等在内的动态过程。活动型学科课程视阈下的课堂活动,不仅包含上述动态过程,还包含学生个体的认知、思考、感悟等静态过程,且认为这些静态过程是一切动态过程有效展开的前提和归宿。因此,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教师不仅要高标准打造学生互动学习的动态过程,还要突出打造适宜学生个体感悟的静态过程,要与学生一起耐得住课堂的沉寂,守得好课堂的静默。

打造动静结合的教师参与。教师的课堂参与程度及参与方式是关系一堂课基本走向的重要因素。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提升主导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下达明确的活动任务,安排合理的活动时间,进行有效的活动观察,作出恰当的活动评价,还要求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提升主导课堂的灵活性、创造性,如对学生活动进行精准的静态观察,对部分学生活动进行适时的辅导介入,以避免教学陷入完全灌输或流于形式的境地。

(二)打造务实留白的展评互动

展评互动作为活动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灵魂环节,包括展示与评价两个方面,有效的展评互动必须做到务实留白。务实,即展评互动的课堂发声必须紧跟课堂发生的实际情况,紧跟讨论生成的实际问题,不可盲目拔高、随意延展;留白,即教师评价应立足课堂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在客观、中立中为未来成长留足空间,切忌简单粗暴、刻意粉饰。

学生展示要得惑兼顾。在有效的课堂展示中,学生展示的内容不仅包括学后所“得”,还应包括学后之“惑”。在当前的课堂展示中,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将感悟、收获说出一二,但对学习的疑惑却因各种原因鲜有提及。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学生展示要求学生必须得惑兼顾,“得”要有理有据可信,“惑”要不遮不掩可解。相比“得”的展示而言,学生对“惑”的展示则要困难得多、重要得多。为此,教师除了營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外,还需要在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敢于示惑、善于释惑、参与解惑。

教师点评要扬抑并举。教师点评是展评互动的重中之重,精准的教师点评是—堂课的生命。教师点评要看得见本来,抓得准当下,留得住未来。看得见本来,即以学生的活动过程为评价起点,在冷静观察学生的动、静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以不被表象蒙蔽。抓得准当下,要求教师在熟悉学生真实活动状态的基础上,明辨学生真实的得与惑,以便后续教学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留得住未来,要求教师在点评用语上反复推敲,在点评方式上忌简单粗暴,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又不刻意粉饰。总的来讲,教师的点评要做到扬抑并举,“扬”要实事求是、中肯,“抑”要求心服口服、中意。

三、追求“三性”教学逻辑

教学逻辑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问题所展现出来的课堂教学脉络和思维走向,它是课堂教学生态的生动写照。“三性”教学逻辑指在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为使教学目标自然抵达,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问题的设置、知识的理解要体现层次性,凸显思辨性,回归生成性。

(一)体现层次性

层次,即内容的次序,本文特指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内部所包含的前后相继、紧密相连的顺序或阶段。体现层次性,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活动规律,在唤醒学生已有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助其理解所学内容的前后联系,以更好地建构新知,实现对所学内容的真知。这种探寻学科知识内在规律,以联想建构的方式学习新知的教学逻辑,拓展了教学深度,追求的是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认知的科学性。

(二)凸显思辨性

思辨性,即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追求对同一问题、同一知识的多维思考。它与辨析式学习对接,强调拓宽思维空间,增加从不同角度理解新知的可能性,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印象。凸显思辨性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给学生提供多向思维视角、学习路径,包容不同声音;要求学生打开思维回路,拓宽思维空间,延伸思维触角,在对比中细品、深思、感悟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在培养创新思维中更好地区分、确信、笃定所学内容,实现对所学内容的笃信。凸显思辨性,关注对同一问题的多维立体思考,延展了教学广度,提升了教学张力,追求的是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认知的立体性。

(三)回归生成性

生成性指在遵循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规律基础上,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通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内部、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过去与现在的思维交叉碰撞、横纵对比中,理清知识的内在逻辑,从而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回归生成性,关注的是教师经过多轮教学活动后,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自然抵达”,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真知、笃信基础上的践行。回归生成性,提升了教学效度,追求的是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认知的生态性。

四、笃定四种教学意识

教学意识对教学活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先进的教学意识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促进作用。为做好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素养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和生长意识。

(一)素养意识

思想政治教师的使命,短期看,在于帮助学生“跨桥”,即帮助学生决胜高考,进入理想大学;长期看,在于“树人”,即给予学生特定影响,助其今后的人生“行稳致远”。前者可以通过传授一定的方法,熟记特定的知识,在强化训练中达成;后者则是方法、知识、训练等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素养。所谓素养,通俗地讲就是多年后学生遗忘知识后所剩下的东西,即“知信行”中的“行”,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它体现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只有谨记并时刻践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培育“可靠”“可用”“可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意识

上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深度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在理解学科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还必须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重视学生的学习逻辑,从学的角度研究怎样教”,这无不在告诫教师必须具备学生意识。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生意识,即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时,务必做好包括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情绪、情感在内的学情分析,特别是分析出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知”,从而确定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三)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时,将教材知识转化成学习任务是一个重要而艰难的过程。情境素材的重要价值是形成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但情境素材必须借助“问题”方能形成驱动性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将教材知识与教学情境通过问题串联起来,在师生“问一论一展一评一思”的互动中达成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树立问题意识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初从教师关注有什么问题、从哪儿问、问什么、怎么问开始,到学生形成相应问题逻辑结束,其實就是一个“剥洋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最开始可能会因找不出“洋葱”的纹理而手足无措,但一旦找出其纹理,理清其规律,也可成就一段“笑着流泪”的佳话。

(四)生长意识

教师要把外在于学生、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从而与学生建立关联。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尤其快,这更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生长意识。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在不断“充电”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教学技能,提升学科教学素养,使自己更专业。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尤其是教学评价理念,防止用传统思维方式去看待、评价新时代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未来护航,使自己更“时尚”、更温暖。

【王光永,重庆市云阳实验中学校;李松林,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政治课政治思想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