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八字校训促进生命发展
2020-11-10洪涛
洪涛
成都市郫都区嘉祥外国语学校秉承“团结奋进”的学校文化理念,基于“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心一意提升教育质量”的办学宗旨和“培养自然的人、完整的人、社会的人”的育人目标,扎实践行“厚德、博学、强体、笃行”八字校训,将其纳入办学顶层设计,积极创新培养模式,有效营造了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的新生态。
一、厚德:为生命立基
我校本着“厚德为先”“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党建统领德育,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从课堂渗透、日常修养、道德内化等方面建立厚德的落脚点,探索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策略。
(一)渗透式德育增强道德认知
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始于道德认知。学校强化德育的课程化和课堂的主阵地意识,强调在各学科课堂渗透德育,增强学生道德认知。为此,学校组织各学科、各学段教师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开展教材解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通过相关知识分类整合,形成从小學至高中学段的道德“知识链”,分层次、有梯度地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有关党的历史、民族精神、革命传统、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为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内化,教师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感悟道德知识。比如,语文学科组织的诗词大会和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英语课上的配音表演,促进学生的国际理解;物理课中的参观国家实验室、生物的垃圾分类公益课程、化学的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对科技创新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二)生活化德育培养道德修养
为促进学生道德习惯的树立和道德品格的形成,学校将学生日常道德修养的培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首先,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多种类型的礼仪教育,以此内养品性、外塑行为。我们有教室礼仪、餐厅礼仪、课问礼仪、就寝礼仪等等。学校对这些生活中的礼仪既有明确要求,又有行为指导,更有评价跟进和反馈。同时,通过制定和践行班级文明公约,强化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引导学生在家庭、社区、社会公共场所以礼待人、以礼行事。联系日常生活加强礼仪教育,促进学生由行为规则的被动服从到自觉遵守,再到深入内化。其次,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情绪反应充分关注,适时与学生聊天谈心,通过亲切的对话打开学生心门,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表露心结,从而寻找和抓住教育的契机。同时,学校全体教职工针对校内发生的大小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值周老师和班主任针对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及时对学生进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教育。
(三)体验式德育促进道德内化
为告别说教式德育,学校通过开展寓教于行的体验式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内化和道德素养的形成。首先,利用外部资源,形成定点的德育活动体验基地,比如,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成都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活动基地、成都市郫都区古城镇川菜博物馆等地开展基地观摩、体验及社会公益活动。其次,学校整体规划和实施促进价值理解的校内探究体验活动。比如,在高中学段将德育教材内容与时政结合,针对乱港事件,组织学生通过正式媒体和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生福祉的角度进行价值判断、展开讨论、表达观点;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引导初、高中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抗疫英雄事迹,并在线上交流感言。最后,学校还定期举办系列化的德育主题体验活动,比如二月的孝亲敬老感恩月、三月的文明礼貌践行月、五月的劳动实践自理月、九月的常规安全规范月、十月的运动健康强身月、十一月的自律诚信养成月,等等。
二、博学:为生命赋能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积极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帮助学生走上成人成才之路。
(一)融创课程丰厚博学内涵
博学不仅是单纯追求知识与学问的“量”,还在于追求知识的“质”。在教育现代化语境下,学校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与核心素养发展的理念,设计并践行融创结合的课程形态。所谓“融”,是指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打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壁垒,在课程功能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注重各类课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价值关联与追求;在课程内容上,分析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删减或拓展;在课程安排上,发挥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根据校情、学情灵活调整实施时间。所谓“创”,是指基于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组织各年段教师多途径地开发课程资源,开放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创造性地构建教学模式,拓展性地组织课程活动,为学有余力和特长学生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为其他学生搭建保底和提升的平台。
(二)阅读课程铺设博学路径
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是不断获取与创造新知识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达成博学层次的路径之一。学校在语文教学中突出阅读特色,从阅读兴趣的培养到阅读方法的改善,从阅读体验的引导到阅读表达的要求进行梯度设计,其课程内容有低段的阅读与故事讲述、中段的阅读故事表演、高段的阅读与故事创编,以此将学生的阅读活动步步引向深入,促进学生博览群书、增长知识。为配合阅读特色课程的实施,拥有几十万册图书的学校阅览室向全体学生开放,并设置阅读课和班级图书角,以此营造阅读氛围;每年寒暑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和百班千人共读活动;每年四月举行阅读节,以小学低年级亲子表演故事、中年级的自创绘本故事、高年级的即兴创编故事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三)选修课程拓展博学空间
博学的追求与达成有赖于学生自主。学校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选修课程,不是如自选超市那样,由学校和教师一厢情愿地设置课程供学生选择,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各学段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设计课程,形成了文学类、体育类、歌舞类、乐器类、绘画类、书法类等十几个类别共计67门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由于课程门类较多,有些课程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不足,学校就在社区和更大范围内聘请指导教师,以满足学生需求。基于博学的理念,学校允许学生兴趣转移,即在选修某一门课程后,再根据自身爱好另选喜欢的课程。为了使学生的爱好兴趣由广博走向专精,在开设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组建了历史文学社、艺术理论研究社、生物社等22个学生社团,让一部分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强体:为生命提质
人的生命形态分两种:一是包含心理人格和价值追求的精神生命,二是以血肉之躯为本的物质生命。两种形态的生命合二为一,构成强健的体魄。所谓“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正是这个道理。基于此,学校倾力践行“强体”的校训,为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搭建平台。
(一)三措并举强体质
学校视学生体质增强为头等大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含清洁卫生的习惯与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对于前者,学校通过环境净化、行为要求和常规检查来实现。在作息时间上,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合理压缩上课时间,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二是提供合理的膳食营養。学校成立了食堂管理委员会和学校膳食委员会,在食品搭配、营养供给上实行制度化、专业性管理,主动收集、研究和采纳学生对于食堂配餐的合理建议。
(二)科学锻炼强体能
体能是身体素质良好与否的集中表现。学生体能的增强,除了与日常生活方式和活动强度有关,更与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密切相关。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包含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时等要素。因此,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专项体育训练中凸显科学性。例如,学校遵循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依据学生年龄与性别差异,结合学校条件资源,校本化地实施体育课程,合理安排运动项目、运动量与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和训练。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体育课有严格的管理和规范要求。全校各班每天上午有40分钟的大课间集中锻炼,小学各班每天1节体育课,中学各班每天下午有30分钟的体育活动,这样确保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1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每年寒暑假还实行体育锻炼任务打卡制。
(三)意志磨炼强体魄
体能增强除了速度、力量、灵敏度等外在指标,还与学生的毅力、意志、勇气等品质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基于生命质量的提升,在体育课堂的运动技能训练和身体锻炼中,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忍不拔意志力的培养。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每年10月举行的体育节、亲子运动会以及区域更高层次的学生运动会。在体育竞赛的训练准备中,加强对学生拼搏精神与意志力的培养;在赛事总结中,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对待竞赛的输赢,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格。这种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的磨炼和社会的挑战。
四、笃行:为生命添彩
笃行,指努力践行所学知识和技能,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和条件,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其具有适应和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本领和能力,更好地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一)研学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通过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在视野拓展和研究过程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利用实践活动周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系列主题研学活动,如初一年级的“四学会”活动,初二年级的川菜博物馆研学活动,初三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高一年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高二年级的重点大学研学活动,高三年级的“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拓展活动等。
(二)劳动实践培养自理能力
学校根据学生年段特征开展劳动教育,在劳动课程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和实施方式上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能力。例如小学的劳动教育,其目标定位于劳动意识、习惯培养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习得;在劳动项目选择上以基本、简单的生活技能为主,突出生活化、趣味性;在具体实施中注重情景化、体验性。为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各年级住校生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生活技能,每周末实行家庭劳动任务打卡,学期末举行生活技能比赛,评选“自理能手”。
(三)公益活动培养服务能力
人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作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并获得社会的认可与称赞是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组织和引导初、高中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爱心公益活动;小学部以班级为单位前往养老院、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送礼物、送节目、送服务等,弘扬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初中学生开展了“忆往昔,益今日”公益活动,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手工艺品,以义卖的方式筹集善款,捐助资阳市两位贫困学生。
多年来,成都市郫都区嘉祥外国语学校切实践行“厚德、博学、强体、笃行”的八字校训,营造立德树人新生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潜能,释放了生命活力,培养出一批批文明睿智、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今后,学校将继续沿着既有的工作思路深入探索,不断提升德育水平和育人效果。
【洪涛,成都市郫都区嘉祥外国语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