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阳区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0-11-10璇,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济阳工伤保险农民工

董 璇, 孙 炎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 上海201620; 2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上海201620)

0 引 言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农民工的保障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8 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836 万人,环比增长0.6%。 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凭的农民工占10.9%。 比上年提高0.6 个百分点。 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其参保意识也有所提升。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6 年我国参加工伤保险的总人数为21887 万人,其中农民工为7510 万人;2017 年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726 万人,其中农民工为7807 万人;2018 年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868 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为8085 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虽然在不断上升,但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率还处在较低水平。 因此,分析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据此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是很有必要的。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工的权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公共资源均等化,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岑敏华等学者(2015 年)从农民工职业病风险的角度,提出扩宽工伤保险补偿范围,并对职业病人的伤残津贴进行动态调整,以保障其合法权益[1]。 吕惠琴等(2016 年)通过对比参保农民工和未参保农民工经济损失及和应然理赔标准、用人单位参保成本收益,发现参加工伤保险与需求失衡严重,需调整工伤保险的基金项目和补偿额度比例[2]。 杨桂宏等学者(2016 年)了解一线城市农民工参保状况,明确了影响农民工群体参保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提出要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推进农民工城市化[3]。 黄萱等(2019 年)从法律层面提出要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4]。 还有很多学者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各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农民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文以济南市济阳区为基点,结合相关文献的有益成果和指导性意见,着重把握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的现行状况,结合实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得出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致分析,为保障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改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建言献策。

1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1.1 计划行为理论(TPB 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Ajzen 在1975 年提出的理性行为基础理论上深化发展得来的,态度、主观规范、直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是计划行为理论的五大要素[5]。 非个人行为意志完全控制的行为,不仅受行为意向的影响,还受执行行为人的个人能力、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现有的研究,农民工是否参加工伤保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为五类:个人因素、经济因素、健康因素、就业因素和参保现状。

1.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法,对济阳区内3 个街道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调查对象。 为了确保数据调查真实有效,本次调查有专业的调查员一起调查,调查范围在济阳区的3 个街道,调查员在调查前先确定好被调查者是否符合条件,并对符合调查条件的农民工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 份、回收问卷80 份,有效问卷数为73 份。

(2)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济南市济阳区的农民工群体采取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因素、经济因素、健康因素、就业因素和参保现状。 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工作所在地;经济因素包括月均收入、家庭年收入、经济是否宽裕;健康因素包括总体健康、有无职业病、职业病种类;就业因素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年限、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岗位类别;参保现状包括工伤保险参保意愿、是否参保、有无利用、其它险种参保情况及就职企业对参保的支持等。

1.2.2 研究方法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每份问卷大约耗时5 分钟。运用统计软件SPSS 23.0 录入并分析相关数据,录入过程中对所获调查数据的变量进行相应赋值。 分析方法主要有X2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第一,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赋值。 73 份调查问卷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若干选项,通过划分类别与等级的方式对主要选项进行赋值,从高到低降序排列为5、4、3、2、1。 对于开放性题目给于分类并赋值,比如“您的职位”,在这里我们把职位划分成了三类,分别是基层、中层以及高层,并赋值为1=基层、2=中层以及3=高层,录入整理分析相关变量。

第二,统计分析过程中运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当所得检验结果P <0.05 时存在显著差异并具备统计学意义。

此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调查数据数量有限以及调查对象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了略微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进行相关质量过程的控制以降低统计误差。

1.3 变量说明及模型构建

(1)因变量选取。 因变量为“您是否会参加工伤保险?”问题的回答为“是”和“否”。

(2)自变量选取。 自变量大类为个人因素、经济因素、健康因素、就业因素和参保现状。 除了个人基本情况外,还了解了其家庭经济状况、职业病患病情况、对工伤保险的了解程度及企业支持情况等二十多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的影响程度。

(3)模型构建。 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的决策主要是是否参与工伤保险。 问卷选取的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而logistic 回归模型可以很好地满足对分类数据的建模需求,因此选择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工参保决策。 通过问卷得出的数据所进行的单因素分析,得出18 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2 数据分析

通过对济阳区农民工群体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的样本基本情况和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

2.1 影响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2.1.1 一般人口学因素

通过其不同的个人因素,表1 所示,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现状的单因素分析发现,个人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影响并不显著,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类型和外出打工年限,通过分析得出的P 值都大于0.05,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对农民工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2.1.2 健康因素

通过了解济阳区农民工群体的个人健康情况,表2 所示,明确其对于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的影响。

表1 不同个人因素对农民工参保的单因素方差分析Tab.1 One way ANOVA of different personal factors on migrant workers'Insurance

表2 不同健康因素对农民工参保现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Tab. 2 One way Anova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ealth factor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participating in insurance

在总体健康的分析中,身体健康程度与农民工参保现状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给自身健康带来困扰的疾病种类和在工作有无职业病的分析中,P <0.05,说明带来健康困扰的疾病种类和工作中有无职业病与农民工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1.3 经济因素

在不同经济因素下农民工参保现状(表3 所示)的分析中,月工资水平与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之间有显著的联系,P = 0.007,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家庭年收入与家庭经济宽裕程度则与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现状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其P值都大于0.05。

2.1.4 就业因素

就业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意愿的影响分析,表4 所示。 只有劳动合同的签订一项的P 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其它的就业因素P 值都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2.1.5 政策制度因素

政策制度等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5 所示,可以得出,政府对工伤保险的推广力度、工伤保险的赔付是否顺利、对工伤保险发生后的医疗救助是否满意、职工医保的参加与否都对农民工是否参加工伤保险的P<0.05,这些因素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表3 不同经济因素对农民工参加伤保意愿的单因素方差分析Tab. 3 One way ANOVA of different economic factors on migrant workers'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surance

表4 不同就业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现状的单因素分析Fig. 4 One way ANOVA of different employment factors on migrant workers'participation in the insurance

2.2 影响农民工参保意愿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通过前面单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月工资水平、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的签订年限、工伤保险的重要程度、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险种类、用人单位不缴纳工伤保险的原因是缴费负担过重、留在用人单位的原因是缴纳相应保险与政府对工伤保险的推广力度等18 个方面对农民工是否参加保险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表6 所示。 表7 是使用二元logistic对该18 个方面进行分析后的结果。

从表7 的结果分析得出,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现状中,有统计学意义且对于农民工是否参与工伤保险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单位给缴纳医疗保险、单位给缴纳工伤保险、工伤事故发生后的赔付是否顺利、工伤事故发生后的医疗救助是否满意以及工作是否有职业病,其P 值分别是0.039、0.031、0.048、0.021 和0.003,都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5 政策制度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ab. 5 One way ANOVA of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表6 Logistic 回归自变量赋值表Tab. 6 Assignment table of Logistic regression independent variables

表7 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Tab. 7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3 结束语

运用SPSS 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不同人口学因素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就业因素和政策制度因素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影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主导作用。 进一步分析健康因素、经济因素等因素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济阳区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偏低。 农民工的参保意愿相对来说比较高,但是只有少数被调查者参加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率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

(2)工作性质影响济阳区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从事的工作是否有职业病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也就是说,从事职业的风险程度影响着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 工作风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就越高,工作风险小,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也就低。

(3)济阳区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推广力度不够。 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分析发现,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视程度对农民工是否参加工伤保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侧面说明了工伤保险政策推广力度不足,工伤保险信息传播的力度不够;影响了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积极性。

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有利于保障其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根据本文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印发宣传单、开启咨询专线、走向乡镇农村去宣传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宣传工伤保险政策,使广大农民工树立工伤保险意识,正确认识工伤保险。

(2)加强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的监督。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监督,确保企事业单位明确自身的职责,更好地完成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保护。

(3)提高社保部门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经办水平。 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起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责任,相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分别把好用人单位参保关,互相监督和制约,确保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猜你喜欢

济阳工伤保险农民工
工伤保险法律问题三则
放弃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约定无效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工伤保险缴费不实 待遇有争议怎么办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济阳坳陷沙三下与沙四上页岩油富集原理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济阳坳陷不同类型页岩油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