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锡山与“东山工事”

2020-11-09刘俊喜

文史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晋军门洞阎锡山

刘俊喜

明九边重镇分布图

在介绍阎锡山“东山工事”之前,先看山西明内外长城示意图,总能看到从灵丘一带沿太行山南下长城,但几次上太行山却没看到。

山西明内外长城简介

明朝建立后,为提防北元反扑,逐步修筑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的万里长城,沿线置9镇,亦称“九边”。

山西境内分内外明长城。明外长城由河北省怀安县延入晋北的天镇县,向西再向西南,到黄河东岸。明内长城由河北涞源进入灵丘县曲折向独峪乡牛帮口,内长城在这里分成两路,一路越过太行山,沿恒山山脉跨过管涔山在偏关丫角山与外长城会合;另一路沿太行山东麓南下,经五台、盂县、平定、昔阳直到黎城东阳关,俗称太行山长城。

山西明内长城多位于崇山峻岭之中,雁门关以西墙体尚能连成一线,多黄土夯筑,也有石块砌筑。然而墙体在雁门关以东,已所存无多。“太原道”创始人张珉先生曾负囊走遍山西内外长城,他说:太行山本来就险峻,丹壁长墙,只在关隘邻近筑墙,原来也没有绵延不绝的墙体。

到民国年间,军阀割据,山西明内外长城显然已成为守护三晋的屏障。

太行山长城古村落——跑泉厂村

人们都知道穿越太行山有八陉,置关筑城,实际穿越太行还有不少古道隘口,有的还很有名气。在阜平和五台金岗库村之间,就有条有名的古道西大道和著名的隘口龙泉关。这是明代以来上五台的朝圣御道,有关城和长城岭。

西大道长城岭南延几十公里太行山脊便是北驼南驼,在太行山长城线上。

穿越北驼南驼还有几条驮道,早年可能崎岖难寻,没有任何长城迹象,看来当年建关筑墙主要是在八陉要道。

西大道南面第一驮道中段,处于南驼北驼腹地,有一依山傍水的古村落,叫跑泉厂村,村南便是著名的驼梁风景区。从南驼山涧流出泉水汇为狐峪河,穿过跑泉厂村西去,入清水河,进滹沱河。

太行八陉
北坨南坨附近

跑泉厂村西有一古戏台,坐南朝北,戏台北面有一神庭,民国年间戏台西侧为学校,东侧曾为修械所,神庭有大钟和石碑,大钟已被毁。跑泉厂村刘耀光号驼梁山人,曾见石碑上有“咸丰“字样,20世纪60年代中期将石碑推倒,钻了四个孔,固定柴油机,带动石磨。

跑泉厂村虽然海拔很高,却傍水环山,一路通东西,窝风聚气,向阳暖和。

从狐峪口上来一进村口是一石碹门洞,门楣上書“和同”两字,酣畅浑厚,门洞上有庙,老爷庙面西,观音庙面东,老爷庙对面有照壁,门洞北侧有大仙爷庙和龙王庙,门洞南侧有五道庙和山神庙,过了门洞,左右有两块巨石,称锁门石。回望石洞门楣上还有 “守固”两字,苍劲有力,稳如泰山。每年大年初一、七月十五,村民都来这里上香、摆供,祈求平安富康。在七月十五,这里还有一独特乡俗称“理羊”,就是将羊洗干净后牵到龙王庙,礼敬龙王时往羊头上洒一盅酒,羊闻味会接连抖毛,然后再牵回去宰杀。这里俨然成为跑泉厂村的标志。

显然这里寺庙众多,商贸繁盛,比较富裕,过去经营的马鞍、驼架和耙磨颇有名气,由桦木旋的木碗、条盘、木碟,条子编的箩筐、背篓、笸箩,山里采的蘑菇、山茶、药材,等等,琳琅满目。

阎锡山“东山工事”

明内长城太行山长城北段的龙泉关不仅是朝圣御道,而且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宋代杨六郎在此与辽交兵;清顺治年间农民起义军征战龙泉关,攻陷阜平城。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和光绪仓皇西逃,经大同、过忻州、往西安,德军寻踪尾追,破龙泉关、犯山西,十七八岁的阎锡山被派去支前,给清军担水溜马,对这里的古道关隘有了一定了解。1906年暑期日本留学的阎锡山和赵戴文回国探亲,又专门考察了五台山及周遭山形地貌。

1948年4月10日,毛泽东过长城岭、下榻龙泉下关,后迁西柏坡。

错综复杂、风云多变的民国,阎锡山左右逢源,苦心经营山西,在袁世凯面前虽然双腿发软,也曲意逢迎,但总的来说,治晋三十八年,始终保持山西的独立性,这在民国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是转战绥包,还是下野大连,以及就任国府行政院长,阎锡山始终把控着三晋大地,晚年孤居阳明山,也痴痴遥望山西。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迅速推出“保境安民”“六政三事”等系列富民强省之策,强调“晋军不岀省一步,客军不许通过”,闷头发展自己。虽然“晋军不出”,但不能不防守,所以早就开始谋划山西防务。

公权下探乡村,“整理村范”实施“新政”,将18岁到35岁男丁编入“保卫团”,接受军事训练。

据地方文史资料载,阎锡山组织壮丁在沿五台山脉的繁峙、五台、盂县,与河北省相邻长达200多公里的太行山脊上,凡关隘、垭口、鞍凹部及易通行处,均筑有野战工事,每隔50米或100米修筑一个据点,形成防御作战体系,成为长城的延续,或为北洋政府时期阎锡山对古代长城防御的琢磨和感悟。

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在娘子关以北,沿太行山峰巅过龙泉关及五台山北沿到繁峙,还有不少防御工事,泛称为“东山工事”。

在北驼南驼长城岭一带,现在还有二十多处工事。

北驼南驼高耸,纵亘晋冀,扼五台、平山、阜平、灵寿四县咽喉。工事大多修筑在易守难攻的地形上,驼梁风景区的石洞工事格外引人注目,石洞的洞口如弯月,完全由石块垒碹,缝间并无水泥、石灰、胶泥等黏合物,却与自然山体浑为一体,异常结实稳固。

长城岭南
駝梁

石洞内部:一种是有进口、出口,进出口不成一线,洞中拐弯曲折,呈“ 之”字形;一种是只有进口,洞中两侧又有对称的两个小洞。洞又与战壕相连,战、守、住一体,构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跑泉厂村东侧山脊隘口叫梁沿,在梁沿两侧高坡上都筑有工事,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便于瞭望,便于火力封锁通道。

修建东山工事时和战时跑泉厂村一直是重要的后勤基地,驻军甚多。许多村民参与了东山工事修建,至今还有人说:“一天一结算,有时一天就能挣一块大洋。”

晋军主动岀晋

阎锡山养精蓄锐七八年后,经几次扩军,便有点不安分,不再坚持“晋军不岀省一步”的承诺。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得势,曹琨贿选,国人共愤。奉联段、冯倒直,阎锡山出兵石家庄,阻止直军北上。谁知冯玉祥乘机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琨,把溥仪也撵出故宫。奉、直、阎又联手“讨冯”, 阎锡山趁机将绥远收入囊中。

北伐战争初期,阎锡山等待观望,待北伐军饮马长江,才宣布易帜。眼看奉军移冀(1927年8月),兵临龙泉关,威胁到山西,晋军主动出省,十万大军分两路夹击奉军,初胜,谁知不久惨败,缩回山西,紧闭“大门”,傅作义孤军困在涿州。奉军尾随追击,兵临雁门关、龙泉关,攻入平型关。晋绥军凭东山工事和奉军相持,虽然多次激战,但奉军始终没有越过防线。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直到次年蒋介石复出,3月间重整旗鼓,蒋、冯、阎、桂合力继续北伐,势如破竹,奉军溃退关外。阎锡山又乘势占有了冀察平津。

晋奉在长城岭、龙泉关相持近七个月,士兵已熟,战斗间隙双方相互逗趣,奉军把白面馒头扔给晋军说:“给,吃吃我们的洋白面。”晋军也把莜面“疙瘩”丢给奉军:“给,尝尝俺们的莜麦面。”自动换换口味,说来有趣。

后话

平型关大捷后,聂荣臻率三千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军区边区围着北驼南驼来回迁移,在跑泉厂村戏台办起军区修械所,实际就是兵工厂,一大批热血村民投入抗日洪流。

1941年秋遭到日军疯狂围剿,北驼南驼、跑泉厂村一带成了无人区,驼梁山人家的东房、南房都被烧毁。1961年时驼梁山人拾掇南房宅地,准备种点豆角,结果还挖出一颗遗留的炮弹,还有人在北驼南驼一带土砾里和东山工事附近,捡到过刀枪。

无论是“戍边”的晋军,还是驮队马帮,以及出门远行,人们总要在石碹门洞逗留,或许多看几眼“守固”这两个大字心里才踏实。这一建筑在2013年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三孔石碹门洞。

猜你喜欢

晋军门洞阎锡山
儿时的记忆
具体描述景才美
“晋军”小说中的乡土文化书写
天门洞(外一首)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小姨妹的惊悚新婚夜:恩人姐夫缘何举起恨的锤?
儿歌解读中华典故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