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应对与创新分析

2020-11-09周刚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创新模式新媒体

周刚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的形势和挑战,切实发挥中国共产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适应好新媒体的冲击,掌握并运用好新媒体手段去进行共青团各项工作的优化调整,创新工作格局和拓宽工作领域。本文从新媒体视野入手,审视共青团工作需要应对的问题,思考如何提升高校共青团创新工作格局,由此为青年成长发展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共青团工作;创新模式

2020年是互联网接入我国的第26年,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互联网迅速与各个行业和领域实现融合,改变了很多传统的方式方法,迅速崛起的新媒体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朝着更加密切的方向发展。青少年群体作为新媒体表达最为频繁,情绪最为激烈,态度最为明显的群体,但是由于个人社会经验不足,信息筛选能力有限,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心理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发挥共青团的效能,选择新媒体为载体,创新工作策略,优化新媒体促进联系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动态共青团工作格局。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依靠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形成的能够给与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我们将其称作为新媒体。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其学习生活与SNS信息平台之间,与各种视频网站之间,与即时通讯平台之间,与校内论坛网站之间,与博客微博平台之间都发生了关联,并且这种关联朝着更加密切的方向发展。可能一开始的关联局限于学生群体使用新媒体来交互,发展到现阶段高校都开始使用新媒体来进行宣传,进行教学,进行管理,继而进入到更加深入的新媒体应用格局。从新媒体的内涵来看,新媒体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开放性,任何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接受者;广泛性,实际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传播,不再去担心之前的限制性条件;即时性,在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实际的信息可以及时传遍世界的不同角落。

对当前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行为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对应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发挥高校共青团的效能,积极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倡导文明和谐上网,客观理性地去运用新媒体。现实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大学生使用手机端或者电脑端登录新媒体平台,但是在使用时间控制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都反馈难以合理地安排对应的新媒体使用时间,有的甚至在上课期间也会去浏览新媒体,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了;部分大学生在实际新媒体上活跃度不是很高,也不知道科学地使用新媒体工具,在新媒体使用上,大多数会将焦点放在感情寄托和交流上,部分学生没有将其真正作为学业或者就业的信息渠道;虽然大學生对新媒体的信息有着一定的鉴别能力,但是还是容易出现部分大学生被虚假或者谣言信息所误导的现象,这意味着大学生在新媒体信息鉴别和使用方面的素质还处于比较欠缺的状态;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新媒体的过程中,缺乏对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时候在实际信息没有得到证实的背景下,就成为信息传递者;大学生对于学校共青团建设新媒体平台不是很了解,与对应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交互也比较少,高校共青团在使用新媒体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节点。

另外一方面,当前高校共青团在尝试将新媒体使用到实际共青团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去改善和调整,需要不断树立创新意识。具体体现在:其一,新媒体发展更新比较迅速,新媒体平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微博,微信;有抖音,快手等,这样的快速发展很有可能使得实际共青团在此方面的部署处于滞后的状态。比如刚刚决定开始使用微博平台组织线上活动,却发现微博平台上大家的交互比较少,由此建立的基于微博的共青团工作方案,就难以发挥效能。其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比较多元化,有的学生使用了多款新媒体平台,有的学生仅仅使用某一款,使得学生的真实想法往往难以真实全面被捕捉,网络舆情的监控难度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这样就可能难以发挥实际共青团新媒体的积极效能。其三,在将新媒体融入到共青团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专业化人员参与其中,但是在实践调研中却发现共青团网络宣传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多数都是兼职团干部或者学生干部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很有可能受到工作调动因素,学习因素,毕业因素,换届因素等的影响,继而使得新媒体管理岗位流动性大,宣传队伍的培训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实际新媒体的运用素质就长期处于有待提升的状态。其四,在共青团使用网络宣传手段的过程中,多以传统方式进行,就是单方面去宣传,很少主动与大学生实现交互,使得实际的宣传效果处于比较低效化的状态。也就是说,新媒体对于共青团宣传工作而言,只是换了一个贴标语的地方而言。其五,共青团工作人员新媒体意识和素养参差不齐,这样也会影响到实际新媒体在共青团各项工作中效能的发挥。没有新媒体创新意识,不熟悉新媒体的运行机制,不了解网络环境下舆情控制策略,就难以在实际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发挥自身的效能,继而使得实际的新媒体思想引领作用难以真实发挥。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会使得共青团在新形势下的影响力不断下降,更不利于共青团作用的发挥。因此就需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主动采取新的策略,引导共青团工作与新媒体实现更快更好的融合。

针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不当行为和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使用方法的不科学,采取对应策略引导共青团工作朝着创新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共青团需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新媒体思想价值观引领中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积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对于当前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行为模式进行充分调研,掌握动态情况,撰写对应调研报告,结合实际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案,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设计对应的运用方案,为确保实际的新媒体使用行为朝着有规划的方向发展提供内容支撑。其二,积极组织共青团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新媒体在实践中自觉思考探究当前学习生活目标、社会发展任务、当代青年时代责任等之间的关系,拓展覆盖面,增强吸引力,让更多青年亲身参与、亲自感受、自我成长,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不断提高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共青团应结合新媒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比如创建共青团网络新媒体部门,设定新媒体中心,共青团网络宣传员,共青团信息联络员,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人员,共青团新媒体协作员等,对于不同机构和岗位的职能作用进行界定,确保形成完善的新媒体运作机制,这将引导后续新媒体的运营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在实际组织架构和人员确定后,需要积极开展专业化的新媒体运营培训课程,促进不同岗位的人员明确自身的价值职责,学习新媒体技术,厘清工作思路,以便更好地在实际的新媒体运营中发挥自身的效能,从而不断提升共青团网络新媒体的运营管理能力和素质水平。其三,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工作的创新性,鼓励共青团新媒体运营负责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引入新思维或者新技术,确保一定的共青团宣传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服务对象以更加主动的心态参与到实际的宣传教育活动中,使共青团的影响力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从而为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奠定基础。

(三)建立网络舆情交互机制,有效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效能

高校共青团要发挥自身舆论引导和监督的效能,需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交互机制。在开设对应新媒体平台之后,要建立学生诉求和紧急舆情事件反馈机制,要定期掌握实际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和情况分析,建立日報周报机制,及时将实际的信息反馈给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在出现舆情和突发情况的时候,共青团要迅速反馈,及时了解情况,迅速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出具对应的数据信息,同时结合自身舆论引导的效能,发布对应的引导信息,规避应对错误和不利信息传播,减少和降低新媒体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影响。当然在实际网络舆情交互机制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大学生频繁使用的新媒体有着充分的了解,关注其信息动态,掌握大学生思想的相关动态变化,做好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在舆论中的引导效能,做到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更好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此可见,新媒体的确改变了高校共青团工作格局,我们需要正确看待新媒体的价值,积极去了解接触掌握新媒体,与学生一起探讨运用新媒体,将其作为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和共青团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不断丰富和拓展共青团工作布局和工作领域,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促进共青团更好发挥联系青年做好桥梁的政治功能,自觉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共青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民.论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13(10):35-38.

[2]汪永涛.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研究[J].青年探索,2017(02):45-50.

[3]姜红,陈坤.“有意义”怎样“有意思”——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共青团微新闻生产[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6):106-113.

[4]刘兴鹏,武凌芸.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0(01):22-25.

猜你喜欢

共青团工作创新模式新媒体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商校共青团工作对学生正能量影响研究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共青团政工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