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课程开发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2020-11-09马川虎

家长·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新形势研究

马川虎

【摘   要】本文以开展落实德育教学为主旨,阐述了以时效性为目标、以社会现实为抓手、以课程开发为依托、以体验为感染力、以有效性作业为辅助的教育教学实践。探讨和剖析了德育教学全过程的突破性和策略性,使德育课堂和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成为德育课程与德育资源的开发主体,使德育内容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形势;课程开发;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9-0032-02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expounds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imeliness as the goal, social rea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experience as the appeal, and effective work as the auxiliary.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breakthrough and strategy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so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classroom and teaching curriculum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Teacher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resources, so that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can advance with the times.

【Keywords】New situation;Curriculum development;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Research

一、新形勢下德育的难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学校德育面临诸多困难。面对学校德育的重大问题,改革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也迫在眉睫,广大德育工作者在不断寻求新思路,拓展新视野,但是德育仍然面临困境,德育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教学无效仍十分严重。现状使我们陷入了深深思考,反思与拷问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造成德育低效的因素十分复杂。

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德育应该坚持生活化,应把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重要位置,但它不等同于让学生去死背硬记行为准则的条条款款,要切实使学生感到德育的重要作用,德育和我们不可分割,就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二、德育活动要务实求真,切忌走形式

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宜多举办形式各异、场面感人的德育活动,引发学生心灵共鸣,激起他们的情感波澜,绝对不可走过场、搞形式。一些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学雷锋”的活动。笔者曾亲眼看见一所学校几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去打扫街道。他们高举着“向雷锋叔叔学习”的醒目标语,浩浩荡荡列队行走在街道上,到达预定路段后,“热火朝天”干起来,但弄得漫天飞尘,路上行人纷纷避而远之。就这活动的本身而言,它值得大力提倡,但学校组织这次活动,对学生的心灵震撼到底有多大?学生从中真正理解“雷锋精神”了吗?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中,除了那醒目的标语外,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让人们感受到那些学生是在“学雷锋”?举办活动的校方似乎忘记了活动目的,只注重形式本身。它既与鲜活的生活实际脱节,也唤不起学生内在的热情。严重的形式主义摧毁了一场原本高尚的德育活动,使之变得虚假,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德育活动一定要务真求实,图场面、走形式不是活动的目的。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精神”,更应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会“做雷锋”。当然,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效性的工作,要增强学生德育的实效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只要广大教育者不懈探索,永不放弃,以党和国家出台的德育措施为指引,学校德育工作一定会实现新跨越。学校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去努力探索、寻找、发现。

三、基于道德主题的德育课程改革

“真正的道德教育塑造其实就是一种风格和特点,只有通过历史沉淀所形成的文化风格去激发,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扬光大。”从道德教育取得的成果和成效方面来看,这种瑰丽多姿的文化风格才是有效激发德育可行性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德育课程开发的主要体现。德育课程开发需要整合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以学生的道德为主题的教育。在德育课程开发中,德育课程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到德育课程中去,也就是赋予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其他课程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功能,这也是德育课程开发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美国现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克纳(T.Lickona)列举了各个科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利用进行德育的有效因素和科学价值。

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道德和网络诈骗的危害;语文课程中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的道德模范作用;物理课程中伟大的科学家的道德引导;在音乐与美术课程中展示美好的艺术对人精神世界的完善和精神健康的重要等等。在所有学科的教学范围和教学过程中要整合德育教学资源,引导德育课程开发,将德育课程在无形中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素养,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教师要铭记教书育人才是教育的始终,德育才是教书的前提,德方能让学生成人,才能让学生蜕变。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不断发展和落实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面共同努力。以行为控制,动机的激励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德育工作的高效、科学。使学生得到明事理的肯定评价,是德育工作的成果在他们身上得到更好的体现和转化,促使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规范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注:本文为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形势下课程开发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099)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2]卢少军.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责编  吴 娟)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新形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