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09游德华
游德华
摘要: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文章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中心,从中习得更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应用策略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较阅读总体来说就是把两篇以上内容、形式相近,以及内容、形式相对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构成一篇文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根据命题指令从表现手法、技巧运用、细节设置、线索安排、描写角度、写作背景等方面多角度地比较阅读,可以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式、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来比较阅读,也可以从事物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方面来比较阅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
一、重点关注比较阅读的主题
相比于其他阅读方式,比较阅读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研究型阅读,它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主题和内容相近或相似的教材,以此来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和《白鹭》这两篇课文时,两篇课文主题上十分相近,不仅如此,《珍珠鸟》和《九色鹿》的首段文字都是在简单介绍写作的对象。《珍珠鳥》在描写珍珠鸟时,其叙述手法是这样的: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白鹭》在描写文章对象时,其叙述手法如下: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镶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珍珠鸟》的基本主调是写实,用叙事的手法描写,而《白鹭》主要是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进行描写。借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断出文章的主题,从而思考作者创作的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为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打好坚实、良好的基础。
二、着重体会比较阅读的词句
在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比较文章的相同词句、相似词句,以及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不仅便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能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针对这一方面,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当重视比较阅读中的词句感悟。
例如,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通过一段对话来表现少年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在《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抗战期间,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一点儿都没有被糖衣炮弹吸引,毅然拒绝,避居香港。他蓄须明志,没有丝毫动摇,非常坚定的抗拒为日本人演出。学生在比较两篇课文的词句后,能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引导分析比较阅读的结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真感受与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多元解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自己的真实感悟,从而提出独特的见解,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创新能力,比较阅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课文内容的结果和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有直接关系的,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文中更能够显示这一点。因此,教师应该在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时带领学生更深入地挖掘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结构。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这两篇课文时,经过比较,《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介绍的是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辛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理清“古代神话引出课题—理论推测—探索火星—未揭谜底,仍将探索”的基本文章结构;而《故宫博物院》一文的结构是用“总—分—总”的方式。通过这两篇课文的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课文框架,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阅读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该体系结构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实现阅读思维的提升。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教师如果想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阅读优势是不错的选择,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对于提升学生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文娇.小学生的有效德育:以“友善”主题班会为例[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6(12).
[2]孙宏艳.碰撞与融合:从偶像到榜样[J].中国德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