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金课”建设与应用研究
2020-11-09王金丽夏天于淑华
王金丽 夏天 于淑华
摘要:全面打造金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共识。为充分发挥“金课”教育模式在地方院校教育教学的价值作用,促进其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以《地方院校“金课”建设与应用研究》为课题,对地方院校“金课”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了地方院校“金课”建设与应用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金课”建设;必要性;策略
“金课”教育模式主要指的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与网络化或数字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两者进行有效地结合,形成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将“金课”教育模式融入到地方院校教学中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弥补其不足,更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得整个教学更具有深度,更具有实效性。
一、地方院校“金课”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关键时期,政府和一些社会机构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人力和物力,为提高高等教育“软实力”和“硬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院校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地方院校要想把握好这些发展机遇就必須从自身做起,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更好地服务学生做好准备。与过去不同,当前的地方院校发展资源越来越多,像多媒体、新媒体等基础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为打造“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我国培养出的师范生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升,所以可以说地方院校有着足够的师资储备。但实际上,这些年轻教师与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相比,在教学经验方面相对匮乏。当然,这些年轻教师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学习能力强,应用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工作比较得心应手等等。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没有经历过社会磨练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挫折、什么叫艰难险阻,更不知道如果他们没有真才实学而进入社会以后将会面对什么。所以,一些不文明的学习行为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水课”泛滥并不一定是因为老师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学生同样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这是因为个别学生不服管理,即使教师每节课都三令五申要求他们认真听讲,他们也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不屑一顾。这些学生的做法也带坏了其他一部分学生,最终使整个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因此,从这些层面上来讲,地方院校建设“金课”刻不容缓,其不仅符合学生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可以让教师的作用体现出来。
二、地方院校“金课”建设与应用策略
打造现代化高等教育平台需要政府、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生作为享受教育教学服务的主体,他们在建设“金课”教育方面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等院校,其必须要认识到当前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和对课堂教学的监督管理逐渐淘汰“水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到货真价实的知识,他们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地方院校要把握好发展机遇,以建设“金课”为发展目标,制定更完全、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方向,全力培养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一)加强师资建设
打造一支现代化、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建设“金课堂”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资建设,既要提高招聘教师的入门门槛,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日常教学考核,使每个教师都能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是“铁饭碗”。有竞争才会有压力,安逸的生活只会磨灭人的斗志,所以建设“金课”并不能把重心放在“压迫”学生身上,教师同样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当然,无论是在培养教师还是培养学生过程中,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师生主体意愿,给广大师生群体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这样才更有利于建设“金课”。
(二)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地方院校中有些学生似乎并没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是在彻底放飞自我的过程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对于他们未来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学校是教书与育人的主要场所,而这两个任务应该同步进行、不分彼此,这样才能给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学校要以学生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不要被当前安逸的生活蒙蔽双眼。只有当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节,我们所打造的“金课堂”才能有认可度。所以,教师要培养“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地方院校教学中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弥补其不足,更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得整个教学更具有深度,更具有实效性。因此,地方院校要把握好发展机遇,以建设“金课”为发展目标,制定更完全、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方向,全力培养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仲敏,陈永峰,李伯友,白石,王东红,赵礼东,梁勇.地方院校系统解剖学“金课”建设的实践与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20,42(03):71-74+81.
[2]谢方,罗洪镇.以“金课”建设为契机的地方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113-114.
[3]陈中显.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金课”的建设探索——以“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0):83-85.
作者简介:
王金丽(1984年-),女,汉族,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承德医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地方院校“金课”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