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语俚语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2020-11-09林琳
林琳
摘要:美语俚语的构成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五月花”号将英语俚语带到了美国,俚语在一个新修饰的环境中、一个常年充满创新热情的人类文化环境中继续生根发芽。俚语源自各行各业的职业人群和亚文化术语,或是暗讽的语言。实际上,只有在特定的用法被广泛使用,才会出现英语的变形。俚语曾经被视为“粗俗”的语言。如今,在英国和美国,俚语的普及程度远远超过了语言学家的预料。俚语经常出现在电影、文学作品、报纸和杂志中。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使用俚语进行交流。从嬉皮士到雅皮士都有其各自的一套俚语。保守的中产阶级也说俚语,表达对政客的批评以树立“人民至上”的形象,而且有的场合也需要使用俚语。各个阶层的英裔美国人都普遍地使用俚语,主要是因为俚语呼吁和增强语气的极致表现。本文从俚语的意义、语源以及人们对俚语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俚语发展的历史,以加深人们对于俚语、俚语的社会功能及其流行原因的理解。
关键词:美语俚语;发展;社会功能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俚语的定义是这样的:非正规的词、词组等等,通常用于口语和相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被认为不适用于正式场合且不能够长时间使用。在《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中》中,俚语是这样被定义的:用于非正式场合的词或词组。一些俚语只被用于特殊的群体之间。大多数亚文化群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吸取词汇,赋予新义,有些则借自外语,很少自行构词的。每一种俚语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和流行的原因,时过境迁,或改变其义、或转为标准语、或继续用于某些飞地。某些俚语去掉其富于刺激性的色彩之后,亦为人们所接受。俚语的流通率无疑因新闻宣传而不胫而走。最有效的俚语往往一语概括所指之物、用物之人及其社会背景。
一、俚语的发展
任何语言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时也忠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
(一)词义的演化
俚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俚语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俚语也已经更新换代,它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演化中。在大多数的运用下,俚语排异的内涵逐渐演变为亚文化群体中的口语。无论在高语境或低语境中,都成为了一般用语规定的统称。
(二)词源的演变
从词源学的观点可以了解到,俚语源自16世纪的盗贼和流浪汉,而且在其他的亚文化中这类词也用此类人之间。在英国,事实上俚语本身是罪犯这个特殊群体之间的黑话。这些特殊的词汇存在于特殊群体之间。
(三)人们对俚语态度的发展。
语言群体对于特定俚语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其中包括对于俚语的观点,感受以及行为目的。从语言态度来研究语言群体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俚语的意义、偏爱及对俚语的渴望。
人们通常认为一些粗俗的俚语都是口语話的,绝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和一小部分联系紧密的群体。随着俚语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频繁地被运用,它已经成为了具有很大争议的语言元素。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俚语在英语领域被接受,同时人们也拓展了俚语的应用范围。因此,语言发展的趋势也愈发清晰明了。
二、俚语的社会功能
任何语言形式都是人们对人类社会的看法和态度的直接反映,俚语也不例外。俚语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社会功能:
(一)强化集团内部凝聚力
俚语是特定团体的语言,往往在同龄人或社团集体中使用,它反映的是内部成员平等的关系。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各自特有的黑话或行话。
(二)调解人际关系
俚语是一种不拘礼节的非正式语言,它能给说话双方带来随和的气氛,从而便于彼此接近并消除陌生感。
(三)维持人类心理平衡
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俚语的深层动力主要源于“自我”对“超我”的抵制。自社会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产生起,就出现了等级和阶级,作为社会人的精神,其“自我”会受到压抑,这是普遍的人类心理现象。而俚语正好充当了自我调节的愈合剂。
(四)反映人们对社会现实所抱的态度
5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以青年为主的亚文化群体,如: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花孩儿”、60年代末的嬉皮士以及侵越战争时期的雅皮士。这些亚文化群的成员对社会现实和世俗陈规怀有强烈的不满情绪,他们不但有盖上自己烙印的一套俚语词汇,而且就连这些亚文化群的名称也都是些俚语色很强的词。侵越战争和水门事件之后,美国人普遍对政府和政界要人失去信任,使用俚语同样可以表达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结语: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美国民众态度和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俚语被各阶层所创造并被使用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中,而俚语同时又能达到其所特有的生动的语言效果和其他一些社会功能。美语交际中不断消亡和衍生的俚语突出反映美国社会的发展特点,并暗含美国文化的主要特征。简而言之,俚语能忠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作为语言学习者,从俚语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和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英语的发展过程,理解英语发生的真正变化以及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当代美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在迅猛发展,而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接受。审视俚语,如果只关注它的幽默风趣、标新立异、活泼生动以及感情色彩丰富等优点,抑或是只在意某些俚语语言粗俗、缺乏清晰、正确的语义等缺点都不能对俚语有一个全面的总结。本文一方面没有轻率地对俚语进行审视,另一方面通过俚语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功能辩证地进行分析。这样我们才能对俚语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彭元峰.美国俚语发展趋势及其语言特色[N].东北大学学报,2003,1.
[2]丁兰天.当代美国青年俚语的文化倾向[N].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5.
[3]吴丽兴.美国俚语刍议[N].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
[4]赵俊平.浅谈美国俚语[N].河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