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压电缆制作》的澳方课程改革

2020-11-09赵转李星宇

文存阅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

赵转 李星宇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国际化合作越来越多,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对于高校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我校中澳合作办学的学生,不仅需要为社会提供具有专业知识人才,还需要具有电力专业英语知识的人才。但是近年来,由于中澳合作办学的学生,大部分是通过单招进来的,学生的英语底子差,对于澳方专业课的接受能力较弱。如果还是按照“澳方专业英语教材+中外教师共同讲授课程+期末考核”的课程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需要对澳方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本文以《低压电缆制作》为例,立足于中澳合作办学的特点,深入分析影响澳方教学效果的因素,希望探索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策略,一方面提高本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其他澳方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澳方专业课;英语;课程改革

1.中澳合作办学《低压电缆制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2003年开始,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合作,开设了电力类专业,连年向电力行业输送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合作业务持续增长,如电气设备的进出口贸易、电力海外技术服务等等。在这种国际大环境大形势下,具备电力行业专业知识技能,了解电力领域最前沿的各方信息,并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够灵活自如地与外方进行业务沟通,是电力行业对中澳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虽然近年来已经把部分澳方全英文的专业课,用中方课程替代,例如《电工理论》、《电机原理》、继电保护等,但是中澳合作電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教改)专业,仍然有一部分课程要遵循中澳合作办学要求,不能用中方课程替代。例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等。从近三年的从事澳方课程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对待这些澳方课程,单纯的抱着一种只求过、不求精的心态。上课的效果更是惨不忍睹,学生只是人过来而已,甚至出现一门课连相应的教材编号都不知道是什么,老师在上面讲,一个120人左右的班级,像《数字电子》、《放大器》等考试课可能只有20~30个人在听讲,而有些考察方式的澳方课,如《OHS政策实施与监控》、《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等课程,上课听讲的人数大概有10多个,特别是外教进行讲述的时候,只有几个在听讲。学生对于澳方课程不重视,教师上课没有成就感,除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外,澳方课程几年如一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基于《低压电缆制作》的澳方课程改革探索

针对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中,澳方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中澳合作办学的《低压电缆制作》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教材改革、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提高澳方课程的授课质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积累。

2.1教材重组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低压电缆制作》的教材很多是根据澳大利亚标准编写的,词汇晦涩难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所以需要筛选符合我国电力行业需求的部分,增加高压电缆内容等;从而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积极参与到澳方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2.2分级教学

由于近年来招生的学生是单招和普招相结合,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在学生入学的时候,采取入学英语分级考试,对于类似的澳方课程根据英语分级,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把学生分为A/B/C班,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对应的授课计划。

2.3教学资源

好的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积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工具。针对此课程的特殊性,团队老师创建了基于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作业,与本课程相关的中英文教材, 还有针对难点的微课,特别是有外教录制的针对课程实践的视频。另外,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感兴趣的部分,下载最新最前沿的文献、视频等课外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需要的资源。

2.4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多样化,不再是“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分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设置小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另外,对于新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任务导向型教学方式,每堂课采取老师抛出问题,学生听课,最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勇于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主动性。

2.4课程考核

不再采取“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根据相应的课堂活动、实践活动等制定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澳方课程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将学生的上课情况、主动参与学习能力、英语能力和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因素。使学生不再仅仅盯着单纯的考试成绩来学习,拒绝培养分数型学生。

2.5教学反馈与改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邀请教师听课、学生评教等反馈途径,从而对本课程的改革收集意见,进行再修改完善。通过“计划-实施—反馈—再调整—再实施”这种系统式的课程改革,最终希望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澳方课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储备。

3总结

通过对《低压电缆制作》澳方课程五年的改革探索,以上对于课程的改革方式受到学生及同行老师的肯定,学生对于澳方课程的学习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和进步,也给其他澳方课程授课的教师提供了参考思路。

但是目前开展中澳合作办学的学校相对来说较少,特别是针对电力行业的中澳合作办学更是少之又少,更别说对于澳方课程的改革。因此,对于中澳合作办学的课程改革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朱莉.提升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电力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的策略与途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

[2]陈盼.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_以商业数学与统计_课程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

[3]王英.中澳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

[4]罗赛男.浅谈中澳合作办学的教学特点及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英语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