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2020-11-09黄琬歆

文存阅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互联网创新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非常紧迫的研究课题。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普及,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创造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这也使得高校必须快速革新学生管理的理念,完善学生管理的制度,开创新形势下的新模式,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管理;创新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且核心的一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是最核心的管理主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校园秩序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影响校园学习氛围。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应用普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逐步提升,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创新,高校的管理者们要在这条道路上持续探索精进。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滞后

目前,因为长久以来受到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与体制的约束,高校学生管理依然是要让大学生服从学校的制度管理,听从学校的各项安排,这也导致管理和育人发生脱节的情况。具体分析来看,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下放管理权,让学生拥有对于新媒体的自主使用权,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反而是依然处于被动管理、服从命令和管理的地位。同时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充分的融入服务和育人的理念认知。尽管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师生交流互动跟家便利,然而学生管理工作依然主要是事物性工作,管理的理念依旧传统僵化,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抵触心理[1]。

(二)网络管理制度保障性缺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越来越发达,学生已成为最主要的网民群体。尽管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然而依然要有管理秩序。高校大学生当下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引导和规范。然而现实情况是高校在网络管理方面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比如,没有建立有效的制度,同时技术监管制度也不完善,网络安全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没有完全建立。管理制度保障性的缺失,使得网络管理工作难以高效落实到位。

(三)未充分挖掘利用网络管理工具的功能

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普及,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多样化的资源信息系统开创了众多全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同时也反映出网络管理工具诸多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其中信息孤岛的现象非常显著。高校管理中与学生管理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是独立管理的,没有形成互联互通,使得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数据不统一,同时也造成信息交流沟通的不通畅,系统独立管理造成数据冗余繁复,系统间没有实现共享关联,数据无法有效实现科学分析,辅助管理和决策,工作重复且不够高效。学生管理工作通常会与日常的考勤和学生表现、评优、违纪行为以及扶困就业等有关,而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对于信息接收的自动核实功能,学生信息也不能有效实现沉淀,工作重复低效,审批流程复杂等各种问题。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评奖评优以及扶困与考勤管理等缺乏实际有效的数据信息的监测和提示预警,所以导致决策过程中无法保障公正性以及信息的透明度[2]。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一)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保障法治和德育的充分融合,坚持全新的工作理念,具体明确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充分维护并保障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能够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高校要重视学生的真实诉求,充分维护学生的正常权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的发展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所以离不开师生的支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基本诉求,平等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强化全员互联网的教育培训,了解并掌握互联网客户端的应用,及时把握学生的发展动向,建立专业化的网络团队,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有效管理。

(二)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强化制度保障和创新管理,通过制度加强管理规范性,制度保障为先。及时建立舆情舆论的引导和分析的管理机制,加强网络信息的高效收集和反馈,全面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针对比较敏感的话题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关于有关网络信息的关注和引导,及时控制舆论事态的发展,将不良信息的传播控制的萌芽状态。另外,建立舆情危机的预防和应对,完善大学生网络用户的登记备案工作,网络信息都能够有据可查,同时当出现网络危情时,可以实现及时快速的应对和控制。积极梳理完善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度。高校可以和专业的网络安全培训机構以及网信企业及时合作互通,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还可以进行外包,与专业化的社会机构进行合作,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专业化的管理能力。

(三)革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实现平台化发展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支持,大数据思想与网络管理模块的有效开发,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充分结合,可以有效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打造统一化的学生管理平台和体系,大力开发和完善交流工具的各项功能,有效避免工作的重复性,提升管理的工作效率。日常交流软件中可以添加有关学生考勤签到以及无纸化事项审批功能、信息管理等具体功能,同时数据管理可以与学生平台实现互通,打造精准化的管理模式。

结语:总而言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不断创新管理的模式,尽管其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但是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必须加强理念的革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顶层设计和管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鲍玲玲.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2):126-127.

[2]朱海鹃,戴泉晨,毕礼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SWTO分析及对策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77-78+83.

作者简介:

黄琬歆(1991年-),女,汉,四川绵阳人,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互联网创新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