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的杭州下城实践
2020-11-09沈洪
沈洪
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今年出台《关于加强“家校共育”的指导意见》,建立了以“行政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为工作框架,“家校社”为合作主体,“协同”为工作重心,“育人”为最终目标的“家校共育”工作体系。
搭建平台,促进“家校共育”有序
在下城区教育局和妇女联合会的共同指导下,组织家长参加各级培训。家长课堂形式多样,家长积极参与、对碰观点,家长由“听众”转为“参与者”“思想者”。仅今年疫情以来,区、片组织家庭教育专题培训16场,培训家长1万余人次;提供专业人士公益讲座20余场,建立“下城心理服务”平台接受家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受益家长达2万余人次。
下城区连续三年借力MMUN杭州国际青少年峰会和一带一路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峰会,举办家长主题论坛。论坛集结国内外家庭教育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专家、行政领导、校长以及家长,围绕家庭教育的“道”与“术”、家校共育的困境等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
依托平台打造数字化家校共育学习阵地。以全国“家校共育”試验区、试点校推进工作为抓手,开发了即时、开放、互动的家庭教育指导数字化平台“武林家长智库”。以“平台化”促进“常态化”,以“数字化”提高“系统化”,以“活动化”带动“过程化”。
科学治理,提高“家校共育”认同
引进“杭州家庭教育中心专家团”力量,组建专家资源库,建立家校共育专家智囊团。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宣传《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就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生活参与、家校互动沟通、社区融合协作等回应各方关切,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
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区域家庭教育资源,建立有利于家校社价值认同的互信机制、有利于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沟通机制、有利于家委会参与治理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家长和社区建言献策的民主机制,形成了由学校指导家长、家长指导家长、家长监督教育、家长建言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施共同成长计划。家校共育促成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组织代表等利益相关者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成长。区域计划在3年内,培训培养100名区域“智慧家庭教育导师”。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家教和家风建设,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开展研究,打造“家校共育”品牌
重视家校共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区、校两级结合“家校共育”实践,探索破解方案,创新操作模式。今年疫情以来,先后进行了两项区域层面的家校共育研究工作,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心理状态和育儿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特色建设。在区域层面,年度“最美家庭”颁奖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合作共育多方成长;“儿童照料者心理状况调研”建立证据思维,建成家庭教育数据库;“三三三家校协同策略”获杭州市德育工作金名片;“云数据推进家校协同共育”在长三角家庭教育联盟宣传;“多元主体参与的家庭教育治理实践模式”被收入专著,该专著已出版和发行。各学校、幼儿园在制度、机制、模式、资源平台、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品牌。
家校共育发展了家庭、学校和社区多方教育主体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拓展了教育资源和条件,促进了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融合共生。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成为下城“美好教育”视域下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成长的学习场。
(作者单位: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