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班级文化“活”起来

2020-11-09李家成

教育家 2020年37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建设

李家成

班主任的工作困境潜伏在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管理日常中,班主任的成长困境隐藏在机械的操作办法与缺乏思考的工作落实中。结合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结构,上述困境更明显地存在于班级文化建设中:有的班主任缺乏文化建设的意识,有的依赖重复工作中形成的某种惯性秩序,有的则依靠自身强力控制下形成的缺乏创新性的“班级文化”。这些都忽视、压抑、阻碍了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和发展的专业性。通过创新班级文化,能更好地滋养班主任成长,帮助班主任走出工作困境。

把握重大事件中蕴含的班级文化发展力量

班级文化具有稳定性,很多班主任相信日复一日的日常积累能形成理想的班风。但班级文化同样具有发展性,班主任不仅不应当规避各类不确定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还可以以此为契机,把握生成资源,从而在某一关键时间点实现班级文化的转换、发展、提升。这需要班主任尊重班级文化发展的非线性,也需要班主任具有灵活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不确定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既可以来自班级内部,也可以来自班级外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当班主任保持对这类事件的敏感度,更容易以此创新班级文化。如包含了丰富教育资源的《开学第一课》,便是一个促进班级文化发展的绝好契机。9月1日,笔者所在研究院联合全国各地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观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及时组织每个班级进行线上观后感交流,并加以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勇担重任的意识,并将之融入班级文化中。上海浦东临港实验中学的班主任董雪梅刚刚接手一个新组建的班级,在此次活动中不断与学生交流互动,直观感受到了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和进步,欣喜于组班没多久,就能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江苏常州龙虎塘实验小学的班主任潘虹也感慨于学生的投入,以及讨论中表现出的学习意识和观念转变,直接体会到班级价值观的升华。但据笔者了解,并非所有的班主任都重视这一资源,很多班主任缺乏利用这类外部资源促成班级文化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班主任既要充分关注和研究诸如抗“疫”这样的重大事件,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各类重要变化和资源,并加以提升、点化、推动、辐射,从而形成开放、灵活、动态的班级文化。这需要班主任有高度的敏感性、良好的应变力和强大的生成力。创新班级文化的过程,也将助力班主任将班级工作与学生丰富而生动的生活相联系、与基于创新的国家与民族发展相联系。

加强城乡联动以实现班级文化的空间拓展

教室有固定的物理边界,但班级建设需要打破教室的边界,融通社区和家庭、连通城乡和世界。如果说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更多地基于教室内部开展环境布置、人际关系的调整和班风的建设,那么新时代的班级文化则应依托于更广阔的空间辐射。

2019年9月,笔者的团队在研究“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教育价值开发时,江苏常州龙虎塘实验小学的教师们主动与当地乡村教师合作,引领城乡学生共同参与当地丰收节的庆祝活动。过程中,城市的孩子获得了一次绝佳的自然教育机会,乡村的孩子结识了跨地区的伙伴、丰富了对外界的认知。这样的活动极大地充实了两所学校的班级文化内容、改善了班级文化环境,也给予了笔者团队以启发——在2020年开展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研究中,笔者团队促成了不同省市城乡班主任之间的合作。同样地,在笔者曾开展的寒暑假研究中,浙江武义县的班主任和安徽霍邱县的班主任合作,促成乡村初中生之间跨省交往,互通英语邮件、互传学习信息,甚至带动家长参与,使参与合作的班级形成了跨越省域、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

在中国城乡和谐发展的背景下,不仅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城市的支持,城市教师同样需要向乡村教师学习。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如何通过城乡互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发展性的科技与城市生活,融入城乡班级文化建设中,值得城乡班主任共同合作研究——这种合作会创造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实现线上线下融通以创生适应信息时代的班级文化

抗“疫”期间,信息化极大地融入教育教学。此前,人们在班级建设中对信息化抱有怀疑和警惕的态度,时刻预防孩子过度依赖信息化;现在,尽管还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但会接纳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交往、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此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就需要自觉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融通来实现创新。

2020年暑假,筆者的项目组联合全国各地几百位班主任相互交流、学习,并积极促成班级文化在暑假期间的继续发展。这是典型的线下线上融合——2020年6月,班主任线下组织学生和家长,通过个体参与、群体合作、全班互动的方式,形成属于学生个体、小组、班级、家庭的暑假学习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小组通过线上讨论的方式策划方案。在两个月的暑假里,学生组织个体和小组的线下活动,也会及时通过网络发布招募令、分享美篇等,全班同学都会在班级群中及时交流进展、总结经验教训。学校开学后,班主任组织大量的线下小组讨论、班级评比,学生参与全校性的暑假作业展评,并继续通过网络开展互动。在三个多月的准备、实施、总结中,班级存在于具体的物理空间中,也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相互影响、多维互动,使班级文化始终保持活力、充满生机。

信息时代,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促成班级文化的创新,是班主任面临的新挑战——依赖于技术发展、思想更新、班主任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未来的班级文化发展,会在坚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更加开放地接纳、应用新技术。

促成家长参与以实现班级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班级文化由师生共同创造。在之前的实践和研究中,尽管家校合作是班主任的必要工作之一,但家长往往不被容纳于其中。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班级文化的开放性,要求更多家长甚至社会人士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且班级文化也需要借此辐射到家庭和社区中。这将极大挑战班主任的领导力。

浙江桐庐学府小学的班主任朱莲娟通过调查了解到:全班46位学生,由隔代长辈抚养的有38位,其中超过一半的隔代长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停课不停学”期间,她引导学生教会了祖辈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同时引导更多学生和年轻父母意识到“家有一老是个宝”。2020年6月,她在班级开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消除贫困和零饥饿”主题教育活动,隔代长辈们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发挥了极大的教育作用。随后,她在与学生的讨论中得知,在活动前,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曾嫌弃过老人保守、固化,认为这些老掉牙的事情不必再说;但活动后,他们开始正视“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认真执行“光盘行动”,相互监督、相互评价。此外,很多“非遗项目”也被朱莲娟引入班级文化中,而老人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力量。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养成了建立新的隔代共学、互学关系的意识与能力。在江苏常州、浙江武义、广东阳江、重庆沙坪坝,很多班主任在做类似的探索。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老人能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年富力强的家长、资源丰富的社会人士理应能够为班级文化创新贡献更多新的思路。

融入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班级文化能够拥有生态性的支持力量,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与发展。学生、班主任、家长等相关主体在班级文化创新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状态,班级文化将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班主任要直面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领悟到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班主任,能够建设更开放、更包容、更有活力和力量的发展型班级文化。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孙雨萱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建设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寒露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