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域下的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研究
2020-11-09赵倩倩
赵倩倩
摘要:在对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的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的具体步骤及阶段管理策略,最后提出若干辅导员视域下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的具体保障措施:加强基础设施保障;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推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及课程支持体系。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管理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结合现有条件以及制约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业目标,并结合学业目标确立学习方向、学习方案的一个动态过程[1]。换句话说,是指高校学生结合自身能力、性格特点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自身进行正确、深入的认识和分析,最终对自身职业目标进行确立,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学业发展目标及计划的过程。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基层管理者,辅导员有必要参与到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管理队伍中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助大学生顺利成才,帮助大学生毕业后顺利找到一份理想工作。
一、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的优势分析
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高校必须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辅导员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的首要人选。一直以来辅导员都有“家长”的美誉,之对辅导员予以这样的称誉,主要缘于: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辅导员不仅负责学生的学习还负责学生的生活。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注定其在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有责任指导学业规划
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管理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工作范围非常广,这其中亦囊括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管理。其他授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除在课堂教学中与大学生进行短暂接触外,其它时间很少与大学生接的。因此,授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指导与管理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而辅导员则不同,辅导员经常与大学生接触,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也往往是辅导员。基于此种情况,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有责任也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进行管理和指导。比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初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在其后的每一年均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等。当下,我国亦有不少高校开设学业规划必修课程,而担任这门课程授课教师的大都是辅导员,因为辅导员最熟悉我们的大学生。
(二)辅导员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大学期间,辅导员是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也最了解。在对大学生各方面有着详细了解的基础上,辅导员在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进行管理时,也可根據每名大学生的具体差异对其实施差异化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一优势是其他高校管理者无法比拟的。所以,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业生涯的管理者无疑最为合适。
(三)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辅导员的年龄大都比较年轻,有的甚至比大学生也大不了多少。年龄的优势也让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很容易与大学生打成一片。除此之外,辅导员由于工作需要,也会经常走进大学生宿舍,与大学生进行思想和生活上的交流,辅导员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良师益友。当前,很多班级均建有QQ群或微信群,而辅导员就是群主。平时课余时间辅导员可经常在QQ群或微信群中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规划方面遇到的困惑,辅导员也可在第一时间予以指导和帮助。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的具体步骤及阶段管理策略
(一)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的具体步骤
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不能无的放矢,应做到心中有数。研究表明,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可采取如下步骤:
1.学业规划的准备
辅导员要想加强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工作,必须把握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各个步骤,对各个步骤加强指导。
(l)自我评价
欲做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学生对自身进行一个充分的认知与了解。比如性格、兴趣、特长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等。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大学生借助职业兴趣测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认识,了解自身优势以及劣势,了解自身兴趣及特长等。除此之外,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应让大学生明晰:对自身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以偏概全,如此制定的学业生涯规划才可能更具科学性。
(2)环境评价
辅导员除要引导大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之外,还需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相关职业环境,评估职业环境对自身学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首先,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了解本校本专业的地位以及以后的就业形势。清楚自身毕业后可能面临的机会,可能面临的挑战,最终确立学业生涯发展目标[2];其次,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大学生确立自身的学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生涯发展计划。
2.学业目标的的制定与分解
大学生确立的学业生涯发展目标不仅要符合个人兴趣、价值观以及能力等,还需要符合外部环境,这一点毋庸置疑。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制定学业生涯发展目标时,应尽量将大学生的个人志向与社会需要有效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学业生涯目标的制定切实可行。(接上段)大学生确立学业生涯规划总目标后,辅导员还应指导大学生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确立长期目标(大学三年或四年)、中期目标(一年或两年)、短期目标(一学期等)。这些被分解的目标应呈现出更多的具体性和前瞻性。短期目标的制定非常关键,因为短期目标是否能有效实施直接关系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专业学习上,还应该涉及到专业学习之外的方方面面。比如,思想政治素质、个人社交技能等。这些对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都不可或缺。
3.学业规划的执行与强化
大学生学业目标确立后,执行才是关键。任何计划如果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那么这样的计划就如同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一样,最终也会化为泡影。因此,辅导员帮助大学生确立学业目标后,还应对其进行实时监督,督促他们认真执行学业生涯规划,监督他们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学业目标[3]。比如,辅导员可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与大学生经常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业目标完成情况,对于那些未完成学业目标的学生要予以督促等。
4.学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
学业规划长期目标的实现建立在短期目标的完成基础之上,因此辅导员应着重对大学生短期学业目标的实现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并严格要求大学生依据业已制定的学习计划认真执行。学期末,辅导员应帮助大学生对学业规划进行总结,评估大学生本学期的学业规划执行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协助大学生制定下一个短期目标。如此坚持至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结束。除此之外,面对一些可变因素,辅导员必须结合具体可变因素对大学生学业规划进行适当评估和调整,帮助大学生适时调整和修正学业生涯发展目标。
5.学业规划的激励与惩罚
为更好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进行管理,辅导员还应制定一定的激励与惩罚措施。激励措施可将大学生完成学业生涯规划的激情激发出来,惩罚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学生在执行学业规划时产生惰性。比如,对高效完成学业规划的大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对低效完成甚至是未完成自身学业规划的大学生进行公开批评等。
(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的阶段管理策略
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不同阶段其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1.面向大一新生
大一新生由于刚刚进入大学学习,很多方面仍处于模糊状态,而该时期正是大学学习的关键阶段,亦是决定大学学习成败的关键。大一阶段,辅导员主要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新生更好、更正确的认识大学,帮助大一新生进行学业生涯初期规划。诸如:(1)帮助大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转变已有学习观念,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2)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学专业,了解专业优势以及在未来发展前景;(3)帮助大学生尽快建立交际圈,引导大学生从其它高年级学长口中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等;(4)引导大学生利用好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等学习资源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面向大二学生
大二阶段,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往往会显得十分纠结。此时,辅导员可组织其适时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给予大学生更多锻炼和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具体实践感悟:未来究竟是该考研还是应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指导的具体内容可包括:(1)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生涯进行认真考虑,确立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还是继续考研深造[4];(2)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给学生一些兼职的机会,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业目标。
3.面向大三学生
这个阶段,很多大学生的学习范畴已经逐步由专业知识的学习转变为与就业、未来发展相关知识范畴。在此阶段,辅导员可指导大学生找准自己在专业知识学习范围内的主攻方向,还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主动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鼓励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搜集需要的学习信息。比如就业信息、面试技巧等。具体实施内容可包括:(1)引导大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一些实践技能训练,检验自身所学是否可适应未来的新环境;(2)引导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未来职业选择情况,了解相关企业的制度、文化等;(3)引导大学生学会制作求职简历,了解往年相关单位的招聘情况等。对于哪些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考研以及自主创业的同学,也要引导他们掌握相关方面的政策和信息等。
4.面向大四毕业生
大四阶段,很多高校的专业教学基本结束,大学生此时需要面临考研、就业等选择题。此时,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分析当前就业信息,当前的考研情况等。对于那些考研的同学,要尽可能帮助他们掌握考研技巧、了解考研信息。对于参加就业的同学,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训练就业技能,给他们提供相关就业信息等。具体实施内容可包括:(1)帮助参加考研的同学建立考研的必胜决心;帮助参加就业的同学制作求职简历,掌握求职技巧等;(2)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求职招聘活动,检验自身的知识积累;(3)学习应聘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礼仪,为就业合同签约做准备;(4)引导大学生做好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准备等。
三、辅导员视域下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的具体保障措施
在辅导员视域下,为提升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性,建议应尽快建立健全如下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保障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高校均設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往往是形同虚设,并未对大学生就业实施切实可行的指导工作。即使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真的对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就业指导,但是这种指导也往往仅局限于就业指导这一狭窄的层面上,并未给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管理提供一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专项资金的投入方面更是非常缺乏的,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的效率[5]。因此,建议高校应对辅导员的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基础设施的保障机制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场地。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辅导工作往往需要一些大型的场地;(2)必要的软件及硬件支持。比如一些相关的测量软件与仪器,还有一些学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书籍等。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内容具体需要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但是,对于辅导员而言,很多辅导员在专业知识方面是非常缺乏的。因此,为确保辅导员可有效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进行管理,高校必须适时组织辅导员参与相关培训。具体的培训可采取如下模式:
第一,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专家组对参加培训的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后,找出不同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再根据这些问题的存在,有针对的开展培训,帮助辅导员解决问題。这种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专家会诊以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式培训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以及皮亚杰的“临床法”理论。不同的辅导员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在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上也各有优势和劣势。消除这种劣势也是进行专家诊断式培训的主要目的。诊断的依据主要如下:(1)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管理对辅导员的要求为依据;(2)以专家型辅导员的标准作为依据;(3)以参加培训辅导员的个性特征作为依据[6]。具体的培训操作程序是:(1)聘请相关专家,建立诊断小组;(2)让参训辅导员进行自我评价,提出自身在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诊断小组对参训辅导员进行诊断,确定培训目标;(4)诊断小组根据具体情况编制培训方案,实施具体培训;(5)对培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下次培训中继续提高培训效果。
第二,体验式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参训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分享、交流、整合。让参训辅导员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这与传统被动式接受培训有很大区别。体验式培训模式强调的是“先行后知”,即通过参训辅导员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知识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培训师再对参训辅导员进行指导、交流,最终对相关知识进行认识上的提升。体验式培训模式的基本特点是:(1)强调以参训辅导员为主体。这种培训模式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关注参训辅导员的感受,充分体现参训辅导员的主体地位;(2)强调实用性。强调培训内容要与一线辅导员的学业生涯管理实际密切结合,结合参训辅导员的日常学业生涯管理工作实践对参训辅导员提供专业上的指导;(3)强调交互性。体验式培训通过各种精心策划的活动,吸引参训辅导员积极的参与其中,并进行积极的相互交流,这样的培训方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4)强调综合性。培训内容涉及到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思想、行动等。
通过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的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水平和技能,保障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
(三)推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要保障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生涯的有效管理,高校还需对传统教育教学体制进行必要改革。
1.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大学课堂中,教师采用的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现有的情况下应得到应有改变,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将传统的灌输改变为引导。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业生涯规划热情[7]。
2.根据专业特点, 加强实践性教学
目前高等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很多用人单位均表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较强,但却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学业生涯管理工作,高校教学制度必须进行适当改革,增强实践性教学,在实践中检验学生所学。这样的做法对促进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也是相当有利的。
3.建立健全跨专业跨校兼读和择校转学机制
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些可变因素影响改变自身最初的学业观念。有的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失去兴趣,进而喜欢上别的专业。笔者在辅导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但是,高校有其特有体制,学生是不能随便改变自己的所学专业。为更好促进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进行有效管理,建议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跨专业或者跨校兼读或是择校转学机制,让大学生可有效的实现自身的学业生涯规划。当然,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随意。对于高校而言, 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实施。
(四)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及课程支持体系
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时往往会脱离社会实际,学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也往往过于理想化。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未参加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无法真正体会到职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8]。因此,建议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社会实践支持体系,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目标。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开设必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或必修课程。让更多大学生可得到专业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些课程的开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的压力,保障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的顺利有效实施。
四、结语
大学生肩负着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崇高理想,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完成学业,最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来实现。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大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并不强,亦缺乏一定的自控、自律能力。所以,为帮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好完成学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高校有必要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让大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需要做什么,通过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管理。
参考文献:
[1] 倪晓红,刘国仕. 浅议大学生学业规划[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08) :26.
[2] 田庆华,陈爱良,雷小珂,张鹏,张景欣,黄文魁,张凯.大学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及探索[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10):23-25.
[3] 王南甫.全域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学业生涯指导体系构建[J].学理论,2018(12):119-121.
[4] 张亚男,解书华.论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06):123-126.
[5] 赖晗.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J].智库时代,2018(07):58.
[6] 王淑珍,翟立.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8):21-25.
[7] 廖智君,刘永中,余小英. 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08) :57.
[8] 周振兴,李燕妮,马静 .高年级大学生学业辅导模式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8(0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