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整合,精心设计,打造高效课堂

2020-11-09杨淑杰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法研究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杨淑杰

摘 要: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是在吃透和精通教材基础上,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教材、教法,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迎合学生的口味,既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又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以《周长的认识》一节为例,结合科研课题《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能力研究》加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法研究

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是在精通教材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精心处理。为了提高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笔者参加了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能力研究》(属于“基础教育研究”,编号CH181544)科研課题研究。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我通过深层次解读与《周长的认识》密切相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等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把这些内容进行了巧妙整合,精心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动手操作,理解周长

1.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一周”

课的伊始,我首先出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树叶、数学书封面、正方形、角等),分层次提问:

(1)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谁来指一指?

生1:(边说边指)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才是封面的一周。

(2)请同学们画一画正方形和树叶的周长。

生2: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3)角的周长是什么?

生3:角没有周长,因为角这个图形画不成一圈,所以没有周长。

(4)什么是图形或物体的周长?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个问题引领学生通过指、画、说,明确了周长的“周”应理解为一圈,角画不成一圈,所以没有周长,初步了解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充分操作中体会周长本质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识了数学书封面的一周,你能找找桌面的一周在哪儿吗?黑板的一周呢?谁来指指这个三角板的一周?门的一周指的是哪里?你自己选择一个物体来指出它的周长。

学生自由选择物体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师: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你能选择一个物体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操作后汇报交流。(略)

师:刚才我们找了黑板、桌面、三角板、门的一周,它们的形状一样吗?那指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真好,只要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就是它的一周,也就是它的周长。

学生在充分的操作、观察、比较、概括中深入理解一周的含义,既做到了进一步感知周长的内涵,又对下一步的测量和计算周长做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计算周长

师:同学们自己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老师也帮你们准备了一些(米尺、大三角板、卷尺、线绳等),请你们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出两个物体的周长。

1.出示探究要求

(1)我们测量的物体是( ),我们是( )知道了它的周长。

(2)我们发现( )可以借助计算,得出周长。

2.分组测量计算

(1)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工具都被借走了,有的同学用米尺量门的长和宽,有的同学用三角板量课桌周长,有的同学用卷尺量地板的周长,有的同学用绳测量水杯盖的周长等等,他们思考着、操作着、记录着、计算着……

(2)全班汇报交流

孩子们精彩的汇报更令我惊喜。

生1:我们用米尺先测量了门的长和宽,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另一组长和宽不用测量了,我只要算出长和宽的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2:我们用卷尺只测量了地板的一个边长,因为地板是正方形,用一个边的长度乘4就可以了。

生3:我们用三角板测量讲桌的长和宽,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用长乘2,再用宽乘2,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生4:我们用绳绕树叶缠一圈,再把绳抻直,用尺子量绳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

通过孩子们的合作探究,不仅找到了测量周长的两种基本方法——直尺测量法和绕绳测量法,而且学生在老师探究要求的引领下,自己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我趁热打铁,又出示了长方形书的封面和正方形手帕,问:要知道书的封面的周长和手帕的周长,你们需要哪些数据?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我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很快都计算出了两个物体的周长。

三、水到渠成,总结公式

在学生积累了几种长方形、正方形物体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一个四个边分别标出长和宽的长方形,和四个边分别标出了边长的正方形。问:这次老师不给任何数据,请你们用文字写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因为有了之前的思考做铺垫,孩子们很顺利地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几种计算方法: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我欣喜地赞赏他们居然自己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他们各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最后我们又一起对公式进行了验证。

本来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中只用一节课就完成了,而且通过课堂测试,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还不错。

由此,我深切感受到: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教材、教法,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迎合学生的口味,既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也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当然会收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法研究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