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本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研究

2020-11-09张海洋刘名

管理学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研究

张海洋 刘名

[摘 要] 现实与理想相互交织中,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新时期,高校发展倾向于政策因素,核心竞争力培育亟待增强。加强本科教育,是全球一流大学发展的共同经验,更是我国大学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途径。因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要全面落实“以本为本”理念,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基于此,针对以本为本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地论述。

[关键词] 以本为本;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一)教学教育理念落后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管理理念,没有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改革教育管理。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习惯传统管理模式,一旦对现有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就会扰乱工作秩序。部分高校缺乏经费保障,但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投入的成本较大,此种情况下高校放弃改革,从而不利于高校实现科学与民主化教学管理目标[1]。

(二)教学管理实效性差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效益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尽可能以低投入获得高回报。但是部分高校教育管理缺乏实效性,根本原因是:首先,教学管理质量不高。随着人才扩招模式的推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忽略等,学生毕业后自身素质与专业能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质量不高。价值多元化背景下,良好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化嚴重,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

(三)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

现阶段,尽管部分高校建立了教育管理机构与制度,但不够完善,没有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中,如果以此制度为依据进行教学管理,无法获得预期管理质量与效果,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因所用管理制度的行政化与体制化色彩突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造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受到了打击。部分高校虽然教学管理制度较完善,但平时落实不到位,仅仅是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使得教育管理制度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3]。

(四)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养亟待提高

有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忽略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工作不严谨,长此以往人员综合素养不断降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其他岗位人员负责,其缺乏管理研究经验与先进管理理念,管理质量与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加强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

(一)对专业结构与布局进行优化

根据“调整、优化与提高”的整体思路,学科是基础在市场需求导向下,依靠学校特色品牌学科优势,将专业群结构优化作为重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专业,全面推进“新工科”专业,构建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与创新服务的三大专业群,充分发挥专业带动、辐射与集聚功能。建立动态化专业调整机制对专业结构进行适时调整,优化设置专业。还要加强专业建设与评估,全面推进专业标准建设与专业认证,根据办学声誉、老师质量、培养过程、条件资源、质量保障及学生发展等各项评估结果,构建良性发展的动态化专业调整机制。

(二)加强建设专业内涵

根据“提高传统专业、塑造名牌专业、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理念,基于教学队伍、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采取措施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扩大实践教学渠道、加强建设精品课程与教材、深化双创教育、加强国际交流等,以此深入推进各专业内涵建设。积极总结与推广卓越计划、产业学院及人文创新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模式,优化配置师资资源,全面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人才培养模式与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持续优化,以此构建以专业能力链为核心的完整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增强品牌意识,保持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基于专业认证,探索并完善专业内涵自主评估周期与制度,建立健全“互联网+大数据”的专业专题数据发布体系,构建以学校、企业、校友与第三方评价等为一体的多方联动动态化专业质量评估机制[4]。

(三)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巩固拓宽优势学科专业,加大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提高传统学科专业水平,发展并培育新学科专业。加大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力度,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及管理等发展环节,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构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鲜明特色及紧密结合产业行业的省级与国家级特色专业。

三、基于以本为本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一)增强老师以生为中心,以本为本的意识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强化老师以生为中心与以本为本的意识,前者要求老师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主动帮助学生,以此确保教学管理制度并非要求学生怎么做,而是激发并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而后者则是指老师会回归常识、本分、初心与梦想。建设教学管理制度时,老师要深入了解常识、本分、初心与梦想的内涵,促使老师要遵守本分、不忘初心以及坚定梦想,从根本上推动本科教育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满足老师自由教学与学生自由学习的需求

基于以本为本的理念,高校建设教学管理制度时,要明被围绕谁建立制度以及为什么要建立,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作用。其中,以本为本理念下,高校围绕老师与学生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因而该制度是针对老师与学生而言的,学生与老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另外,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旨在正常开展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上述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满足老师教学自由与学生自由学习需求,各项制度不能仅仅是为了控制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要利用教学管理制度拓宽老师自由教学与学生自由学习空间。比如,高校要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该制度利于老师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结合自己教学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还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从根本上保障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自由空间,以此实现了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为本的教育初衷[5]。

(三)建立公平客观的教学评价反馈体系

以本为本理念是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立命与发展根本,高等教育围绕推进本科教育发展开展各项工作。本科教育发展中,全面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而教学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保障。基于该理念,建设教学管理制度时,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反馈制度是十分必须要,高校必须要重视。该教学评价反馈制度建设时,要严格规定教学评价原则、标准、方式与指标等,确保教学评价主体包含学校、老师、学生与社会,而评价内容则包含老师教学能力与技能、学生学习状态与成果,为本科教学发展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反馈,以此实现全面发展。

(四)建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服务制度

我國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教学质量与高等教育发展存亡密切相关。“以本为本”理念下,高校要围绕老师教育学生学的过程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服务制度,以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此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汝州建设服务制度:(1)建立备课制度激发老师创新;(2)建立课上教学制度形成系统化课堂教学环节;(3)课下辅导制度确保老师合理布置作业并提供辅导;(4)组织制度促使老师课后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这些制度与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密切相关,每项制度都要求老师明白发展方向,还要更好地服务于老师知识输出与学生知识输入,充分展现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管”的特点,同时体现“服务”内涵,推动本科教育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本为本”理念下,高校建立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难度,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文章论述还不够完善,希望更多大学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共同推动我国本科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洪梅,吕如瑾,RamirS.Austria.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34):117-120.

[2]李薇,申小玲,王磊,黑新宏,鲁晓锋.基于以本为本理念的专业建设创新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20(02):87-93.

[3]刘斯文.高校第二课堂“以本为本”的教育价值审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2):27-31.

[4]王胜国,蒋严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独立学院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思考——以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6):122-126.

[5]杨克瑞,曹辉.以本为本:高校本科专业品牌建设的内生机制[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2):121-128.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特色、质量、服务:高校教学管理树立品牌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