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杜甫秦州诗里的异域风情

2020-11-09刘园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杜甫

内容摘要:唐肃宗乾元二年,大诗人杜甫因内地战乱而暂避秦州。闲居之余,用诗笔描绘了秦州迥异中土的边塞风致以及秦州城里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并将其刻录在“诗史”的史册里,虽历经千载,今日读来,依旧焕发光彩。

关键词:杜甫 秦州诗歌 异域风情

《元和郡县志》里记载“陇右道秦州:天宝元年改为天水郡,乾元元年复为秦州。”[1]州治在今甘肃省天水县,位于陇山之西,是唐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也曾记载“杜翁秦州诸诗屡次涉及使驿,盖秦州为西北通安西、北庭,西通河、鄯,西南通岷、洮、松州之总枢纽,故使臣驿骑繁忙也。”[2]诗人杜甫在淹留秦州期间,观异域之景、赏异域之俗、品异域之风、抒异域之情,从杜翁诗里看秦州,真可谓“……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网山《送蕲帅》云‘杜陵诗卷是图经,信然!”[3]

一.迥异中土的边塞风致

王昌龄《诗格》云:“诗有三镜:一曰物镜,二曰情镜,三曰意境。”[4]这里的“物镜”主要指诗歌里具体物象所结构的整体性环境,在杜甫的秦州诗作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由边塞风物建构的广阔而苍莽的异域地理范畴。由于秦州地处西北,这里的自然物候可不似中土那样的温暖宜人,低云暮日、朔风沙漠、冰雪塞雨是这里的常见景象。“朔风飘胡雁,惨澹带砂砾。”(《遣兴五首》其一)“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秦州杂诗》其三)“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送人从军》)“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东楼》),这里的“沙砾”“流沙”“沙碛”都是指砂石积成的沙滩地,在唐朝边塞诗里多指沙漠地带,苍凉旷达的沙漠是秦州特有的背景调;“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秦州杂诗》十一)“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秦州杂诗》十八)“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秦州杂诗》其十)“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秦州杂诗》十七)“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秦州杂诗》十九)“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秦州杂诗》十五)“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送人从军》)等诗句描绘了古秦州湿寒而又清冷的气候,这里靠水连山,云幕低垂,阴雨绵绵,尤其秋冬季节,落日漠漠,木叶萧瑟,一派边疆古塞的景致。诗人通过对“日”“云”“气”“风”“雨”“雪”等具体物侯的刻画,更是道出了秦州自然气候的骤变无常。置身于茫茫平沙之中,感受着朔风冷雨的侵袭,这种边塞的自然风致纵然别具一格,却总给人一种凄清荒凉之感,好在有秦州城的点缀,使苍莽的大地多了一些生机与活力。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秦州杂诗》其三)“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秦州杂诗》其九);“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秦州杂诗》其一)“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秦州杂诗》其十)“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秦州杂诗》十八)“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夕烽》);“南渡桂水闕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暮归》)“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秦州杂诗》其四)“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月夜忆舍弟》)“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秦州杂诗》十一)秦州诗作里通过对“驿道”“驿亭”“烽烟”“烽火”“鼓角”“鼓鼙”等意象构成的具体地区物候的刻画,为粗犷的自然风致平添了一些烟火气息,秦州既是丝路上的枢纽城市,又扮演着重要的军事角色,驿使在驿道驿亭间穿梭,正如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所记载的“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流星般的驿骑成了秦州城里一道精彩的动态景观;烽火在城头点燃,烽烟徐徐升起,不绝于耳边的鼓角声在丰富秦州边塞风致的同时,也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远离中土的边塞都镇,这里随时都会燃起烽烟战火,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以及潜在的动荡性,让这边塞情境更富荒蛮劲旱的异域色彩。

二.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除了上述秦州诗里迥异中土的边塞风致外,秦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其所具有的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也是杜翁笔下异域风情的重要表现。“胡笳”“羌笛”“胡舞”“葡萄”“苜蓿”“天马”“胡儿”“羌女”等出自西域丝绸之路或经此道路传入中原地区的诸多风物及人事意象,他们的到来或停留都使得秦州成为一座充满异域之情且极为繁盛的边塞都市。

音乐舞蹈往往是最能展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诗歌又往往伴随着乐舞的产生而产生,杜甫秦州诗歌里的乐舞更具民族特色,胡笳的婉转缠绵、羌笛的清脆爽朗,再配上胡舞阳刚、健硕的动感,秦州城里呈现出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雨晴》)“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秦州杂诗》其六)“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遣怀》)“长戟鸟休飞,哀笳晓幽咽。”(《留花门》)“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秦州杂诗》其八),胡笳、羌笛都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在音乐绕梁的城里,诗人也早已习惯于将自己的悲喜感情借助于音乐抒发在自己的诗歌里;“马骄朱汗落,胡舞白蹄斜。”(《秦州杂诗》其三),从舞者“白蹄斜”的舞姿里不难看出,这是一种跳跃幅度较大的胡腾舞,这种“胡腾舞是由‘石国胡儿或‘凉州胡儿所跳的一种男性舞蹈。……胡腾舞舞姿风格以极速的跳跃和多变的腾踏舞步为主。舞者头戴尖顶胡帽,身着窄袖胡衫,及杨美动目的表情,跳转毂之舞姿,双靴柔软交替地在地毯上跳动,犹如醉酒般东倾西倒并急促抬腿换踏,无不应和节奏,……它充分展现出古朴、奔放、阳刚、动感等气势,……”。[5]胡乐梁上飞,胡舞街上闻,异域乐舞的到来不仅丰富了秦州城里的市井生活,也体现了当时的唐王朝开放的国风以及兼收并蓄的包容气度。

《史记》里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饒地。”[6]可知葡萄苜蓿原都是西域物产,后虽有传入内地,但也并不是常见之物,正如(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里提到的“……但葡萄毕竟还不是非常普遍的水果,甚至在八世纪时,葡萄虽然移植到了唐朝的土地上,然而杜甫还是在一组新奇陌生,非汉地物品的使用中使用了葡萄这个词。他在诗中以‘葡萄熟对‘苜蓿多——这两种植物都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时由张骞引进的,而且都是相当古老的比兴对象。在这首诗中,杜甫还以‘羌女‘胡儿相对。杜甫在这里描述的可能是一座类似于凉州的边镇。”[7]诗人眼里罕见的西域物产,在秦州却是“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寓目》),可见西域物产在秦州是多么的丰盛,进而也影射出秦州与西域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丝路带给秦州的不仅仅是苜蓿、葡萄等食用性物产,还有宛马这种实用性的军用物资,早在西汉武帝的时候,就把来自西域大宛国的马称为天马。《史记》里记载“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8]作为西域大宛国的良马,“宛马”正是通过秦州驿道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中原,因此,“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秦州杂诗》其八)“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秦州杂诗》其五)也就成了秦州城里的常见事儿。

史念海先生在《唐代通西域道路的渊源及其途中的都会》曾记载“秦州于天宝年间有户两万四千余,不仅超过了凉州,更远非鄯州可比,应该是陇右道中的第一大州。”[9]杜诗“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秦州杂诗》其三)再次证明了当时秦州人口的众多。秦州本是一个僻远无名的西北小镇,在唐朝时期能够成为陇右道中的第一大州,不得不说是丝路促进了它的崛起,这里有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的西域物产、西域风情,更具有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作为农牧业交汇区域,又是著名的驛站通道,诸多少数民族在这里做生意、过日子,他们很自然地和当地人融为一体,既促进了秦州商业贸易的繁荣,又形成了民族杂居的繁荣景象,如“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秦州杂诗》其三)、“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寓目》)、“羌妇语还笑,胡儿行且歌。(《日暮》)”、“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秦州杂诗》其十)。

三.结语

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有“诗史”的盛誉,宋祁在《新唐书·杜甫传》里写到“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哀,世号‘诗史”[10],以诗写实,以诗证史。秦州诗在杜甫一生的诗文创作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杜甫诗歌里涉及异域风光最多的一部分诗作,秦州以其迥异中土的边塞风致、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在诗史里留下美丽的印记,时隔千年,我们透过诗歌依旧能够感受到当年秦州的异域风采。

参考文献

[1]聂石樵,韩兆琦.杜甫诗选[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104.

[2]严耕望撰.唐代交通图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66.

[3](宋)刘克庄.后村诗话[M].华文轩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854.

[4](唐)柳中庸.凉州曲二首(其二),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57)[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标点本.2877.

[5]李金梅,路志峻编著.唐诗宋词中的体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158.

[6](汉)司汉迁著.史记[M].北京:线装书局,2006.516.

[7](美)爱德华·谢弗(Edward Schafer)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 189幅绘图精品 106件文物珍宝解读 彩色插图珍藏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194页,195页.

[8](汉)司汉迁著.史记[M].北京:线装书局,2006.515.

[9]史念海著.河山集 七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6.

[10]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738.

(作者介绍:刘园园,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

猜你喜欢

杜甫
杜甫的一生
登高
跟着杜甫游成都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绝句
杜甫的维稳观